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查看: 54863|回复: 6

水碓和舴艋是楠溪江创5A的亮点

[复制链接]

96

主题

588

回帖

342

积分

老蟹

积分
342
发表于 2025-6-3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碓和舴艋是楠溪江创5A的亮点
◆陈晓江
水碓2.webp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3276490115950172160&skey=@crypt_67e2.jpg 舴艋1.webp
        水碓与舴艋曾是楠溪江两个共生的精灵。两者解放了楠溪江流域的生产力:前者解决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后者解决了运输,从而使楠溪江流域变得宜居、富足且有文化。时代发展,原本退出历史舞台的水碓和舴艋又将成为文旅亮点。
        楠溪江水碓按水轮分为𥩲(立亥)轮和雨伞轮两种,也就是立轮和卧轮之分。雨伞轮水流量要求比较大且稳定,因楠溪江水流量变化大,不稳定,通常都是𥩲(立亥)轮水碓。水碓主要用于陶瓷、油料、粮食加工、造纸、制药等。楠溪江以前叫瓯水,意即造陶瓷的地方。如果没有水碓以及水路舴艋运输就没有当时的陶瓷业;还有沙岗粉干,以前手工制作主要也是造水碓捣粉的。
        清朝永嘉诗丐石方洛有《楠溪竹枝词·水碓》云:“沿溪小筑一茅亭,中有盘轮日不停。巧借山头悬瀑力,为侬磨得谷零星。”可谓水碓最通俗易懂的好诗。《太平御览》载,《世说》曰:王戎既贵且富,区宅水碓,洛下莫比。孔融则有“水碓之巧,胜于断木掘地”之说。清陈元龙《格致镜原·碓磨》论述桓谭《新论》伏羲制杵臼之利,后世加巧借身践碓而利十倍。轩辕臣雍父作碓,后稷作水碓。今之水碓又利于踏碓百倍,亦杵臼之遗法。古人水碓的量词是区,晋书载富可敌国的石崇有水碓三十区。近代楠溪江水碓的量词是间,主要基于其中心模块有二层楼模样的形制。水碓需水势高下,水激轮转,水轮翻转则无朝暮,通过伞齿轮(锥齿轮)传动推动磨盘,或轴间横木间打所排碓梢一起一落舂之;碓前还要有足够大的泄水池或水渠,使排水顺畅,使木轮运转时不至于水面抬升过快。古人对水碓的全称是机碓水捣器,俗作水碓,或作翻车碓;楠溪江人也管这种旋转的大轮叫车(音蹊)或车轮。楠溪江许多地名与水碓有关,如水碓山,水碓湾,上油车(现金墅湾小区),潘车(现永嘉二中位置)等。
        相传从前有外国人到中国考察,最后认为唯一可圈可点的是水碓。现在发展旅游,流行在景区的水沟里放个车水轮,让水流推动日夜旋转吸引游客,这种做法接近于伪文化。车水轮一般用于水流大的平原水渠提水,在楠溪江用得不多。楠溪江引水的做法一般通过山边水沟利用自然落差引流,这种水利设施平时简单维护就可以。木头构件易磨损,半干半湿又暴晒状态最易腐烂,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农民制造、维护一个车水轮经济压力大,没有钢铁轴承的年代,造水轮成本也很高,所以楠溪江水轮主要用于加工驱动。
水碓.jpg 水碓1.jpeg
        舴艋,一种两头尖的乌篷船,楠溪江流域也叫舴艋船,体形小的叫舴艋,较大的叫大𦪟(舟彭),需要两个以上的船老大撑。陆路汽车运输没有发展起来之前,楠溪江运输主要靠舴艋。古人诗词中舴艋一词出现频率非常高,陆游一人就写了许多。如“岂无一舴艋,放浪江天碧。”“小屋如舴艋,出没烟波中。”“不成浮舴艋,故作凭阑干。”“平生一舴艋,几到少微山。”“行采菖蒲缘藓磴,卧浮舴艋入鸥群。”“舴艋东归喜遂初,频拈枯笔赋幽居。”“接篱一幅烟雾薄,舴艋八尺凫鹥轻。”“舴艋为家云作友,流年尽付樽中酒。”“富贵功名不拟论,且浮舴艋寄烟村。”“舴艋为家东复西,今朝破晓下前溪。”等等。当然,论影响力,李清照同志的婉约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最大。还有唐皮日休的“尽日悠然舴艋轻,小轮声细雨溟溟”,宋孙烛湖的“舴艋填芳渚,秋千闹粉墙”,宋末元初吴惟信的“鹭鸶立处无秋暑,舴艋行时正晚凉”,清丁曰健《治台必告录·祷海神息浪通舟文》“讵舴艋不堪触浪,老幼载胥以沉沦”等,都很经典。舴艋舟成为较为普遍的叫法,其实是词义有重复却成习惯了,犹如孟姜被叫成孟姜女一样。
