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63|回复: 0

火了!温州80后爸爸刷屏,只因花100天干了这事…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回帖

1

积分

嫩笋

积分
1
发表于 2024-10-29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01

我要重走长征路,
身边的人都觉得我“疯了”

2023年7月,我给念初中的儿子买了两本暑假课外读物,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和王树增写的《长征》。

我在学生时代就读过《红星照耀中国》。这次拿到书,我先翻了一遍,再一次被长征路上的英雄事迹深深折服。

我从小就喜欢听打仗故事,对军事和历史有着深厚的兴趣。这方面的书看得越多,就会觉得,我们国家这一路走来,不容易。
微信图片_20241029081643.jpg
中央红军是1934年10月开始长征的,2024年就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我心里一个想法再也按捺不住:我要重走长征路!

第一个准备工作,就是辞职。

我在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任职,过着上海、杭州两头跑的双城生活。工作性质决定了,我请不出长假。

妻子全职在家。两个孩子,一个读幼儿园,一个读初中。

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男人要辞职,身边人都觉得我“疯了”。尤其是妻子,要获得她的支持,可能比重走长征路还难。

我把出发时间定在2023年10月10日,那是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的日子。

一算时间,我还有两个多月可以准备。

02
重走长征路,我想到了摩托车

我是80后,出生在浙江泰顺。靠高考才走出小山村,来到大城市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过着循规蹈矩的人生。

妻子是我大学毕业后认识的。有一天,我参加完同事的婚礼,走在回家路上,她误拨电话打到了我的手机上,就这么认识了。缘分真是妙不可言。

重走长征路,以什么方式出发?

2007年,我有过单人独骑,从杭州骑自行车到拉萨的经历。68天5000多公里,堪称个人壮举。岁月不饶人,这次重走长征路,再骑自行车显然不现实。我想到了另一种交通工具:摩托车。

我有一辆“贝纳利幼狮”,复古风格的摩托车,是妻子送给我的38岁生日礼物。平时骑得不多,我动手换了新电瓶,又到专卖店做了保养。

然后陆续购齐长途摩托骑行需要的尾箱、边袋、骑行服和头盔,又做了几次短途训练。

其他时间,我都花在阅读和长征相关的书籍上。

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妻子最终同意了我“异想天开”的长征计划。至于家中长辈,我们约定:先瞒着。

一切就绪后,我向公司提交了离职申请。

03
在湘江战役纪念馆,我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红旗这个夜晚,在红一、红三军团的阻击阵地上,到处是红军干部宣读电报的声音:“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向着火线上去!”——《长征》第七章“血漫湘江”(引自王树增《长征》一书,下同)

2023年10月10日上午10时,杭州余杭区。我送完两个孩子上学,收拾好行装,告别老婆大人,骑上摩托,正式出发。

第一站是安徽宣城泾县的北上抗日先遣队烈士陵园,我拜谒了长眠于此的红军烈士。

沿着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路线,我经过黄山谭家桥镇乌泥关,江西怀玉山、井冈山,于10月16日抵达江西于都。

w4.jpg

w5.jpg

w6.jpg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在于都县城完成集结,次日天黑时分出发,8.6万人加上所有家当,要在三天内走出苏区。这就是后来被全世界称为“长征”的开端。

10月17日,我拜谒了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纪念碑前,于都人民刚刚完成纪念长征89周年的庆祝活动。

从于都到广西湘江的8天路程,我的心情有些压抑。一方面想家了,另一方面我想到当年中央红军的处境,迎接他们的将是一场伤亡无数的恶战。

想象着红军出发时,背负着沉重的物资,兵工厂的笨重器械、造币厂的石印机、医院的坛坛罐罐,都被捆扎成包,一起带着突围,每天都有遭遇战、突围战,我感到自己的前行也沉甸甸的。

w7.jpg

w8.jpg

w9.jpg

当年,就在湘江,红军遭遇了敌人30万重兵的包围。经过五昼夜苦战,中央红军强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但部队人数从出发时的8万多,锐减到3万余人。

在桂林全州县中央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我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红旗。

讲解员告诉我,纪念馆筹建时,在这片土地挖掘出不少红军烈士的遗骸。因为年代久远,很多尸骨已经融入大地。于是,在每一个发现骸骨的地方,人们都插上了红旗。

“一山一石一丰碑,一草一木一英魂”,我第一次理解了这句话,顿时热泪盈眶。

04
我在赤水河畔的一座山上,寻找一块石碑占领了土城的红一军团官兵心情是复杂的。十几天前,就是在这里,他们的许多战友付出了生命。——《长征》第十章“残阳如血”

虽然我的朋友圈屏蔽了老妈,但在出发一个多月后,她还是知道了我的行踪。她在电话里劈头盖脸教训(其实是担心)我的时候,我正在贵州遵义市习水县的赤水河畔,寻找一块石碑。

白天,我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发现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有座山,山上有土城战役纪念石碑。

