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黑板报”爷爷娄美新走了。家门口黑板报上的日期,永远停留在2025年10月18日。
这位在瑞安湖岭乡间,自1990年起坚持在家门口的小黑板上出新闻黑板报的老人,在10月22日晚上与世长辞,享年98岁。门口的小黑板左侧,他亲手书写的“这个小黑板、能知天下事”粉笔字,让人泪目;他带着“中国必胜”“绿水青山就是幸福靠山”的信念离世,把“看中国・观世界”的视野与温度,永远留在了村民的记忆里。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切换到竖屏全屏退出全屏今温州已关注
分享视频
,时长00:14
0/0
00:00/00:14
切换到横屏模式
继续播放
进度条,百分之0
播放
00:00
/00:14
00:14
倍速
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倍 0.75倍 1.0倍 1.5倍 2.0倍
超清 流畅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继续观看
温州这位大好人去世
观看更多
转载
,
温州这位大好人去世
今温州已关注
分享点赞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视频详情
退休不褪色
他是村里的“乡间记者”
娄美新出生于1928年,是一名中共党员,提起他“新闻小黑板”的历史,时间要倒回1986年。当时,刚退休的娄美新“闲不住”,夹着公文包在村里东奔西走,凭着在湖岭镇工作积累的人脉,挖掘农村里的好人好事,给各大报刊投稿。“那几年他每天不着家,就像个专职记者,就为了把村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妻子卢凤翠的“抱怨”里,满是对丈夫的疼惜。
那时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匮乏,娄美新的“乡间采访”成了连接村庄与外界的纽带。短短几年,他的“乡间新闻”频频见报,让湖岭乡村的故事走出了大山。直到1990年因身体原因,他暂别采访,但心里的“新闻火种”却从未熄灭。
一块小黑板
35年的“新闻发布中心”
“既然大家看不到新闻,那我就写出来给他们看!”1990年,娄美新请泥水师傅在自家走廊墙上砌了一块宽1米、高0.5米的小黑板,定下“看中国・观世界”的主题。从此,每天清晨4点起床、4点30分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新闻,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习惯。
娄美新在“工作室”看新闻
中央台的国际新闻、政策方针,周边的好人好事、新鲜事……他一一摘录、筛选,再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他二楼的‘工作室’就一台电视机,却像个微型新闻编辑部。”儿媳妇潘碎妹记得,老人对新闻的执着近乎“痴迷”,国际频道几点播新闻,他都记得分毫不差。
2020年娄美新出新闻黑板报
35年里,这块小黑板几乎从未“停工”。村民路过娄美新家门口,总会习惯性停下脚步。不识字的,他就热情地读给对方听;农活不忙时,大家还会围着黑板讨论新闻。“看中国・观世界,中国、China!”他用方言、普通话、英语“三语”交杂着读新闻的场景,成了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惹得大家阵阵欢笑。
青石路传音
粉笔间的初心长明
“每天经过这里看黑板报,就觉得很温馨。阿婆陪着阿公坐在屋下,岁月静好的感觉很难得。”邻居黄爱莲的话,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老邻居金崇香笑着说:“阿伯每天都很快乐,这份坚持太让人佩服了。”卢凤翠则挽着丈夫的手臂,轻声道:“他喜欢,我就放心。”
娄美新念黑板报
即便年事已高,黑板报的内容从繁杂到精简,“看中国・观世界”的主题却从未改变。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达,来看的人越来越少,但仍有不少“忠实粉丝”,村里的老人们来这里,不仅是看新闻,更是来和他闲话家常,娄美新曾说:“办黑板报能锻炼我的记忆力、眼耳和手,还是一种跨越岁月的陪伴。”
家门口的青石路,曾被老人笑称为“通向北京的路”。邻居黄爱莲说,这是他的美好祝福,希望看新闻的人能知天下、走出去。如今,娄美新老人虽已离去,但那块定格在2025年10月18日的“新闻黑板报”,书写着老人最后的坚守。
新闻小黑板和门前的石板路
一方小黑板,联通大世界。35年来,娄美新风雨无阻向村民传播时事政策与社会动态,他坚持的声音从家门口的青石路传出,感动瑞安,感动温州,感动浙江,经浙江省委宣传部与浙报集团联合评选,于2025年分别登上当年第一季度和半年度“浙江好人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