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查看: 5213|回复: 0

温州这片海湾重生了!曾让养殖专家束手无策,“种树教授”十年坚守,创造奇 ...

[复制链接]

535

主题

0

回帖

267

积分

老蟹

积分
267
发表于 2025-10-14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苍南县沿浦镇,沿浦湾边的滩涂上,几名妇女正弯着腰赶海,脸盆里肥美的蛏子堆积如山,两只白鹭优雅地站在她们身旁,偶尔啄食“捡漏”。这片生机勃勃的海湾,很难让人联想到十多年前的光景——那时的沿浦湾被养殖专家判定患了“绝症”,互花米草肆虐,紫菜连年绝收,渔民们愁眉不展。



如今,这片海湾重获新生。改变这一切的,是浙江海洋大学水柏年教授十几年的坚守。今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名单,水柏年成为浙江唯一入选者。他带领师生走向产业一线,攻克红树林高纬度区种植技术,科技指导造林4830余亩,修复了沿海海洋生态。


h9FCcS9pcYJP09mq.jpg


水柏年和学生在红树林



得了“绝症”的海湾如何重生


9月17日上午,记者跟随水柏年一起来到沿浦湾,站在堤岸上放眼望去,连片的红树林已有三米多高,在潮间带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林间鹭鸟翩飞,滩涂上赶海人正收获着肥美的蛏子。


“当时滩涂上长满了互花米草,18000亩的滩涂,生态基本上废了。”水柏年指着海边的滩涂说道,“这种入侵植物肆意蔓延,不仅挤占了本地生物的生存空间,更破坏了整个滩涂的生态平衡。”互花米草的根系发达,导致滩涂板结硬化,贝类无法呼吸生长,加上水体富营养化,最终引发了持续的问题。


“科研的最高价值是反哺教育。”这是水柏年常说的话。2014年,水柏年带着学生开展浙江省沿岸海域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刚到沿浦镇,水柏年便了解到当地生态退化导致贝类“发瘟病”和紫菜“烂菜”问题,已经困扰渔民10余年。养殖专家判断,这片海湾已经得了“绝症”,而水柏年却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


红树林有着强大的生态恢复功能,被称为“海岸卫士”“地球之肾”,苍南恰好有浙江少有的南亚热带气候,种植红树林或许是一个合适的方法。于是,水柏年为沿浦湾开出了这份“药方”。


“红树林是什么?”“海里种树有什么用?”面对村民们的疑问,水柏年开设了一堂“公开课”。会议室里挤满了百余名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每一双眼睛都写满了期盼。水柏年对那天的印象很深,一位村干部开着面包车来,开完会载着他把沿浦的海岸都看了一遍。“教授,这里行不行?”但红树林生长条件很苛刻,很多地方条件不够,无法种植。


水柏年说:“我看出来村干部的心情很落寞,当时我们一直走,直到遇到一处凹字形的海湾,能避风,特别是河滩上已有一小块之前引种存活下来的红树林。”“有救!”他说,“就从这里开始,让红树林在沿浦扎下根!”


红树林北移的绿色奇迹


水柏年介绍,红树林主要自然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最北也只到福建福鼎。而想要在纬度更高的苍南成功引种,意味着要突破温度和环境的双重极限。面对这片被互花米草侵占、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滩涂,水柏年带着学生们开始了艰难的技术攻坚。


“浙江的气温跟热带地区有很大不同,沿海地区常见的低温、台风,都可能让红树林无法存活。”他说,“学生们和我一起,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天下滩涂、出海采样、做实验。”首先要攻克的是“树种关”。团队筛选了多个品种,最终选择了具有较好的耐寒性的秋茄。2015年4月,10亩小树苗正式在沿浦湾安了家。刚刚栽种的红树林幼苗不过20多厘米高,在一年后顽强地活了下来,这给水柏年和当地渔民带来了巨大的信心,第二年又一口气种下了750亩。


水柏年带领学生们通过低温驯化的方式,筛选出抗寒性最强的个体,经过连续多代的选育,培育出了适应苍南气候的树苗。红树林幼苗不仅要适应严寒,还要与“滩涂霸主”互花米草争夺生存空间。团队采取人工割除与生态调控相结合的方式,年复一年地清理互花米草,为红树林幼苗争取生存机会。这场拉锯战持续了整整三年,直到红树林形成规模,才终于压制住了互花米草的扩张势头。


如今,茂密的红树林沿着海湾蜿蜒舒展,墨绿色的树冠连绵成一片。经过多次的天然低温驯化、补种与抚育,现在沿浦湾的红树林面积已超1600亩,最早栽种的植株已经长到3米左右高。


面对红树林北移这项艰难而漫长的工程,常有人不解地问水柏年:“为什么要坚持做这样的事?”他说:“我喜欢大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会觉得累。”


红树林正在变成“金树林”


养殖户老林小心翼翼地捧起紫菜,紫黑色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瞧瞧这色泽,这厚度!放在十年前,想都不敢想。”


f03IV4V5I76JJ136.jpg


紫菜丰收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紫菜就是沿浦人的‘海上庄稼’。”苍南县沿浦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陈诗凯向记者细数沿浦与紫菜的深厚情缘,“全镇有两万多居民,其中一万多人靠它养家糊口,孩子读书、盖房子、结婚,都指着这片海。”到2000年,当地紫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8000多亩。


然而,就是这样一片养育了几代人的海湾,却在二十一世纪初陷入了生态危机。水质恶化、紫菜出现大规模“烂菜”,产量连年下降,一直到2014年,紫菜种植面积萎缩到了三千亩,许多渔民被迫放弃种植紫菜,到外地谋生。


转机并非一蹴而就。水柏年说:“刚开始种红树林时,生态情况并没有立即好转,当时还有人不支持种植,近的海滩种了红树林,他们就要到远的地方赶海。”


“我们搞生态修复,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善渔民的生活,让他们增收致富。生态修复最终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这样才是可持续的。”水柏年说。


转折发生在2019年。“从这一年开始才真正好起来,”陈诗凯介绍,“养殖户年收入从过去的亏损状态,一下子能达到年利润10万元左右。去年更是迎来大丰收,最好的收入三十几万,少的也有十五万。”养殖户老林的感受更直观:“原来一亩紫菜收成是30斤到50斤,现在能有100斤!”随着红树林面积扩大,效益还在持续提升。


眼下,沿浦湾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改善。“最让人惊喜的是,土丁、望潮、海蜈蚣这些几乎绝迹的海鲜又回来了。”陈诗凯说,“以前渔民赶海一次只能收获两三斤,现在能抓到八九斤,甚至十来斤。大家这才真正体会到红树林的好处。”


如今,这片“绿色奇迹”已不仅限于苍南沿浦湾。在水柏年团队的努力下,红树林成功实现了继续北移,不仅在温州的龙港、平阳、瑞安、龙湾等地扎根生长,更向北延伸至宁波、舟山等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703804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5-10-15 00:02 , Processed in 0.78366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