土城战役是红军在遵义会议后打的一场艰难硬仗。虽然失败了,但开启了军事指挥史上的神来之笔——“四渡赤水”。

w10.jpg

w11.jpg

w12.jpg

我有点激动,循着导航,朝地图上一个叫“大埂上”的自然村一路骑去,来到一座山下,爬上半山腰。

山很高,整个土城古镇尽收眼底,果然是一个绝佳的指挥地。极目远眺,赤水河蜿蜒流转,高速公路横架其上,一路向前。

清风拂面,我仿佛听到了那一句,“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w13.jpg

05
每天儿子晚自习放学,我在电脑上远程辅导他功课为保证渡江安全,皎平渡口两岸燃起了大火,大火将金沙江照得满江通明。——《长征》第十二章“金沙水畔”

知道我的骑行计划后,我妈连续几个晚上睡不踏实。

出发前,我给自己规定:安全第一,每天骑行200公里左右;雨雪天气不骑,夜间不骑。

为了让我妈放心,我每天下午5点前就结束骑行,安顿下来,打视频电话报平安。

w14.jpg

video: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3699422880329941001

大多数时候我住农家客栈,几十元一晚。每天儿子晚自习放学,我在电脑这头远程辅导他完成作业。陪完儿子,我累得沉沉睡去。

我带了野外露营用的帐篷和睡袋,以备不时之需。那天,我离开金沙江渡口,骑摩托盘山而上。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摩托车陷在泥里,动弹不得。

无奈,我只好折返金沙江皎平渡口。

w15.jpg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沿川藏边界奔腾而下,在崇山峻岭中切出了3000多米深的大峡谷。

渡口边的一整座山上嵌着一行大字,“金沙水拍云崖暖”。当年中央红军就是在这里,七条木船,七天七夜,三万多红军战士和骡马辎重,零伤亡,“巧渡”金沙江。

当年毛主席住过的山洞边上,现在建起了游客中心。我前去落脚,里面没人,但水电齐全,还有卫生间。我找了一个空的办公室,坐在沙发上给家里打了电话,铺上睡袋,美美地睡着了。

w16.jpg

午夜,峡谷里的风把我叫醒。

我披上衣服走到外面,白天的大江景色壮丽,此刻一团漆黑,天地间只剩漫天的星光,远处的山影,以及怒号的风声。

06
当我沿着大渡河西岸向泸定前进时,路面断了激越嘹亮的军号声震荡着峡谷。二十二个年轻的红军勇士向铁索冲去。铁索剧烈地摇晃起来。——《长征》第十三章“喜极之泪”

渡过大渡河后,我连人带车重重摔了一跤。

我住在安顺场大渡河边的“长征民宿”。12月底,夜里气温降到零下7到8摄氏度。次日一早,摩托车打不着火。

民宿老板娘烧了热水,帮我浇在发动机上,再换上备用电源,车子这才打着火。当我沿着大渡河西岸向泸定前进时,路面突然断了。据说是2022年地震时震断的。

w17.jpg

当地摩友指了一条导航上没有的路——走大渡河东岸,从雨洒坪翻山,3小时就能到泸定。我决定试试。

雨洒坪到泸定,是一段30公里的山路。刚下过雪,路面泥泞,坡度很陡,我不由进退两难。

在临近山脚的“Z”字形下坡,和一辆工程车相会时,我的车子滑倒了。我被惯性甩到路基下面,在石堆上滚了滚,又掉下去三四米,幸好被峭壁上的树根拦住,才稳住身子。

司机赶忙跑来,查看我有没有受伤。我稳了稳心神,上下检查了一遍,幸好戴了头盔,穿了骑行服,全身完好。

我爬上路面后,那个司机帮我把摩托车扶起。我只好改变计划,当晚在海螺沟磨西镇休整。

07
这一路上每次发生需要援手的情况,总是能等到热心人为了快速向泸定桥奔袭,官兵们把多余的衣物全丢掉了。杨成武政委说:“看来,我们也只能穿着单衣去翻那座雪山了。”——《长征》第十三章“喜极之泪”

我的摩托车前方,架了一台360相机,一台运动相机,一台行车记录仪。

睡袋、帐篷、防潮垫、折叠椅、瓦斯炉装在一个包里,放在车后。侧袋是换洗衣物和洗漱用品。

车子尾箱装了笔记本电脑,无人机,备用电源,急救包,还有一套补胎工具,一把防身用的工兵铲。

过完新年,要爬夹金山了,这是最难走的冰雪路段。

当年中央红军过雪山是6月,尚且积雪过膝。我要在一年最寒冷的冬天翻山,我甚至做好万一出事就中断行程的最坏打算。

在山下的宝兴县,我向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询问路况,被告知“往年此时已经封山了”。

w18.jpg

w19.jpg

w20.jpg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向夹金山出发。没有封山,也没有下雪。我以为是自己感动了上天,到近处才发现,山坳背阴早已白雪皑皑,道路两旁挂满了冰柱。

我必须面对结冰的路面了。一转弯,车打了滑。摔倒时,我用左手本能地撑了一下地面,完蛋!扭伤了!

