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9475|回复: 0

真没想到,这所知名学校的老师会这样

[复制链接]

448

主题

0

回帖

224

积分

老蟹

积分
224
发表于 2025-5-28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k3LynUZ00khuHk1.jpg

“因孩子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就把孩子的桌子排到角落,还在桌子上写上懒人的纸条。遭到全班同学的嘲笑后,孩子现在不愿意上学,产生心理问题,老师也拒绝与家长沟通。” 
这是前些日子一学生家长无奈的求助。
她所指的学校是温州市籀园小学。
如果这事发生在民工子弟学校,咸蒸觉得可以理解。毕竟,现在的教师资源均衡还是在路上。但发生在前些年该校校园霸凌事件后,让咸蒸感到震惊:这是有样学样么?
我们现在无法获知学生在校的真实情况,或许学生是全班全校的典型,让老师在情绪崩溃的边缘出此下策;或许老师极度负责,不想落下一个学生,爱深恨切;或许是......
咸蒸理解老师情急之下的犯错,但这种教学方式或许对孩子是一辈子的心理伤害,严重违背了教育伦理。 
我们从以下几个维度分析其危害性:
一、即时性心理伤害的不可逆性。有研究表明,当众羞辱相当于在儿童社交圈中实施"精神处决"(社会性死亡),这种经历会在大脑前额叶皮层形成永久性创伤记忆点。孩子可能会产生"努力无用"的认知模式。心理学实验证明这种状态至少需要3-5年专业干预才能部分逆转。
二、教育暴力引发的连锁反应。遭同学嘲笑后,会诱发学校恐惧症的神经可塑性改变。老师采取这种冷暴力实质是权力操控,破坏学生对教育系统的信任基础。
三、终身发展的潜在威胁。受到创伤后,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不知大家还记得前些年网络热传的同学会上学生打了老师一巴掌的事?说明老师这个职业想要毁掉、或者成就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易如反掌。所以,在这种教育下,可能形成两种极端人格——过度补偿型完美主义或彻底放弃型回避人格。对这种未修补的童年创伤,有研究表明成人后还有73%概率影响其育儿模式。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 首先,得考虑老师的做法是否合适。公开羞辱学生显然是不当的,可能违反教育原则。体罚或心理惩罚在很多地方都是被禁止的。
学生因遭受老师“优待”后,出现不愿上学和心理问题,说明已经造成了即时伤害。家长要求和班主任沟通也遭拒绝,这可能让情况更糟,导致家校矛盾加深,无法解决问题。
心理学上,公开羞辱可能导致自卑、社交焦虑、创伤后应激等。长期可能导致厌学、抑郁,甚至影响未来的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所以,教育方式显得非常重要。有效的教育应基于尊重和鼓励,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不是惩罚。老师的行为可能缺乏教育技巧,或者系情绪管理问题。 
2021年开始执行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教师可以实施的惩戒范围。
文件第八条规定, 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对违规违纪情节较为轻微的学生,可以当场实施以下教育惩戒:
(一)点名批评;
(二)责令赔礼道歉、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
(三)适当增加额外的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
(四)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
(五)课后教导;
(六)学校校规校纪或者班规、班级公约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
文件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
(二)超过正常限度的罚站、反复抄写,强制做不适的动作或者姿势,以及刻意孤立等间接伤害身体、心理的变相体罚;
(三)辱骂或者以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学生人格尊严;
(四)因个人或者少数人违规违纪行为而惩罚全体学生;
(五)因学业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
(六)因个人情绪、好恶实施或者选择性实施教育惩戒;
(七)指派学生对其他学生实施教育惩戒;
(八)其他侵害学生权利的。
咸蒸墙裂支持老师发挥教育惩戒权,但不能因为自己心情差、学生成绩差而惩戒学生。成绩上的差生,只有违规违纪了才能被惩罚,而不能仅仅因为考得差被惩罚。
老师,说好的不抛弃不放弃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5-7-1 21:22 , Processed in 0.27750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