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幕降临时,苍南县金乡镇上堡村的水泥路本应如诗般静谧。可如今,这条通往黄家宅的机耕路却成了村民心中的隐痛。
一条路,承载着多少人的步履维艰
两年前,工业区的建设让渣土车与超载车辆碾碎了这条路的筋骨。路基沉陷、路面断裂,入口处铺盖后的混凝土高高隆起,形成十厘米的台阶落差。电动车颠簸而过,村民需屏息凝神,稍有不慎便人仰车翻。一遇下面天,积水成河。这条路,成了老人颤颤巍巍的担忧,成了孩童放学路上的隐患,更成了村民两年来反复呼吁却无果的无奈。
两次投诉,一场“修复”的纸上谈兵
2024年9月9日,村民首次通过《民呼我为》平台发声。金乡镇政府承诺“一个月内进场施工”,却迟迟未见动静。10月23日,追问的呼声再次上传,得到的答复是“11月中旬已修复完毕”。可所谓的“修复”,仅是一车沥青潦草覆盖在台阶落差处,断裂缝隙依旧,坑继续保留。村民苦笑:“这就像给伤口贴了张创可贴,血还在流,痛还在继续。”
当承诺沦为敷衍,信任该如何安放?
政府答复中“已修复完毕”的结论,与村民眼中“依然如旧”的现实,构成刺眼的对比。沥青填补不了承诺的缺口,更修补不了公信力的裂痕。村民要的不是一纸公文,而是一条能踏实行走的路;不是敷衍的“完工报告”,而是真正消除安全隐患的行动。
路在脚下,更在民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条路的修缮,检验的是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效率。我们理解公共资源分配的复杂性,但也恳请相关部门:
1.
实地核查:请走进上堡村,用脚步丈量路面的坑洼,倾听村民的诉求;
2.
彻底整改:科学规划道路结构,修复深层路基和路面的坏点;
3.
公开透明:公示施工方案与进度,让村民见证“承诺”如何化为“实绩”。
结语:让回家的路,不再步步惊心
家乡的夜晚,当月光洒向水泥路面时,我们期待的不仅是诗意的倒影,更是脚下一条平坦的路。这条路,关乎安全,关乎尊严,关乎村民对故土的眷恋与信任,更关乎公众对政的信任。
愿所有等待不被辜负,愿所有承诺掷地有声。
上堡村的父老乡亲,仍在守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