        历来楠溪江不仅富足,文化也特别深厚。去温州图书馆查宗谱,拿出来的多数是楠溪江的。去福建寻根,拿出来的还有咱们楠溪宗谱。楠溪宗谱不断被引用或作为依据,似成相关家族宗谱斐波那契数列上的一个前项被递归。楠溪江除得天特独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台风、战乱缓冲)、物产(现在胜出的还要加上旅游资源和长寿条件)等,水碓与舴艋是重要元素。楠溪江还特别包容。一个逃荒者,逃到楠溪江应该是比较好的选择,楠溪江的历史就是一部移民史。一无所有的人逃荒到楠溪江,砍毛竹做成竹排,运松木柴爿、油料等到温州山货行卖掉就能过日子,站住脚根下一步就可以考虑建二层木头楼房,升级运输工具为舴艋。以前楠溪江也有人专门造水碓从事粮食加工,挣加工费混日子的。通常一担六七十斤的玉米、小麦到水碓磨粉,水碓主人往箩里臿一臿五斤左右的粮食作为加工费,也有按市场价折成现金支付的;因水资源丰富,水碓多,竞争激烈,加工费多少常有浮动。尤其是上世纪缺粮年代,溪南切、象岩潭一带,霞美埠一带冒出许多水碓,非常壮观,达到鼎盛。水碓水碓撞,忙时扎堆排队加工粮食,闲时长时间空着没人光顾;本地人常常捉工夫隙儿,看着有空赶紧上,完全符合市场规律。水碓在楠溪江大行其道,一直风光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因柴油机和电动机兴起才淡出江湖。
            现在楠溪江如果打旅游牌,创5A景区,则挖掘水碓、舴艋是非常接地气而且行之有效的好办法。现在水碓、舴艋缺少实用价值,作为文旅元素却非常美丽动人。楠溪江的舴艋、竹排,多亏永嘉叶新人抢救性地拍了许多照片,立此存照,还能让后人保留许多诗和远方的遐想。楠溪江有谚语说,把你端在麦磨上旋你还以为乘飞机呢。意思是耍了你,你还不知,倒以为享受呢。可是,形势发生变化,现代人上坐飞机已是平常事,坐在麦磨旋转倒还真是有趣,不妨把古老的水碓变通改造成旋转木马一样娱乐项目,使古老、几乎被人遗忘的水碓重新焕发生机。
水碓是个汇聚人气的地方,古时仅次于水井。岩头双浚头引水工程被誉为浙南都江堰。整个水利系统原有七间水碓,三十年前那个岩头镇丽水湖改造工程,某人只听上半句玩水利格局而没有听下半句造水碓。如果恢复七间水碓,现在的楠溪江旅游格局完全不一样了,水碓也必定成为荷兰风车一样的标志景物,楠溪江也成为童话一般的世界。当然,现在建几间水碓也不失为亡羊补牢之举。岩头丽水街南大门广场立着一个大木轮,莫名其妙。其实羊大为美,老百姓以实用为美,以地里庄稼长势好、穗长苞大为美;要是拆除那个大木轮,去除那些片儿汤的树苗、草皮、构筑物、曲径、曲桥,停止领导拍脑门想当然劳民伤财伪文化的项目,再在原来牛路北首恢复一间水碓,然后南大门广场开辟会市,号称牛路水碓市,三五日一市,跟当年岭窟市场一样,再设个三六九或一四七之日或者星期几开市,困局中丽水街南大门广场可能就盘活了。
         芙蓉后垟周正进设计的水碓如果恢复,后面背景芙蓉岩、金子尖,乃是画家写生好地方:茅亭水碓,湖中荡漾舴艋,便是画中是最精妙的画眼——便有了文化内涵,有了灵魂,而不仅仅是普通配图。若背景蒙胧、苍茫,近处水碓、舴艋野逸、清奇,则容易让人产生醉卧山水之间的冲动。以前造水碓与舴艋为了解决生活所需,不料现在成为绝妙风景,水碓与舴艋将成为楠溪江创5A景区的亮点——两只光芒四射、不可替代的明灯。明灯不立或许瞎忙活。
            偶然遇见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跟我谈起当年带着父亲、老婆的逃荒的经历,说是多亏自己有做木手艺,居然在最缺粮的年代还能用得上。我试探性地问老师伯做方木还是圆木的?通常木匠分三种:大木、方木、圆木。大木就是盖房子的,饥荒年代可以排除。他回答说自己是专门造水碓的,没有造水碓的手艺全家早饿死了。我很吃惊,楠溪江居然还有这样的活宝!愿老人活到一百多岁,或许楠溪江景区真正创5A时候用得着。
水碓3.webp 舴艋.webp 舴艋2.webp

