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社长陈剑文被调查,或许将旗下楚天小贷P2P暴雷事件重回公众视野
2025-09-26晚上,湖北纪监委发布一则公告,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日报社)董事长(社长)、党委书记陈剑文接受审查调查。陈剑文,湖南宁乡人,67年生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学位,92年参加工作。2000年之前,其起步于湖北日报社一线采编岗位,曾任随州记者站副站长,积累地方新闻报道与基层调研经验;随后调任机关部门,任职政宣科教部副主任、总编室副主任。00年后,先后升任特稿部主任,政宣部主任、政治新闻中心主任,主导深度报道与重大题材策划,负责时政新闻报道统筹,期间形成多篇标志性新闻作品。16年升任总编辑,17年进一步晋升,担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日报社)董事长(社长)、党委书记,全面主持集团党务、经营与采编工作,任职时长近 8 年,直至被查。
陈剑文被调查的消息,将与湖北日报紧密相关的楚天小贷公司暴雷事件重新拉回公众视野。2013年3月,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与新海天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楚天小贷公司,注册资本4.5亿元,其中湖北日报持股30%,为第一大股东。公司不仅将办公场所设在湖北日报院内,更长期以“党报旗下控股金融企业”身份运营,利用党报公信力及其资质,党报派驻人员成为P2P小贷主要领导,吸引其员工及家属,以及信任湖北日报的老百姓融资,购买旗下金融理财产品。官媒与小贷金融平台相结合,并亲自为后者站台,宣传造势,旗下官媒亲自发文,摇旗呐喊,举办宣讲活动。
经营初期,湖北日报在2013-2016年这几年内从小贷获取的分红高达千万元。2017年7月,陈剑文上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后,迅速启动股权退出程序,按照湖北当地规定,其既没有在文化产权交易所公开进行转让,也没有报主管部门审批。
2018年3月,湖北日报与新海天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1.1亿元价格将所持19.056%股权转让给对方,交易全程未进行公开挂牌转让。2019年5月,新海天突然变脸,以“未获主管部门审批、未公开交易”为由主张协议无效,要求湖北日报返还已付款项,双方彻底撕破脸皮。2020年7月,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协议有效,判决新海天支付剩余7024万元尾款及利息,韦奇志承担连带责任。但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2022年的终审判决,却出现反转,尽管认可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却以“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未收到审批申报材料,股权过户审批难度显著增加”为由,撤销一审判决,驳回湖北日报的诉求。
与楚天小贷深度关联的善银财富,通过“理财募资—楚天担保—金交所挂牌融资”的模式,吸纳公众资金;投资者中大部分为湖北日报社编辑记者及亲属。2018年底,随着新海天资金链断裂,善银财富产品出现兑付逾期,部分投资者陷入困境,甚至发生女记者服药自杀未遂悲剧。风险爆发后,湖北日报集团紧急出资260多万元聘请律师团队,冻结新海天相关资产,此举被指与政府处置专班“用资产兑付投资者”的初衷相悖;另一方面,陈剑文多次以“投资理财有风险”为由推卸责任,无视湖北日报作为发起股东和公信力背书方的特殊义务。早在2017年底股权交易酝酿期间,报社多位党委班子成员已提前撤出个人投资,引发员工强烈不满。2019年11月,公安机关对善银财富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但截至目前,投资者的损失仍未得到有效挽回,导致投资者集体省级信访,产生大量不稳定社会因素,有内部女记者服药自杀未遂,有人跳楼自杀。楚天小贷之所以能吸引大量内部员工投资,核心在于投资者信任党报背景可靠性、公信力,这种基于机构信誉的投资,本应受到更严格的风险管控,而非成为违规操作的“保护伞”。当公信力被用于掩盖程序瑕疵,最终只会导致信任基础的彻底崩塌。
除了湖北日报这种媒体站台,下场投资P2P外,还有温州报业传媒公司(温州都市报)下场投资温都金服P2P,无一例外都在P2P风暴中暴雷。除了官媒下场投资P2P金融小贷平台产生的投资风险,社会稳定风险外,官媒新闻报道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