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第34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在西安落下帷幕。本届赛事汇聚全国30省(市、区)580名顶尖选手,角逐产生150金、260银、170铜。温州中学以2金1银1国集的亮眼战绩,再次印证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优势。金文琦同学荣获金牌,并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获清北保送资格!吴雨程同学斩获金牌,林正奥同学勇夺银牌。
第34届温中生物学竞赛团队
艾剑鸣教练(左一)、吴雨程、金文琦、林正奥
金牌心声:平和心态与团队托举
金文琦
学习竞赛于我而言,并非一帆风顺。把我推入国集的临门一脚,除了两次理论试卷恰好没有攻击到我的薄弱点,还有就是不怕输,“有退路”的平和心态。
正如教练所说,考试之前我们没有获得任何东西,考差了也不是失去了什么,只是得到的少了一点。正是抱着这样的“加分心理”,即使动物生态实验崩盘,我也尽量平稳地完成了后面的考试。
这一路以来,首要感谢的是艾剑鸣老师。他对待科学问题的严谨态度、细致全面的学术指导、极富哲理的精神教育均令我们受益良多。而班主任郑艳丽老师和其他科任老师的理解和支持让我们无所畏惧地向前冲锋。更要感谢温州中学的全力托举——从资源倾斜到精神激励,让我们心无旁骛地追梦。最后感谢“战友”们,在我难过时给予安慰,迷茫时给予力量,怀疑时给予信念;慷慨分享各种学习、记忆、操作技巧,从不藏私,融洽的氛围让彼此都能更好地奋斗!
吴雨程
感谢艾剑鸣老师发现我的潜力,感谢学校提供的机会与资源,让我从“随便试试”走到国赛舞台。
生物学竞赛如细水长流:动作电位需钠离子点滴积累,植物向光需光子持续作用,长时程记忆需电位反复刺激。而学校与教练的支持是这“长流”之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薪火相传:温中竞赛精神的传承与期许
从数学女奥裘可妍摘金,到生物奥赛“2金1银1国集”,每一块奖牌背后,是学校对创新人才的全力托举:专业教练的智慧引领、任课教师的协同保障、顶尖资源的无缝支撑,共同编织成学子攀登的云梯。
期待这份荣耀激励更多温中学子——在学校的坚实臂膀上,向科学星空勇敢跃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