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车主戴女士向《科林维权热线》反映,7月9日,她的车发生了交通事故,交警认定对方(大货车)全责。
车辆拖到“鹿城区车天下汽车服务中心”后,对方承保的申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对她的车辆进行了定损理赔,总金额为29200元。但三个月的等待,换来的却是一台“故障越来越多”的车。她认为汽修厂很不专业。
戴女士:2025年7月9号出了交通事故,拖到了“车天下汽车维修厂(仰义车天下汽车服务中心)”我在他店里面做过保养,跟我保证说用原厂跟4s店修好是一样的,保证换到你满意为止,他是这样子承诺我的。29,200块,我不知道他会帮我这样子修。启停灯车子抖系统错误,发现这个椅子已经拉不动了,老是出故障灯。车子上面很多东西装的不到位,甚至用绳子、铁丝绑的这些东西。他们解释的跟4s店解释的不一样,自己都晕了。我一个不懂的人还到处去给你找问题,让你去修。
戴女士称自己每次反馈问题后,汽修厂都是让她“再开开看”。更让她不解的是车上有很多部件都是用绳子、铁丝来固定的。戴女士随即向申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复勘申请。
戴女士:(保险公司)经理就介入了这个事情,双方都在现场勘查了,肉眼去看没换的东西都写在那定损单子下面。里面的东西没拆开,还没有检查。保险公司也过来作为中间人来协商这个事情,结果修理厂他不同意,他老婆就来了一句“怎么要我们一家人出什么?保险公司也有责任”我不知道他们这个是什么意思,这种话就打断了。我现在想对他们的骗保行为追责。
戴女士向记者提供了据其称是经过保险工作人员签字确认的,有14处该修未修,该换未换的部件和项目的清单。
接到投诉后,科林工作室记者迅速介入调查,先后与保险公司、汽修厂取得联系。双方对于车辆的定损过程、维修事宜及解决方案的描述存在较大分歧。
申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缪经理称,此次事故是经过车主(事故全责方)授权后进入直赔服务流程的,由于戴女士急需用车,导致在没有完全修复的情况下提前交付,这点客户是清楚的。保险公司定损理赔流程没有问题,该更换的配件也核定了,至于维修过程中的配件有没有更换到位,要由修理厂做出解释。
申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缪经理:都复勘掉了,都修好了的。那么前面的件都已经装好了的,包括切割件都已经弄好了。交付的时候也是经过三者车主、跟标的(车主)跟修理厂三方确定的。客户意思是说自己要先提走,有些件装上去它还没有固定,没有经过检测。东西(更换配件)按照我的核定是换了,但是修理厂换的是什么来路的流通件?我现在是没办法确定。因为很多配件都是已经破碎了。
科林维权记者:为什么在纸上会写的没有更换的配件有下面14项?
申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缪经理:车主说没换,修理厂说自己换了,我们只是用肉眼去看,我也没办法去判别你这到底修的换的是什么件,这些我没办法给你们写上去。作为我保险公司,我对你损失的确定的,定损单里面已经体现出来了。至于维修的情况,那么修理厂的行为。
缪经理表示保险公司曾尝试尽力撮合双方解决问题,最终无法和解。申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缪经理:他(仰义车天下汽车服务中心)愿意接受调解,帮他们俩拟一份调解书,我说你(仰义车天下汽车服务中心)只要承认了(错误),你该承担的赔偿你还是要赔偿的。但一过去(今天)修理厂(仰义车天下汽车服务中心)又推翻了。这个事情搞起来有点复杂。
然而,仰义车天下汽车服务中心负责人的说法则有不同,他表示,之所以发生现在的问题是车主戴女生及其哥哥想从保险理赔中套取些利益。仰义车天下汽车服务中心负责人:车主以及他哥跟我们是朋友,我们三方面确定100%是已沟通过。这个车要么去4S店修,按照市场流通件,这边(4S店)给了他1万块钱的返点。拖到我修理厂以后,这个车是没有动的,应该停留了大概半个月左右。你如果想要拿钱,你到4s店去修,我这边最多(返)10%的点。车主也是同意的,因为这样算起来有一部分修复的,我们帮他免费修,我还要出我们的对公账户的开票的税点,我们没有更换的配件,等交车了以后,钱是返还给到车主的,再送他一个全车的喷漆,算起来是远超1万块钱的价值。定损好以后,我告诉她总的金额要打包修,才能把那部分给她留下来,因为有些东西根本压根就是没有撞到的。如果完全按照这份清单来弄的话,这个车是修不起来的,还有好几十个配件是没有的。保险公司自己也承认了,总公司杭州那边也已经打电话过来跟我们在沟通这个事。
按仰义车天下汽车服务中心负责人的说法,“返点金额,多报少修”这些情况当事各方都是心知肚明的。引发投诉纠纷的原因是戴女士另外一位朋友(同行)的言论。
仰义车天下汽车服务中心负责人:如果说我们前期没有沟通,私自按照推进,不用你说我百分百涉嫌到欺诈客户,我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到最后就冒出了一个人以后,他们就不认可这些东西了,修也不给我们修。她已经投诉到市场监督局以及运管部门。(他们)到现场来看过,(与戴女士哥哥通话)免提的状态下,他哥也说得很明确,你就把它(车)完全修好以后,把该给的钱给她就好了,大家都听到了。后来,车主(戴女士)叫一个表哥(或者是朋友)也是我们的同行,他就不认可这个东西,他说我们就没有说。
此起投诉是否涉及骗保,是否涉及侵害消费者权益,亦或存在其他违规行为,科林工作室持续调查核实中。
科林观点
“打包维修” 或 “折现维修”通常指的是保险公司按照更换新配件的标准进行定损,并赔付相应的款项。但车主或维修厂选择不更换新配件,而是通过修复旧件、使用二手件或不修复的方式处理,从而将定损金额与实际维修成本之间的差额折现给车主。这样的做法看似双方得利,实际上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因为保险公司的理赔原则是 “损失补偿原则” ,它赔偿的是你实际遭受的损失,而不是让你从中盈利。如果定损金额是基于“更换新配件”计算的,但实际并未更换,而你却全额拿到了这笔钱,这在严格意义上已经构成了对保险公司的欺诈。此外,车主自愿不更换的配件,往往是自认为不影响大局的部件,殊不知有些结构件或安全件如果损坏却不按标准更换,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