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龙港市某项目招标黑幕,公平何在?
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聊一件让人气愤的事——龙港市某项目的招标过程中,居然出现了严重违规操作!从违法收集企业隐私到联合体报价造假,再到第三方机构明目张胆地偏袒,简直是把招投标的公平性按在地上摩擦!下面我就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给大家捋一捋。
一、违法收集企业隐私,谁给的权利? 据悉项目定标阶段,按招标招标文件的说法,关于企业信誉的问题写明了通过全国和浙江省的建筑市场监管系统查询就行,根本不需要提供额外资料。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第三方机构(包括审计单位、律所、自规局)居然强行要求参与投标企业提交企业信用报告等一堆涉密资料!这不是明摆着的违法吗?招标文件写得清清楚楚,他们却视而不见,简直无法无天!
二、联合体报价前后不一,玩的是哪出? 更离谱的是,由大字开头牵头的联合体(包括中八、达海、蓝城控股等)在公示中的持股比例是20%,报价是8500元/平米,然而在第三方尽调报告里却变成了21%的持股比例和7999元/平米的报价!同一家联合体,两套不同的数据,这不是明摆着在玩“猫腻”吗?
1.二次报价,违规实锤 据悉在项目投标时招标文件就已明确了不许递交备选方案,但他们却搞出了两套报价,这已经严重违反了《招标投标法》!评标委员会应该直接把他们废标!
2. 某三方机构疑似勾结 更让人怀疑的是,第三方尽调报告居然采用了对他们更有利的数据,这不是明摆着在偏袒吗?而且,据说这个联合体还承诺给第三方律师中标后兑现报酬啥的,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利益输送吗?
3. 中标后的疑问 现在中标结果已经公布了,那么问题来了:签合同的时候,到底用哪套数据?是公示的20%持股比例和8500元/平米,还是尽调报告里的21%和7999元/平米?这1%的股权差额可是1千多万啊!这么大的价差,难道不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吗?
三、三方机构恶意打压,蓝城被冤枉 据悉啊在这次招标中,蓝城因为内部保密要求,没有提供完整的信用报告,只能提交部分遮盖处理后的报告。结果,第三方律师居然诬陷蓝城伪造报告,甚至说他们整个投标资料都是假的!这种恶意打压的行为,明显是为了排除竞争对手,简直太无耻了!
四、“评定分离”成了摆设? “评定分离”本来是为了让招标更公平透明,但这次招标却完全背离了这个初衷。如果大有国华联合体真的中标了,他们的报价数据不明、价差过大,很可能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损害大家的利益!
我呼吁: 1. 请龙港市政府和纪委彻查此事,给公众一个明确的交代! 2. 追究第三方机构的责任,不能让这种违规行为逍遥法外! 3. 重新评估中标结果,确保招投标的公平公正!
希望大家能一起关注这件事,不能让这些暗箱操作毁了招投标的公平性!
—— 一个看不下去的普通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