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马跑到溪边,试着向前蹚,原来这溪水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1955年,年近三十的莘塍中心小学代课老师彭文席,在工作之余创作了一篇题为《小马过溪》的千字小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也让瑞安与这匹“小马”捆绑在了一起。
如今
一座崭新的儿童文学动漫馆
正在瑞安这片土地上呼之欲出
这座展馆是国内第一个针对儿童文学领域设立的动漫馆,就建在《小马过河》的创作地——瑞安莘塍街道,位于拥有千年历史的温瑞塘河畔、风景优美的明镜公园旁,去年4月启动建设,目前已实现主体结构结顶,接下来就将对内部装修和展陈工作启动招标。整个项目计划年底前完工,明年投用。
儿童文学动漫馆
从效果图上,展馆设计感十足,并充满了童趣。尤其是其屋顶造型,有人觉得像小马的马蹄印,还有人觉得像一朵绽放中的小花,恰好与明镜公园的清新气质相得益彰。
儿童文学动漫馆俯瞰图
日前,小编在施工现场看到,这一目前已实现主体结构结顶的建筑,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做“钢柔并济”:主体结构的“骨架”采用的基本都是钢材,用钢量达到了2000多吨。但其立面造型又不失柔美的一面,许多钢材都具有弧度,是工人们一点点安装拼接上去的。
展馆的建筑高度为23.9米,整体分5层,地下1层,地上4层。其中地下一层设有报告厅,可由设在地上一层的报告厅观众主入口进入。小编到时,已能窥见报告厅看台席的端倪,坐席前方还留出了接下来安装大屏的位置。该报告厅建成后,可容纳约500名观众同时观影。
60多年前
彭文席在莘塍写下《小马过溪》
时间回溯到1955年春夏之交,在温瑞塘河边的莘塍中心小学操场上,29岁的住校代课老师彭文席时常被学生包围着。“老师,这个问题怎么解?”“老师,这个答案对不对?”……彭文席耐心解答时发现,孩子们总是对“答案与结果”过于重视,因而缺乏了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彭文席与他的学生
如何让孩子们浅显易懂地明白学习中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一个晚上,彭文席在莘塍中心小学教工宿舍里突发奇想,何不借“小马”这个形象,让孩子们懂得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当晚,他就创作出《小马过溪》这篇寓言故事。
当时,国内青少年报刊不多,知名的仅北京的《中国少年先锋报》与上海的《新少年报》。彭文席便将这篇处女作寄往了上海《新少年报》。不到一个月,稿子见报,当时的稿费是13.5元。
1956年,《新少年报》在报纸上开展读《小马过溪》读后感的全国小学生征文比赛,把《小马过溪》的影响力扩大了。1957年,北京市将题目改成了《小马过河》选入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继而各地的教材也陆续选用。
如今,《小马过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已被译成英、法、日等10多种语言流传到国外。瑞安莘塍作为《小马过河》创作地,也与寓言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