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2024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突传噩耗,国羽小将张志杰在球场突然晕倒,于当地时间6月30日23时20分去世。
记者从多家医院了解到,我市每年都有因运动引起心脏骤停的病人。医生提醒,赛场上运动员突发倒地抽搐,几乎都是突发心脏骤停,早期高质量心肺复苏和AED除颤是急救的关键。
上月11日晚9时许,在市区某羽毛球场,一52岁男子突然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在场的球友立即予以胸外按压,同时拨打120,6分钟后救护车到场,给予除颤后马上转到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之后急诊造影确认其是心梗,在医院治疗了6天后病情稳定,得以出院。“这人运气挺好的,发现很及时,现场心肺复苏又做得很到位,加上救护车到场速度很快,当场给予除颤,才有机会送到医院。”接诊医生王文芝说。
并不是所有运动突发心脏骤停都能获救,关键还是要把握黄金4分钟。今年初,就有位市民在羽毛球馆突发心跳骤停,因为现场急救不及时,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按压抢救,最后猝死。据接诊的医生说,如果现场抢救、送医及时,抢救回来的概率会高很多。
从张志杰倒地的视频看,现场没有心肺复苏也没有AED出现,随着担架上场,张志杰被匆忙抬走。新闻称“他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就被救护车送往医院”,从倒地到上急救车不到2分钟,而这恰恰可能是张志杰死亡的原因:宝贵的抢救时机被用来做了转运。
记者了解到,运动引发心脏骤停最突出的表现是由于心脏供血急剧下降导致大脑严重供血不足,温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陈玲珑解释,剧烈运动中会大量出汗,随着汗液的排出,电解质大量丢失,从而造成心脏电活动不稳定,另外,运动中心跳过快,引起冠脉供血不足,也会导致心脏骤停。
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身体会比一般人强健,怎么会发生心脏骤停和“猝死”呢?陈玲珑指出,人的体质各不相同,并非所有人都适宜激烈运动,各项因素叠加,意外可能就此发生。陈玲珑提醒,运动时一定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譬如心率很快(最好不要超过150次/分),或者出冷汗(特别是出大的汗珠)等情况一定要休息,如果不幸发生心跳骤停,需要第一时间开始心肺复苏与AED除颤, 把握黄金救援期。
3类运动猝死风险高
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运动的习惯,类似运动猝死的案例也时有发生。2022年4月刊发在《法医学杂志》的一篇《广东地区运动相关性猝死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收集广东省近15年(2007-2021年)来的与运动相关的374例猝死案例发现,导致的运动猝死人数位列前三名运动分别是:
篮球(34.5%)
跑步(19.5%)
羽毛球(12%)
研究截图
研究指出,大部分案例(77%的人)发生运动猝死前几乎没有先兆症状。部分案例记录的先兆症状包括: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呼吸困难、大声喘息或发出奇怪声音等。④
根据研究总结了几个关于运动猝死比较重要的结论:
1. 高强度、对抗性运动更易发生运动猝死
根据该研究统计发现,运动猝死发生最集中高强度运动、对抗性强的运动。比如:篮球、跑步、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网球等都属于高强度、对抗性强的运动。
研究截图
2. 39~59岁是发生运动猝死最多的年龄段
根据该研究统计发现,男性发生运动猝死的案例要远多于女性的案例。其中男性39-59岁是发生运动猝死最多的年龄段。研究人员认为,该年龄段人群身体功能逐步下降,潜在疾病的风险增加,易出现以冠心病为首等原因导致的猝死。同时受限于工作和生活压力,运动时间主要集中在下班后,身体已处于疲惫状态,且运动缺乏规律性,易增加猝死风险。
研究截图
3. 年轻人运动猝死主要因不恰当运动强度
0-19岁、19~39岁也是运动猝死案例较多的年龄段,研究人员指出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主要是因为好胜心强、运动激烈、对抗性强,且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和不恰当的运动强度,增加了猝死的风险。
4. 猝死常发生运动期间和运动后1小时内
研究发现运动猝死案例多发生于运动期间,或运动后的1小时内。该研究中有280例运动猝死的案例发生在运动期间(占比74.87%),有75例运动猝死的案例发生在运动后的1小时内(占比20.05%),两项共占总案例数的94.92%。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