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查看: 1621|回复: 0

从永中一小走出的地质追梦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金振民的 “溯源之路”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回帖

1

积分

嫩笋

积分
1
发表于 2025-11-9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龙湾区永中一小建校百年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金振民重回母校的怀抱。这位从永强寺前街北头桥走出的构造地质学家,带着深耕科研五十载的厚重积淀,也带着对小学时光的赤诚怀念,娓娓道来一段跨越七十载的成长故事——从永中一小的启蒙课堂到《Nature》文章及封面的科研巅峰,不变的是对知识的渴求,对家国的担当。

启蒙三章

母校播撒初心种

1954届校友、9个兄弟姐妹全是本校毕业生、父亲是建校资助委员……金振民与永中一小的羁绊,早已刻进家族的记忆里。“父亲31岁就慷慨支持学校建设,我们家是真正的‘教育世家’。”谈及母校,院士的眼神满是温情。

在他的记忆里,小学时光留下的不是枯燥的课本,而是三样让他受益终身的“财富”。“一是启蒙知识,从不认字到打下基础,母校是我求知路上的第一块基石;其次是对科学的好奇心,那种想探索自然的念头,从小学就扎了根;还有热爱劳动的品质,这是最珍贵的收获。”

他笑着回忆起一段特殊的经历:当年教育体制改革,春季招生改秋季,毕业与升学之间空出了大半年。“我们家不是农民,却分了4亩地,我在田间忙活了七八个月。”这段看似与学业无关的劳动时光,却锤炼了他的毅力,为后来的求学,乃至日后长期的野外地质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劳动教会我的坚持,比书本知识更难忘。”
image.jpg
命运转折

家国引航地质志

谁能想到,这位在岩石流变学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的院士,最初的大学志愿竟是唐山铁道学院?“当时就想着,读大学期间能让父母每年全国旅行一趟,这待遇太吸引人了。”金振民的坦诚让人会心一笑。

命运的齿轮在高考后悄然转动。由于国家分配,他最终进入北京地质学院——一个当时被认为“爬山匠、找矿产”的专业。“当时辗转坐了近一周的车才到北京报到,一开始完全不懂地质是什么,心里一直犯嘀咕。”真正让他安下心来的,是时代的召唤与前辈的指引。报到时看到汽车背上巨大的煤气包,老师一句“国家缺矿产、缺石油,地质人要扛起责任”,让他瞬间读懂了专业的意义。

带着这份信念,他主动响应号召,奔赴少有人愿去的湖北。“当时湖北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却没人报名,我作为班长,必须带头去。”在大冶铁矿的十年野外工作里,他风餐露宿,却始终坚守初心。“那段日子很苦,住过老乡家茅坑旁的小屋,孩子上学都成问题,但一想到能为国家找矿产,就觉得值。”

这份“国家需要就是我的选择”的坚守,让他在地质领域一走就是半个世纪。留学美国五年,他专攻中国空白的高温高压岩石流变学实验,用20年时间建成国际一流实验室;在实验室里反复攻关,最终发现应力驱动下熔体分布规律,成果登上《Nature》文章及封面,颠覆了传统认知。“科研没有捷径,就是八个字:刻苦学习,独立思考。”

薪火相传

实验室燃科学火

即将在永中一小建校百年成果汇报会上授牌的“院士科学实验室”,是金振民送给母校最珍贵的礼物。“小学是科学启蒙的黄金时期,这个实验室不是挂个牌就完了,核心是要培养孩子的兴趣。”

在他看来,科学教育的关键不在于灌输知识,而在于点燃好奇心。“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更没有创新。”他期待这个实验室能成为孩子们的“探索乐园”:通过动手实验,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通过趣味课堂,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要做科学家,但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是他们未来不管做什么都需要的。”

他举了个通俗的例子:“老师问哪两个数字加起来等于8,有的孩子只会说4+4,有的却能想到2+6、5+3,这就是开放式思维。我们要教孩子多问‘为什么’,多想‘还有别的可能吗’。”这种教育理念,正是他从小学时光里汲取,又在科研生涯中不断践行的。

作为过来人,他对母校的师生有着最真挚的期许,“希望老师们热爱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用爱浇灌孩子;希望同学们记住‘刻苦学习,独立思考’,做高智慧、有担当的人。”

“无论走多远,母校永远是我美好的港湾。”采访尾声,金振民的话语满是深情。从永中一小的启蒙课堂,到如今的院士讲台,七十载风雨兼程,他始终记得自己从哪里来。

谈及建校百年,他感慨道:“这是历史性的时刻,不仅是庆祝过去,更是面向未来。”他希望母校能传承“育人为核心,实践为根基”的理念,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才。“百年只是一个起点,相信母校未来会走出更多院士、更多各行各业的栋梁。”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院士鬓角的白发上,也照亮了他眼中的光芒。从永强少年到地质学家,金振民用一生的坚守与成就,为永中一小的建校百年送上了最厚重的答卷——这答卷里,有对母校的感恩,有对科学的执着,更有对后辈的期许,在时光里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砥砺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703804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5-11-9 16:32 , Processed in 0.28521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