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借来的充电宝
竟成“隐形火源”
近日温州乐清市乐成街道某公寓突发火灾
火灾后现场
火灾扑灭后,经初步调查判定:起火原因是充电宝内部线路故障所致。据了解,住户从商场借来的充电宝,忘记归还后被随手放在床头上方,不知何时滑落至床头与墙壁的夹缝中。最终,这个随手放置的充电宝竟成火灾“元凶”。
夹缝中的充电宝“残骸”
万幸的是,这场惊险火灾最终无一人受伤,公寓15名住户成功逃生。看似“幸运”的结局背后,并非偶然,而是一整套消防防线的“默契配合”,更是公寓管理方提前做足功课的必然结果。
第一道防线
������烟雾报警器—“吹哨人”抢出黄金时间
火灾刚发生时,最先 “发现异常” 的是天花板上的烟雾报警器。
当充电宝自燃产生的第一缕烟雾升起,灵敏的探测器立刻捕捉到信号,尖锐的蜂鸣声瞬间响彻公寓楼。
这声警报不只是提醒住户,更直接联动了值班室的火灾报警系统 —— 从火情出现到发出预警,短短几秒内,“第一声哨响” 为后续处置抢下了最关键的初始时间,成为应急链条上不可缺少的开端。
烟感报警器
第二道防线
������自动喷淋系统—“灭火先锋”精准控火
天花板上的喷淋头感知到高温后,玻璃泡自动破裂,自动喷淋系统立即启动,成为扑救火灾的“无声先锋”。细密的水幕精准覆盖起火区域——床头与墙壁的夹缝、周边易燃物瞬间被水流包裹。在值班人员赶到前,喷淋系统已完成第一波灭火工作,将火势牢牢控制在极小范围,避免了火焰向床铺、衣柜蔓延,完美实现“灭早灭小”,为后续处置打下基础。
被熏黑的喷淋头
事后现场可见,吊顶板虽被烧断,但喷淋头周边区域的火势痕迹明显较轻,足见其控火效果。
第三道防线
������防火门—“沉默卫士”阻断蔓延
在整个火灾处置过程中,防火门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阻隔火势和烟雾的“沉默卫士”。公寓楼内按消防规范设置的防火门,事发时始终保持常闭状态。
这种具有耐火极限的特殊门,像一道坚固的屏障,死死挡住了火焰和高温烟气,阻止它们向楼梯间、其他楼层扩散。
防火门内轻微烟熏痕迹
从现场照片能清晰看到:防火门内虽有轻微烟熏痕迹,但门外区域完好无损 —— 正是这道门,将危险牢牢锁在起火房间内,为其他住户争取了充足的疏散时间。防火门的出色表现,使得火灾的影响被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没有造成次生灾害。
第四道防线
������值班人员—“应急专家”临场处置
消防设施 “给力”,人的应对更 “关键”。
接到报警后,值班人员第一时间冲向现场,没有丝毫慌乱:一边高声呼喊 “着火了!快下楼!”,引导楼内住户有序疏散至一楼安全地带;一边迅速拨打 119,清晰报出地址和起火物。
疏散完毕后,他熟练拿起房门口的灭火器,对准火源根部喷射 —— 短短几分钟,明火就被彻底扑灭。从发现火情到处置完毕,整个过程衔接流畅。
明火扑灭后残留火星
随后消防救援人员赶到,对现场进行后续检查,彻底排除复燃风险。
蓝浙浙安全提示
这场火灾,让我们看清一个真相:所谓 “幸运”,从来不是偶然。
公寓管理方提前投入的烟雾报警器、自动喷淋系统、防火门,以及定期开展的员工应急培训,每一项 “不起眼” 的准备,在危急时刻都变成了 “救命符”。
这些消防设施不只是建筑的 “硬件标配”,更是守护生命的 “隐形卫士”。
日常使用充电宝时,避免长时间挤压、暴晒,不用时及时断电收纳;
遇到火灾先保自身安全,第一时间拨打 119,清晰说明地址、起火物;
切勿破坏、遮挡消防设施,物业服务企业也要定期检查,确保器材完好可用。
大火无情,但做好防范
就能为安全多添一份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