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温”案的多部门接访机制,本是市级层面精心部署的重要举措,旨在解答受害群众心中的疑惑,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在“三温”系列案件中,温金中心、温商贷两案的多部门接访工作始终有序推进,然而温都金服案的接访情况却令人费解。其多部门接访活动仅开展两次便戛然而止,这直接导致受害群众每周一、三聚集在温报大楼门前,通过维权的方式寻求答案与公正。
根据市里的安排,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被指定为温都金服案多部门接访的组织者,由杨雷担任组长、缪磊担任副组长。令人遗憾的是,这两位从温报集团升任至新闻传媒中心的负责人,自始至终未曾出席过任何一次多部门接访活动。在第二次多部门接访活动中,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人员尤成勇宣布将每月第一周周三定为接访日,可此后接访工作却莫名终止。受害群众多次向温州市信访局反映诉求,迫切希望尽快恢复接访,以便就温都金服案为何不涉及温报集团及其负责人、案件资金分配等问题获得解答,但至今未得到明确回应。
2025年3月19日,受害群众向温州市信访局递交《信访督办申请书》并获受理,然而最终收到的却是温报集团出具的《信访回复意见书》。这种情况显然不合常理,因为被申请督办的主体是温州新闻传媒中心,并非温报集团。依据《信访工作条例》,仅有温州市信访局和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具备回复督办申请的资格,作为涉事相关方的温报集团,既无权组织多部门接访,更无资格对督办申请进行回复。
那么,恢复温都金服案多部门接访工作为何如此艰难?究其根源,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负责人杨雷同时也是温报集团的负责人。让肇事单位的负责人来组织政法委、公、检、法、金融办、信访局、处非办等众多部门接访受害群众,其过程必然充满阻碍与尴尬。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市里这样的安排存在明显不妥之处。不过,若从“框架办案”思路考量,由相关责任方负责后续处理似乎又有一定道理。
事实上,温报集团组织成立温都金服的行为存在诸多问题。其利用国有企业身份与党报的公信力,承接“金多多公司”的非法业务。在策划与实施过程中,不仅引入虚假风控公司“深圳华平”代持个人股权,还吸纳“金多多公司”原班人马以及与之业务紧密关联的南京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作为股东。早在2012年,国务院关于整顿交易场所的意见就已明确,金融资产交易所需由各省金融办审批,同时限制其跨区域经营、拆分销售行为,且单个项目面向特定对象不得超过200人。但温报集团成立温都金服却在2016年接手了“金多多公司”已无法正常开展业务的金交中心定融产品和理财产品。更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已经正式出台,在此背景下,温都金服的业务开展明显涉嫌违法犯罪,这一事实众多部门心知肚明,无论是温报集团的主管部门,还是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皆不例外。
于是,一个关键问题引发广泛质疑:为何温报集团作为肇事方,在温都金服非法集资案中却能安然无恙?这一疑问,正是导致多部门接访工作难以推进的核心因素。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作为组织者,将责任转嫁给温报集团,温报集团借助“框架办案”获取支持,使得公检法部门派出的接访人员难以直面群众关切。受害群众面对接访现场的“沉默”,内心的不满与日俱增。温报集团则以无法协调公检法部门为由,停止组织接访活动。
长此以往,信访工作陷入混乱局面,看似随时响应群众诉求,却未能切实解决问题,市政府精心部署的接访机制沦为一纸空文。温都金服案至今迷雾重重,案件定性模糊不清,资金分配方案缺乏透明度,信访处理流程混乱无序,亟待相关部门重视并妥善解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