96

主题

588

回帖

342

积分

老蟹

积分
342
 楼主| 发表于 2025-6-4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曾见过十来间水碓,只是小时候认知能力有限,现在只有一点模糊的记忆,通过与老人家交谈,了解许多细节,比如根据水流强弱、麩粉粗细调节磨盘间隙,水轮轴承做法等等,对水碓有了新的认识。若依老人家的技术,在楠溪江中心区域恢复几十间水碓,差不多是申遗节奏。

96

主题

588

回帖

342

积分

老蟹

积分
342
 楼主| 发表于 2025-6-5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认为文中”潘车“应为”潘溪“,特此贴出该书证予以说明。

文琰塘2啊.jpg

5

主题

50

回帖

28

积分

嫩笋

积分
28
发表于 2025-6-10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楠溪江居然还有这样的活宝!

96

主题

588

回帖

342

积分

老蟹

积分
342
 楼主| 发表于 2025-6-18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人对瓯江撑船老大最精彩的描写

宋赵彦卫《云麓漫抄》:自浙江东南溪行,而溪水浅涩湍急,深五七寸,碎石作底,小者如弹,大者不过盆碗,齿齿无数,五色可爱,行三五步一滩,即四边或上流,有拥起碎石,或如堆阜,或如堤堰,水势喷激怒如瀑,而舟人所用器,特与他舟异,篙用竹,加铁钻,又有肩篙拐篙,皆用木加拐,如到书某字于其上。每遇滩碛,即舟师足踏樯竿,手执篙,仰卧空中撑舟,忽翻身落舟上,覆面向水急撑,谓之身攧篙。舟师每呼“肩篙”“头篙”“转身篙”“抢篙”,诸人即齐声和曰“嗷嗷”,诸人皆齐力急撑。所谓肩篙者,覆面向水用肩撑;所谓头篙者,覆面向水用头撑;转篙者,自身左移舟右转;转身篙者,或仰面即覆面,覆面即仰面云;抢篙者,舟尾有穴,每诸篙出水,即一人急用一大木挺抢船尾,盖恐舟复下也。一舟复数人自水牵挽,水深处亦不过膝,自处之青田至温州,行石中,水既湍急,必欲令舟屈曲蛇行以避石,不然,则碎溺为害,故土人有“纸船铁梢工”之语,言寄命于舟师也。厥惟艰哉!
行舟.png

96

主题

588

回帖

342

积分

老蟹

积分
342
 楼主| 发表于 2025-6-21 05: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河道乱石多,航道开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96

主题

588

回帖

342

积分

老蟹

积分
342
 楼主| 发表于 2025-6-21 11: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250621_11360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5-8-28 04:59 , Processed in 0.44128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