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消费帮扶”。以鹿城区对口支援壤塘县为契机打造的浙川文化产业园,正是东西部协作的典型案例。
日前,央视新闻《一年之计看两会》直播特别节目播出报道《从振“新”看振兴,乡村发展要变样》,以云连线、实地探访等形式邀请代表委员及嘉宾共话乡村振兴议题,专题呈现浙川文化产业园发展的新实践。
浙川文化产业园位于壤塘县中壤塘镇国道317川藏北线,累计投入2亿余元资金(其中浙江援建资金近5000万元),产业园约8.3万平方米,吸纳整合了唐卡、藏陶、藏药等46个非遗传习所,开展生产性保护、活态化传承。
《从振“新”看振兴,乡村发展要变样》节目通过浙川文化产业园负责人桑州、浙江省驻壤塘县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徐慧子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扎西娜姆的多元视角,系统阐释了浙川文化产业园以“文旅兴县”为切入点,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整合资源,推动非遗文化生产性保护与活态化传承的路径。
据悉,作为浙川对口支援重点项目,该产业园通过跨区域联动协作,不仅实现非遗技艺的市场化开发,还探索出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范式,展现了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与创新实践路径,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模板。
借力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该产业园实现年经济效益2000万余元,带动当地3000余名农牧民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相关做法入选全国东西部协作典型案例,创成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获评“第五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