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中小学生和家长望眼欲穿的全省域春秋假,真的来了!
截至目前,我省11个设区市均已发布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相关文件。这也标志着,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省份。
据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负责人介绍,浙江中小学春秋假不仅有十余个部门联合保障推行,且尊重区域差异和学段差异,由各市、县(市、区)结合区域实际,因地制宜、弹性安排方案。
以秋假为例,绝大多数地市都安排在了11月的不同时间,与周末相连,形成5天假期。温州各县(市、区)形成统一意见,义务教育阶段一年级至九年级实施春秋假(九年级放秋假,不放春假),今年秋假定在11月17-19日。
春秋假,顾名思义是指在春季和秋季学期中,为中小学生增设有别于寒暑假的短假期。今年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部门在若干文件中提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城市从今秋起探索中小学“春秋假”。
浙江在全国称得上是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先行者”。早在2004年,杭州就在全国率先推出中小学春秋假。经过多年调整完善,杭州春秋假的社会反响良好,家长评价正面,为此次全省推行春秋假提供了较为成熟的经验。
▲今年国庆假期前,杭州机场值机柜台前的亲子家庭身影便显著增多。
在浙江,春秋假的育人价值已得到绝大多数家长、老师的认可。据省教育厅委托第三方面向全省各市、县(市、区)的10万名中小学生家长和2.5万名中小学教师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89.2%的中小学生家长支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95%的中小学生家长和99%的中小学教师认同春秋假的育人积极意义。
▲一对父女在景观喷泉前驻足。图 / 新华社
在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学习不光在课堂,应该让孩子拥有多样性的学习机会,春秋假就是让学习空间和内容发生变化的可行方式。浙江通过多部门保障且因地制宜的春秋假实施方式,有利于中小学生在春秋假期间回归自然、进入社会,实现学生社会性发展,为幸福人生奠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