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多家媒体9月15日报道,今年四五月间曾因与胖东来“互怼”走红的网红“柴怼怼”(原名柴向前)等人,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于9月8日被温州平阳警方带走调查。次日,“柴怼怼”及其妻子肖某被刑事拘留。报道称,“柴怼怼”直播间售价近4万元的12件玉石饰品,鉴定总价值仅有3509元。
此前,“柴怼怼”曾公开“叫板”胖东来,“成本几百块钱的玉石卖几千几万,利润几十上百倍……”有媒体指出,“柴怼怼”此次被刑拘,曝出其高价售卖伪劣产品,“完全就是一出‘贼喊捉贼’的戏码。”“柴怼怼”是如何靠怼胖东来走红的?类似“怼人式网红(或主播)”背后都有什么样的商业套路和流量密码?此次事件对“怼人式网红”及相关方面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启示?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进行了梳理和调查。
回顾:
靠怼胖东来走红,气得于东来想“退圈”
公开报道称,今年4月之前,即“柴怼怼”与胖东来“互怼”风波前,其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并不出名,只是一个在短视频平台拥有20余万粉丝的玉石赛道的博主。当时,第三方数据平台查询发现,90天内“柴怼怼”直播带货销售额为50万-75万元之间,场均销售额在5-7.5万元左右。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被封禁前的“柴怼怼”账号主页截图显示,其IP地址显示为浙江,拥有27万粉丝,个人简介是“俗人一个,不需打赏,不接商务,广告商勿扰”。视频作品9800余件,其中“胖东来起诉之事”被制成了视频合集,放在最前面。
今年4月5日,“柴怼怼”发视频称,胖东来不是靠商超赚钱,主要利润在玉石销售,以低成本玉石高价销售牟利。“成本几百块钱的玉石卖几千几万,利润几十上百倍……”“去买胖东来玉石的人,其实是交了智商税。”
4月8日,胖东来商贸集团发布《关于“柴怼怼”网络侵权的回复说明》称,相关言论没有任何数据作为支撑,虚假结论严重伤害胖东来品牌和社会信任,涉嫌诽谤和不正当竞争。
4月30日,胖东来公布法院受理案件通知书,起诉“‘柴怼怼’商业诋毁、侵犯名誉权”一案,已于4月25日在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
5月2日、3日,愤怒的胖东来掌门人于东来连发5条动态回应“柴怼怼事件”:“我本不应该与这样的人计较,但对于‘柴怼怼’这样的行为,我会尽最大的努力,通过法律途径,直到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惩罚!”他表示,如果不让“柴怼怼”的行为受到处罚,“我会主动关闭或永远离开胖东来这个企业!”
针对于东来的发文,“柴怼怼”可谓寸步不让,火速发视频回应:“你离开胖东来,胖东来关闭之前把所有的青海料、俄料给人退了,把你们卖出去的那些垃圾东西,几百卖几万卖几千的东西给人退了……”5月2日,他还发视频称,不怕(与胖东来)对簿公堂;5月3日他又呼吁粉丝建维权群,可请权威第三方机构鉴定。5月6日,“柴怼怼”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因该事件遭受严重的网络暴力,但仍坚持此前视频中的观点不变,目前正积极应诉。
5月14日,于东来在网络社交平台再度发声,严厉批评“柴怼怼”。
7月2日,网信中国微信公号发文称,抖音账号“柴怼怼”“怼怼柴”,小红书账号 “柴怼怼”等,无事实依据蓄意抹黑某企业的产品质量,恶意诋毁某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并借机吸粉引流带货。涉及的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多名消费者反映,9月8日“柴怼怼”等人已被警方带走调查。平阳县公安局民警向媒体确认情况属实。9月15日,在“柴怼怼”直播间购买玉石的消费者称,他们通过警方提供的查询途径获悉,“柴怼怼”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一案已有初步进展。查询页面显示,“柴怼怼”等人于9月8日被依法拘传,次日(9月9日),“柴怼怼”与其妻子肖某被刑事拘留。
“柴怼怼”账号已被平台封号,此前已有20多万粉丝。 网络图
套路:
