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6日,第十五届中国(温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展园内,工程车来回穿梭,挖掘机正忙碌地作业着。一河之隔的郭溪街道塘下村内,同样也是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街道干部、拆卸师傅、村民们聚在一起,民房楼顶、墙外的违建铁皮棚逐户被拆除清运。伴随着园博园建设的有序推进,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也“火力全开”,塘下村等周边村居纷纷演绎起“变美记”。
从村中小巷一路走到临近园博园北门的霞榕路,眼下的村庄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部”形象——狭窄的道路上,车辆见缝插针式地随意停放;头顶上方,管线如蛛网般错乱交织;村内的许多民房,外墙斑驳灰暗,显得陈旧萧条。令人期待的是,塘下村的蜕变正如春芽萌发。
“街道的‘园博工作’已经转入环境整治阶段,我们通过‘条块统抓、分片包干”模式,对塘下、任桥、凰桥3个村全面加速整治。”郭溪街道美丽办负责人陈传俩带着记者在村子里转,言语中流露着“破与立”的胸有成竹。当前,瓯海区由美丽瓯海综合专班统筹,对照园博园周边环境整治提升任务分工,以“周动态报送、月进展汇总”机制,督促各牵头单位按计划推进工程建设、拆违攻坚、铁塔整治、美丽田园、交通循环、空中管线整治等工作。郭溪街道细化整治任务颗粒度,制定了可用边角地块再开发利用、拆违测绘摸底、第五立面整治提升、重点节点交通微循环改造提升等13项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每周晾晒工作进展、每两周集中研判问题,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边说着,陈传俩带着记者来到了一处约莫20亩的“杂乱空间”。这里堆满了废纸板、空调、洗衣机等破旧废品及在售的鞋材原料,这几天正在搬离清退。陈传俩说,这处“城市顽疾”已深植多年,之前由于物品处理难、整治易反弹等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彻底改善。此次乘着“家门口的园博园”东风,经营户们积极配合。“街道很早就开始跟我们沟通了,考虑到过年找人找地方难,给我们留足了搬迁缓冲期,很体谅我们,也帮我们减轻了损失。”看到记者,鞋材个体户林女士热心地解释道,她们已经另租场地,将在下周内完成腾空。
霞榕路上,几处分明的拆后痕迹引起记者的注意。原来,从去年12月份起,郭溪街道已陆续组织了7次专项拆违行动。针对这些拆整出的金角银边、补征的边角地,以及类似废品收购站等闲置地,街道协同相关单位积极谋划“共富市集”、微文旅、微景观等微改精提和城市配套项目。这其中,最不可或缺的园博“微场景”当属生态停车场的建设。
“你看河边现在停着这么多车,接下来河岸要绿化改造,车得有地方停”“以后村里停车管理会严起来,但路太窄了,不能划停车线”……陈传俩一处处指过来,告诉记者建停车场是疏堵结合的刚需。而在一系列的“腾笼换鸟”“拆违清障”之下,园博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已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本月进场施工。
记者还从设计单位处获悉,依据前期对园博园项目及周边交通评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园博园周边将分别布设机动车停车位、非机动车停车位7359个和1479个。除充分用好周边现有停车区域外,其中新增停车位分别为6180个和1420个。这8800多个停车位,将由4个大型停车场和N个“口袋停车场”承载,布局上兼顾园博园游客停车需求与周边居民日常使用。在设计上,停车场充分突出“生态味”,提升含“绿”量,既考虑车辆遮阴的功能性需要,也增强“停车即入园”的美丽体验,力求让停车场与园博园的“全域风景”悄然和谐。
相信不久的将来,8838个车位如繁星点缀,将映衬着园博园的热闹盛景,更照见城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