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座城市的民生分量体现在对每一个群体的精准关怀。
近年来,温州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改善公共服务,聚焦“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康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七大领域,锚定高标准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走出了一条有温度和质感的城市品质提升之路。
龙湾区蒲州街道蒲江社区老年邻里食堂。刘伟 摄
聚焦“一老”,筑牢养老服务防线——温州加速推进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推动老年食堂扩面提质,建成一批老年友好单元、老年活动中心,全面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等多样化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各类老年助餐服务机构1300余家,去年全年助餐服务达945万人次。
关爱“一小”,夯实成长保障基础——围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温州积极探索儿童事业发展“温州路径”,3项工作经验入选国家部委的《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举措清单》,入选数居地市级最多。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儿童友好试点单元近600个,让儿童友好场景触手可及。
赋能“一新”,激活青年发展活力——入选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温州连续四年把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写入市委全会、市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全国首部促进青年发展的综合性地方法规《温州市青年发展促进条例》,累计出台、迭代普惠性青年发展政策96项,有力打响“最美青春遇见幸福温州”的城市IP。加快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凝聚合力共筑青年就业新路径。
推进“服务共享”,筑牢民生保障网——温州从强化资源统筹配置入手,系统提升教医服务品质。持续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医疗服务。针对低收入家庭,出台《相对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工作指引》,进一步建立健全综合帮扶机制,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提供专项补贴与救助,助力低收入群体实现就业增收,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浙BA城市争霸赛
激活“幸福空间”,打造强城运动新场景——围绕“强城行动”品质提升部署,温州持续探索推进社会力量办体育新路径,利用桥下空间、边角地等闲置区域有机更新,以“浙BA”等青春赛事为牵引,推动运动场景嵌入城市脉络。近两年,全市累计完成桥下空间及边角地改造提升62处,依托“金角银边”建成口袋公园248处,新建和改造嵌入式体育健身设施326处。其中,温丽高速瓯海娄桥段桥下空间打造的口袋公园,已建成投用“浙BA”同款运动场地,“金角银边”逐渐成为老百姓的“乐享空间”。
当前,温州正向着更高水平的民生保障目标迈进,新一轮公共服务优化提升行动已全面启动。为精准破解新时期民生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公共服务更贴合群众需求,市委政研室、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强城有我、共赴未来”问计于民活动,本期聚焦“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主题,开展问卷调查,诚挚邀请广大市民与专家学者贡献智慧、建言献策。
您可以从多个方面分享见解,比如:
您认为城市应该提供怎样的就业帮扶、养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务?
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您认为提供更精准的公共服务需要哪些政策支持?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您还有什么好建议?
关于实现就近看病即可享受到高品质医疗服务,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
在助力青年安居乐业、优化儿童友好设施、完善老年服务供给等方面,您有哪些具体想法?
针对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您认为还可以补充哪些帮扶举措,提升帮扶实效?
结合您的生活体验,您认为当前城市公共服务还存在哪些短板,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
您的每一条建议,都是温州民生进步的力量;您的每一份期待,都是我们前行的方向。诚邀您畅所欲言,与我们一同将“民生愿景”变为“幸福实景”,共筑更有温度的幸福温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