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支付,早已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消费者带来了便捷体验。然而,近日,记者在我市多家停车场及电动自行车充电点实地调查中发现,扫码支付背后却藏着一些“套路”。为什么这些公共服务场所会出现支付“陷阱”?消费者权益该如何保障?来看记者的走访调查。
“码”上有陷阱 支付套路多
9月1日16时10分,正值上望街道雅儒菜市场的晚市高峰,在该菜市场停车场的出口处车辆排起了长队,时不时响起车主催促的鸣笛声。记者观察发现,造成拥堵的主要原因并非是车流量过大,而是车主扫码结算停车费时被“广告拦路虎”拖慢了进度。市民戴先生告诉记者,每次在这个停车场缴费都会弹出广告,导致支付流程受阻,影响车辆出场效率。当他向管理人员反映问题时,却得到“你自己不会点”的回应。另一位市民称,这里车辆排队出场约需四五分钟。
雅儒菜市场停车场工作人员张先生证实,该第三方停车收费平台广告过多,确实降低了车辆放行的速度。如果没有广告,扫码后直接支付,通行效率将大幅提升。
此外,张先生还向记者透露,这些广告甚至会“吃钱”。“有时候广告弹出来,支付页面要收4块钱,车主一不小心就多付了。”他说。原来,该停车场停车两小时内收费3元,超时每小时加收1元,来买菜的市民大多不到两小时就离场,本来只需支付3元,但不少人因为错点了弹出来的广告,就会多花1元。这样的投诉几乎每天都有。
记者模拟车主扫码缴费发现,结算界面显示“停车40分钟,费用3元”,但在页面最显眼位置显示的却是“订移动会员领5元优惠券”广告的“确认按钮”,真正的缴费按钮在最下方。不小心点击“领优惠券”的确认键后,页面会自动跳转至会员办理页,返回重试支付,又弹出“1元安心出行保障服务”广告,绿色的“购买保障”按钮非常醒目,而灰色的“放弃保障”按钮很不显眼。这一番操作下来大约耗时1分多钟。
而类似的“套路”在塘下镇金城广场停车场同样存在。记者在这里扫码缴停车费时发现,1个多小时的停车费为5元。该支付界面设置了“本单立减3元”“8元停车券”等按钮。点击“8元停车券”的“确认按钮”后,页面跳转至白金会员办理页,需输入手机号领取,下方有一行很小的字则标注着“1.99元三天试用会员,3天后扣款49.9元”;点击“本单立减3元”后,实际支付价格反而从5元涨到了9.9元。
市民潘先生告诉记者:“广告点进去,有些钱就被平台扣掉了,有些年纪大一点的人容易被扣钱。”
除了停车场,电动自行车充电点也暗藏“支付陷阱”。在塘下镇臻润景苑小区外围的充电站点,记者扫码选择了“1元4小时”,但点击“开始充电”后却又弹出“普通充电”和“安心充电”两个选项,选择后者时支付金额就从1元变成了1.1元。
臻润景苑小区业主黄女士表示,充电费用偶尔会多出少许,“有时候扣了一块多一点,多了一毛也不知道是什么。”但由于涉及金额较小,她通常不会追究。另一名业主陈女士称,她在其他充电桩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本来是两块钱,后面又多了个九分。”当被问及是否选择取消支付时,她表示也不会取消:“有电可以充,多扣几分钱我也无所谓了。”
线“利”字当头 消费权益受损
面对小额消费陷阱,多数消费者选择沉默,而这正中运营方下怀,他们就是抓住了消费者怕麻烦的心理,在支付页面悄悄设下陷阱。记者在走访了4处电动自行车充电站点后,发现它们的缴费页面都有默认勾选保险项这一共同特点,很容易让消费者在不知情中购买非必要服务。
而在记者走访的10家停车场中,有5家严重存在广告干扰缴费问题。那么为什么这些停车场经营方或自行车充电站点不选择纯净版的收费系统呢?一停车场工作人员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金城广场停车场工作人员卢先生透露:“这些停车收费平台是两边赚钱。一方面,我们购买他们的服务,需要交服务费;另一方面,就是平台上的广告商接入卡点,每一次点击弹窗广告链接都是在收钱,平台就有广告提成。像医院、火车站、高铁站这些单位,在招标中有硬性要求,所以界面会‘绿色’一点。我们本身是商业停车场,作为经营者,肯定会考虑成本更低的方案。”
那么,停车场收费平台强制弹出广告、支付页默认勾选保险等现象是否存在侵权隐患?这些行为究竟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带着疑问,记者咨询了浙江安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周荣瑞。
周荣瑞表示,这种行为主要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在进行支付操作时,运营者利用弹窗广告强制提供广告内容,实际上是限制了消费者是否接受该服务的选择权。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运营者在支付过程中插入广告,构成了强制交易行为,利用其技术优势迫使消费者被动接受其广告信息,破坏了交易的公平性。
“净”在必行 多方合力破局
那么,面对可能产生的损失,消费者又该如何有效保护自身权益呢?周荣瑞进一步介绍:“遇到此类行为,我的建议是第一步先收集证据,对出现广告弹窗的界面进行截图或者录屏,并且保护好相关的支付记录,以证明侵权行为的发生;第二步,向监管部门投诉,消费者可以拨打12345热线或者是向网信部门进行举报,杜绝此类违法行为的发生。”
随后,记者联系了瑞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相关管理情况。该局价格监督检查与反不正当竞争分局局长潘虹回应,此类广告是否涉嫌违法,需要具体核查后才能认定。当前,已有城市对此开展了专项行动。2024年8月,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交通运输局、消委会联合推出《深圳市商场停车场扫码缴费服务自律公约》,首批65家商场、公园、景区停车场承诺加入,要求提供“扫一次码、输一次车牌、缴一次费”的“纯净码”服务。2025年4月至6月,深圳进一步推进,新增93家停车场签署公约,规范扫码收费行为,保障消费者便捷体验。
【编后】科技本该服务生活,而非设下重重陷阱。停车场与充电桩的“码上套路”,侵蚀的是消费者的信任,扰乱的是公平的市场秩序。净化扫码支付环境,需要平台严守底线、商户主动担责、监管亮出利剑。让便捷支付真正回归纯粹与便捷,才是技术进步应有的温度,也是我们共同期待的明天。
你被这些支付软件“坑”过吗?
来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