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厂要解散了,保存了70多年的财务账簿该怎么处理?近日,市民王加仁老伯拨打热线88868886向“温都帮帮团”反映,他在整理老厂仓库时,翻出了装有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财务账簿的17个铁皮箱、9个木箱,里面有采购单、工资册、报销票据、缴税账本、员工社保资料等。上个月老厂刚注销工商信息,本月房租到期,这批资料很快将没有存身之地。
这些账簿保留了
那个时代的物价信息
近日,“温都帮帮团”记者来到位于龙湾区永中街道永强路上的一间小商铺,商铺内堆放着许多杂物,门边搁着一块写着温州市永强医疗机械厂的牌匾。王老伯说,这里房租马上要到期了,很多东西不得不扔,很可惜。
今年69岁的王老伯曾是该厂的厂长,今年7月31日该厂办理注销登记后,他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保存了70多年的财务账簿。当天,王老伯打开存放这些财务资料的铁皮箱,泛黄的账簿整齐叠放。记者打开账簿时闻到纸皮的霉味,但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
“这些工资册、加班补贴、报销票据保留了那个时代的物价信息,不知道有没有研究价值。”王加仁说,他是1972年进厂的,在这堆账簿中还能翻到自己当时的工资,一个月领两次,一次17元。当时猪肉价7毛钱左右一斤,发了工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肉带回家。
“当年厂长加班补贴只有1.35元,一个月也是发两次,出差的车票报销都是5角、6角,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物价。”该厂老会计季小红说,该厂前身叫永嘉县永强木桶生产合作社,创办于1953年11月,属于市二轻企业。她是1979年进厂,当时已经从木桶生意转型做医用仪器。
想找有关单位寄存账簿
但没有单位接收
王老伯告诉记者,工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员工人数达到295人,年产值500多万元,在温州小有名气。1990年后,企业在市场的冲击下开始走下坡路,2003年底被迫停产,靠出租厂房给员工发工资。
“2017年的时候厂房因旧城改造拆迁,我们决定解散企业,清算债权债务,给员工发钱,每个人都得到妥善安置,国家税款全部缴清。”王老伯说,他见证了这个厂从发展到谢幕的全过程,对这批财务账簿有感情,想找有关单位寄存,但没有单位愿意接收。
季小红说,按相关财务管理规定,企业财务资料保存一定年限后可予以销毁,过去制度没那么完善,所以保留了下来。这批资料对喜欢研究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温州经济的人来说有价值,他们本来想将资料扫描做成电子档案,但是扫描费用很高,最终没有实施。
如果有单位或个人对这批财务账簿感兴趣,可通过本报与老厂长王老伯取得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