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温州多所小学公布了2025级新生名单,一批风格鲜明、富有时代气息的名字进入公众视野。从“宥然”“怀卿”到“千寻”“乐言”,这些名字不仅透露出家长在孩子取名上的用心,也反映出社会文化风潮的变迁。
四字名与生僻字:个性化选择成主流
在温州市建设小学的新生名单里,出现了非复姓的四字姓名,格外引人注意。这些四字姓名前两个字都是常见姓氏,分别来自父母双方的姓氏。这种取名方式既延续了家族血脉,也象征着两个家庭的融合,承载着深厚的家庭观念。
此外,新生名单里还有不少生僻字,像该校新生名单里“佳澍”中的“澍”(音shù,意为及时雨)、“艺燊”中的“燊”(音shēn,炽盛的意思)等相对少见的字也屡见不鲜,体现出家长对独特性的追求。
在市区瓦市小学的新生名单中,璟熠、逸恒、懿姃等名字同样传递出相似的倾向——家长更青睐寓意深远且不易重复的用字。不过,这种选择也可能带来一些小麻烦,孩子日后或许要经常跟别人说自己的名字怎么念。
有专家和媒体提醒,部分家长在给孩子取名时过度追求与众不同,选用生僻字,并不一定合适,取名不应变成一种“内卷”。真正的好名字应当既有美感,又有实用性,与其在生僻字上不断加码,不如让名字回归简洁与真诚。
文艺风与自然系:多元审美并行
这两所学校的新生名单里,还有像千寻(令人联想到宫崎骏动画)、乐言、怀卿等名字,文艺气质浓郁,仿佛自带故事;而品锐、澄睿等名字,则融入了自然意象与美好品格的寄托。
女孩名字中,籽沐、奕歆、米娜等既延续了女性名字一贯的柔美特质,又注入了现代气息。此外,像熙宸、又瑄这类中性名字也逐渐增多,模糊了性别的传统边界。
一位小学班主任表示,往年也有不少优美的名字,但今年感觉数量更多了,整体取名风格正在悄然改变。
独特性与诗意性:承载家庭的期望
为什么这代孩子的家长如此偏爱独特而具诗意的名字?随着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父母越来越注重名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愿意花时间钻研汉字的本义与组合。同时,流行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影视剧、网络小说中的角色名字,如“千寻”“以诺”等,都成为不少家长灵感的来源。
此外,虽已放开生育,但不少家庭仍只有一个孩子,名字往往承载了整个家庭的期望,被赋予更多象征意义。同时,避免重名也是很多家长起名时的现实考量之一。在一个班级里,不和其他孩子同名,成了不少父母取名时的重要出发点。
现实与挑战:
老师提早做功课,孩子提早练名字
名字不仅是一个人的标识,也是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从建国、建军,到浩然、子轩,再到如今的宥然、奕歆,每一代人的名字都烙有清晰的时代印记。
这些新颖的名字也带来了一些现实挑战。开学前,老师往往要提前做功课,确保能准确读对每个学生的姓名;孩子也要努力学会书写那些结构复杂的汉字。
随着2025级新生迈入校园,他们那些独具特色的名字,将成为班级中一道别样的“风景”。这些名字既凝聚了父母的期盼与巧思,也预示着我们走向一个更加多元、更富个性的未来。几十年后,这些名字或将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符号,讲述21世纪10年代末中国父母的审美趣味与价值观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