怼天怼地攒流量,炒热大号直播带货
潮新闻指出,“柴怼怼”从“作妖”到被抓,简直就是直播乱象的标准模板。他的套路其实很简单:先怼天怼地,说些极端话博眼球攒流量,然后利用粉丝的信任,开直播带货,兜售“三无”产品。在流量等于利益的价值逻辑下,不少像“柴怼怼”这样的网红(以下称“怼人式网红”),把带货异化为“带毒”,只要能吸睛赚钱,就算踩到法律红线也在所不惜。
南方日报也指出,“柴怼怼”之流的“怼人式网红”,类似于“网络碰瓷”。“网络碰瓷”这个词最早用在网络购物中,指的是恶意给予商品和服务差评,以此向商家索要钱财。“柴怼怼”等一众“怼人”博主更甚——他们信口开河,大肆攻击抹黑企业,最终目的是蹭热度、博眼球,借助碰瓷“起号”,从而更好地包装自己。将大号、名字炒作上热搜后,迅速推销自家产品,急于寻求流量变现,“嘴上头头是道,心里全是生意”。
企查查APP显示,柴向前(“柴怼怼”)夫妻名下有多家关联企业。 网络图
企查查APP显示,柴向前(网名“柴怼怼”)名下共关联25家企业家,其中7家已注吊销,温州市柴氏珠宝有限公司、温州道莱珠宝有限公司、温州市道莱玉雕有限公司等为存续状态。柴向前妻子肖某名下共关联15家公司,其中两家注销,13家存续,柴向前夫妇目前合作11家公司。
公开报道显示,攻击胖东来“以低成本玉石高价销售牟利”,是“柴怼怼”吸引粉丝的主要卖点。“柴怼怼”此次被刑拘,被曝出其高价售卖伪劣产品,完全就是一出“贼喊捉贼”的戏码。
消费者谭女士称,近日她收到平阳县公安局鉴定意见通知书,通知书显示,“柴怼怼”直播间售价近4万元的12件玉石饰品,价格鉴定总价值只有3509元。“他们售卖的价格竟然是鉴定价格的十几倍,有的甚至二十多倍。”警方鉴定结果显示,目前已鉴定的30多件玉石产品的估价普遍介于30元至500元之间,其中15件玉石的真伪鉴定结果为“染色和田玉”。
据报道,对于消费者的退款要求,“柴怼怼”妻子肖某曾在直播间公开声称,“有钱也不退”。这让在其直播间消费金额达9.4万元的何女士感到气愤,目前她仍有5375元未退款,得知“柴怼怼”及其妻子肖某被刑拘后,她“长出了一口气”。
此外,7月22日,柴向前妻子肖某为法定代表人的平阳县小丫茶饮有限公司,因虚假宣传“祛湿护肝”等功效、销售无标签产品及未建立进货查验制度,被平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警告,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停止虚假宣传行为,并罚款22万元。柴向前关联的温州市柴氏酒业有限公司,因发布含有虚假内容的广告等行为,被罚款6000元。
网红“柴怼怼”是一名卖玉石的博主。齐鲁晚报
应对:
或报警或诉讼,越来越多企业选择硬刚
上游新闻记者梳理公开报道发现,针对国内知名、大型企业,近年来,一些自媒体博主以“标题党”+“恶意剪辑”的方式“造负面流量”的情况越来越多。虽然不少企业为了息事宁人,选择不理会或者低调回应,避免成为网络热点,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正面硬刚,直接、多次回应这些“网络碰瓷”的自媒体,甚至选择报警和提出诉讼。胖东来集团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除此次选择诉讼,集中火力硬刚“柴怼怼”外,今年4月,胖东来还以名誉权侵权为由,对“红内裤”事件博主段某(“两个小段”)提起诉讼,追责金额不低于100万元。此前2月间,网红博主“两个小段”在抖音发布视频称,从胖东来购买的红内裤掉色,使用后自己身体出现过敏反应。
2023年11月,格力电器方面称,多个自媒体为获取流量,恶意剪辑相关视频、使用低俗污秽言辞侮辱诽谤公司高管,格力电器已向公安机关报案。2024年1月,接近格力公司的人士称:“前段时间针对格力公司和董总的诽谤有处理结果了。”经公安机关立案并调查后,这些自媒体当事人已分别被公安机关处以罚款或拘留等处罚。
上游新闻评论文章指出,针对部分网红博主“碰瓷式维权”,一些商家因担心被过度“曝光”损害声誉等,往往会选择息事宁人。这种妥协,不仅未能解决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恶意维权”的嚣张气焰。面对“怼人式网红”的“网络碰瓷”行为,胖东来等企业较真应对,无疑是对此类行为的一种纠偏,同时也提醒网红博主们守好法律边界,规范自身言行。
近日,网红“柴怼怼”被刑拘,其直播间售卖的玉石与鉴定价格差距较大。大象新闻视频截图
解读:
维权博主与“怼人式网红”有本质区别