200多公斤重的摩托车,冰面上一个人根本扶不起来。还好来了一位自驾的成都大兄弟。他停下来,帮了我。

这一路上每次发生需要援手的情况,总是能等到热心人。

难道雪山过不去了?此时,我带的工兵铲派上了用场。

我铲了一些沙土铺在冰面上,再骑行过去。虽然速度慢了点,但管用,之后我再没摔倒过。

w21.jpg

w22.jpg

w23.jpg

w24.jpg

用这个办法,我还过了梦笔山、亚克夏山、毛儿盖,都有很多结冰路面。

骑行服保暖效果很好,我甚至没有穿预先准备的羽绒衣。遥想当年,前卫部队将仅有的两串辣椒煮成两大锅辣椒水,官兵每人一碗,穿着单衣向大雪山出发。

08
我临时决定去华坪女高,张桂梅校长一直是我心中的“英雄”随着一声巨响,会理城墙被红军利用挖地道的办法炸开一个缺口。——《长征》第十二章“金沙水畔”

我的“长征路”,也“走岔”过。

云南的华坪县并不在长征线路上,但那里距四川会理只有200多公里。我抵达会理后,临时决定去探访华坪女高。

张桂梅校长一直是我心中的“英雄”。我也是在大山里长大、靠高考改变命运的农村孩子,深知在教育资源落后的农村,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么“惊险”。张校长帮助了那么多大山里的女孩子改变命运,我敬佩她。

w25.jpg

骑到华坪,是一个周五的傍晚。学校的后山上,一行“中国共产党万岁”的霓虹灯已经点亮。透过栅栏向里张望,静悄悄的。我守在校门口,想碰碰运气,但等到天黑透也没见到张校长。

那段时间,正好电影《我本是高山》上映,华坪县城到处能见到宣传海报。旅店老板说,一部以张桂梅为原型的电视剧也正在县里拍摄。

次日周六,早上8点,我再次来到华坪女高校门口,远远听到了读书声。早操时,有老师在广播里讲话。女高学生站在台阶上,合唱着一首歌:“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

歌声多么嘹亮。虽然没见到“偶像”张校长,但在华坪的这一天,我特别满足。

09
一路看到了我们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是自己人!原来是自己人!百姓们纷纷返回家,忙给远道而来的红军做饭。——《长征》第十六章“天高云淡”

重走长征路,我也想看看当年艰苦的路,如今有多少变化。

没想到,路况之好,超出我的预期。峡谷边的盘山公路,沥青路面十分平整。沿途的市镇、乡村面貌整洁,人民生活水平超过我的想象。

有一次,我来不及赶到下一个落脚点,一户苗族老乡收留了我。我在他家吃了晚饭,又在他家屋檐下搭帐篷过了一宿。第二天一早,老乡还给我做油茶当早饭。

在川西一带,有好多次遇见当地的老人家,语言不通。可是他们看到我佩戴的毛主席像章,马上比划着竖起大拇指,异常热情。

我来到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的班佑村,这是红军走出草地后见到的第一个村落。当年的班佑,只有几十户人家,木棍支起的棚子,外面扎上柳枝、糊上牛粪,就是村民的房子。如今,村子里都是漂亮的砖瓦房。

w26.jpg

w27.jpg

当我途经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西昌时,幸运地遇到了卫星发射。

西昌是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城之一。2023年12月26日中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五十七颗、五十八颗北斗导航卫星。

火箭腾空而起,烈焰照射下,整个山谷震耳欲聋。

在红军走过的路上,亲眼见到这壮丽的景象,我心潮澎湃,感觉灵魂都升华了。

w28.jpg

w29.jpg

w30.jpg

长征到底走了多久?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12个月,行程两万五千里,跨越11个省。

2023年10月10日,我从杭州出发,直至2024年1月15日,到达陕西吴起,来到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下。

我用了100天时间,全程骑行14200公里,走完了红军走过的路。

w31.jpg

这一路,我看到了我们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看到巨大的基建投入,曾经与外部隔绝的山区铺上了平坦宽阔的道路。我看到过去的偏远地区、“穷山恶水”,现在是老百姓安居乐业,处处青山绿水。

我在延安参观了杨家岭革命旧址后,托运了摩托车,买机票飞回杭州。平安到家,家人都松了口气。我这一路拍摄了5个T的视频,正在整理,也陆续放到网上。有一天儿子回家,兴奋地说:我同学在网上看到了你的视频!

我对儿子说,以后遇到困难、遇到挫折的时候,可以读读长征的故事。

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容易,都有自己的“长征路”要走。感觉到挺不下去的时候,想想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你就会有一股精神力量,你就会觉得——“那都不是事儿”。

我很喜欢崔健的一首歌,《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听说过,没见过,两万五千里。有的说,没的做,怎知不容易。埋着头,向前走,寻找我自己。”

不管时空怎么转变,世界怎么改变,英勇的红军,永远是我们内心信念不朽的象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5-1-18 18:59 , Processed in 0.22401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