与“柴怼怼”类似,不少“怼人式网红”往往是打着替自己或大众维权的名义怼天怼地,很有迷惑性。那么,真正的维权博主与“怼人式网红”如何区分呢?“怼人式网红”或者“网络碰瓷”者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9月17日,上游新闻记者采访了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律师。
付建解释,维权博主的目的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其重点在于为普遍存在的侵权现象发声,不会将 “维权” 仅作为个人引流的工具。而 “柴怼怼” 这类博主的 “维权” ,本质是商业炒作手段,通过 “质疑商家质量” 制造争议话题,吸引公众关注以提升自身流量,最终指向个人直播间的商品销售,核心是引流赚钱而非真正解决消费纠纷。
付建称,合法维权需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维权博主在质疑商家时,会提前收集完整证据,不会进行无根据的抹黑或夸大。若发现涉嫌违法,会依法向监管部门举报,而非通过直播 “声讨” 博取眼球。“柴怼怼” 的相关操作明显突破合法性边界,仅以主观判断或片面信息发起 “质疑”,最后通过标新立异引流带货赚钱,涉嫌通过不正当竞争扰乱市场环境。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柴怼怼” 无证据质疑胖东来销售的玉石质量、称其“暴利”“偷税漏税”,降低了胖东来的社会评价,侵害其名誉权。胖东来有权要求 “柴怼怼” 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如在其社交账号发布声明澄清,还可要求对方赔偿因名誉受损导致的经济损失,比如因声誉受影响造成的销售额下降等损失。
付建认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柴怼怼”作为玉石赛道的博主,与胖东来在销售玉石方面存在竞争关系,其言论若构成商业诋毁,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比如对胖东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公开道歉、赔偿损失。
启示:
流量与利益的追逐,必须以法律为底线
据现代快报报道,北京市高朋(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凯表示,此次“柴怼怼”被刑拘事件,为网红群体及关联经营者敲响了警钟:流量与利益的追逐,必须以法律为底线。无论是恶意抹黑他人、虚假宣传产品,还是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任何突破合规红线的行为都将面临处罚。目前该案件仍在侦查中,若罪名成立,“柴怼怼”等人不仅面临自由刑,还可能同时被处以罚金甚至没收财产。
潮新闻指出,“柴怼怼”事件的影响远不止于个案。从短期看,他卖的伪劣产品会直接伤害消费者健康;长期看更可怕,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歪风,会彻底砸了整个行业的信用招牌。要是“卖惨”“互撕”“造谣”成了流量密码,“三无产品”能堂而皇之进入直播间,市场秩序不就乱套了?
破解困局需多管齐下。监管部门应以此为契机,依法严惩“柴怼怼”等售假行为,倒逼主播与商家恪守法律底线,重塑行业信任。同时,进一步强化对玉石直播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严格的准入机制和惩罚制度,杜绝“柴怼怼”们再次兴风作浪。平台需建立“质量信用积分”制度,将带货口碑与流量分配直接挂钩。消费者则要提升辨别力,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
最高检经济犯罪检察厅副厅长张建忠提示,企业遭遇网络暴力时,要冷静处理,依法维权。企业可以根据网络谣言的影响范围、证据收集难易等,将内容虚假程度高、性质情节相对恶劣、与维权关联度高的证据及时保存固定。同时,企业可以及时向网络平台投诉举报,通知其对相关虚假、侵权信息采取删除、屏蔽等必要措施,防止不实言论持续扩散发酵。企业还可以依法向行政执法部门或公安机关报案,由执法机关依法打击惩治。
“柴怼怼”栽了,不只是给直播乱象踩了一脚刹车,更应成为行业规范发展的新起点。什么时候“带货”能回归“带好品质”,“流量”能真正配得上“质量”,直播经济才能真正成为拉动消费、助力实体的正向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