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56|回复: 0

老百姓就需要这样的干部(上)

[复制链接]

18

主题

0

回帖

9

积分

嫩笋

积分
9
发表于 2024-5-25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苏曦35年基层工作的回忆录

引 子


伴随着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一波波创业发展的热潮蔓延至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在浙江省南部有一个濒临东海的小县——苍南县,其发展格外引人瞩目。这个县成立的时间是1981年,县域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人口100多万人,其发展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建县之初,百废待兴,勤劳智慧的苍南人不等不靠,勇立潮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先后创造出14项全国改革之最,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农民建城”“浮动利率”“挂户经营”“私人钱庄”“私人包机”“农民告县长”等等,让苍南县一次次在全国引发关注、点赞。40年弹指一挥间,从一个贫困县一度发展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2018年苍南县列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第67位。


2019年,苍南县龙港镇从苍南县分出,设立为县级龙港市,为中国第一例镇改市,让苍南县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但是,龙港设市,也让苍南县成为浙江省山区26县之一,重新回到了欠发达县的行列。新时代、新要求、新使命,苍南县域经济再次面临着加快发展、赶超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艰巨任务。在这一背景下,苍南县积极发挥山海资源优势,选择了拥抱央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新思路。短短几年内,核能、风能、太阳能、抽水蓄能、空气储能、储能电站、生物质能等一系列新能源产业齐头并进,尤其是千亿核电、千亿海上风电正在变成现实,苍南县再次站在了全国县域经济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前列。


为什么苍南县能够一次次脱颖而出、创造出不一般的光辉业绩?除了改革开放的国家宏观政策环境外,最重要的就是拥有一大批不甘落后、不愿服输、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苍南人。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就是这个时代的苍南人创业创新精神的生动写照。我们欣慰地看到,在商界,一大批企业家书写着无中生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传奇篇章;在政界,一大批党员干部践行着默默奉献、正气凛然、舍我其谁的瑰丽人生。



苏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35年如一日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全部无私地奉献给党、奉献给人民。苏曦的故事就此展开——


2023年10月,57周岁的苏曦从浙江苍南县红十字会党组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此时,对于苍南县的很多干部来说,心里终于可以松了一口长气,再也不用整日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甚至个别县领导还要求苏曦搬离原单位办公室,搬得越远越好,此时的苏曦一脸茫然。


从1989年浙江台州供销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至今已35年,在苍南县这个浙、闽两省交界的小地方转了11个单位,一步一步从办事员到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再到县局机关副职、正职。应该说,正科级干部身份在一个小县城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更何况,自己曾经是全县党员干部学习的典型,入选2004年《中国人物周刊》杂志年度先进人物,《南方周末》为自己作过专访,并得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关注和批示。可如今,自己的正常“退二线”却被一些干部当成送走“瘟神”一样对待,内心顿感凄凉!


苏曦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口,心跳还是正常的。这些年,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至今单身一人。为工作、为群众,自己屡遭一些干部的孤立、羞辱、谩骂、批斗、罢免、殴打、绑架、填河,导致了本身单薄羸弱的身躯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先后在上海、温州动了两次手术。再加上收入微薄买不起房子就一直住在单位,一间办公室隔成两半,前半间是办公室,后半间是宿舍。现在突然要赶自己走,一时间为找房子发愁。


苏曦整理着自己的衣物、书籍,准备离开单位这个“家”。无意间,翻到了一张旧的明信片,上面写着:“与苏曦共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下面署名是曾经担任中央纪委副书记的刘锡荣同志。自打1993年与刘书记认识起(那时,刘锡荣担任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刘书记和夫人每年岁末给苏曦寄来一张明信片问候。看着看着,苏曦的眼泪忍不住簌簌流了下来,自己为党和人民奋斗了35年,呕心沥血,勤政为民,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到最后无房、无家、无“朋友”,难道这就是一个小县城里的官场宿命?


可转念一想,苏曦也觉得无需怨恨。既然命运把这一结果抛给了你,你就应该乐观坦然。因为你的过程很精彩,又何必在乎这一结果呢?而且,你的影响和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一个县的范畴,你又何必苛求、计较一个小县城里的官场生态呢?当年,海瑞先生罢官的时候,多少地方官员对他避之三舍、咬牙切齿。几百年过去了,人们只记住海瑞这个标杆的历史光芒,还有谁去关注这些当年对他避之三舍、咬牙切齿的一众地方官员呢?


第一章   仙居乡:不一样的年轻人


■乡里大部分干部认为,苏曦能够把乡政府大院的卫生事务主动去承担,这是苏曦为人善良、工作上进的表现,理应得到鼓励、褒奖。但是,也有一些干部认为,苏曦有野心、想出人头地,所以故意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意在引起组织注意。


1、从县日杂公司调入


苏曦,1967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苍南县钱库区望里镇南茶寮村一普通人家,父母都是地地道道、勤勤恳恳的农民。望里镇是一个山区半山区平原乡镇,区划面积、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在苍南县属于中等规模乡镇,全镇除了农业外,工业以气流纺产业为主,家家户户从事气流纺产业。苏曦自幼学习认真,个性鲜明,成绩突出,1985年以优异成绩考上高中专,入读浙江省台州供销学校,毕业后回到了苍南县,1989年9月被分配在苍南县日杂废旧物资公司工作,担任办公室副主任。工作了9个月后,于1991年5月调入苍南县钱库区仙居乡人民政府工作,担任乡政府文书一职。从此,开启了基层行政工作生涯。


需要说明的是,在1985年能够考上高中专,绝不可小看,其含金量相当于现在考上985、211大学一点也不过。可见,苏曦那个时候学习成绩是非常优秀的。另外,1989年高中专毕业回来,国家是包分配工作的。一般稍有点关系,就可以分配到县级机关单位,差一点的也是可以到乡镇机关上班。当时,苏曦被分配到苍南县日杂废旧物资公司工作,属于工作安排比较难看的一位,可见,苏曦是属于没有背景关系的一位。


能够从县日杂废旧物资公司调入仙居乡政府工作,源于遇到了一位贵人。当时,苏曦在县日杂废旧物资公司工作表现突出,引起了一位来考察调研的县领导的关注,这位领导十分欣赏苏曦,建议调到乡镇做行政工作,个人前途会好一些。在他的关心下,几个月后,苏曦如愿调入仙居乡政府。


2、把洗厕所包了


到了仙居乡工作,苏曦才23岁,科班出生,年轻气盛,风华正茂,和许多年轻干部一样,心中沸腾着为国家、为人民义不容辞作贡献的热情。乡政府对苏曦也很器重,就把掌管乡政府大印的文书一职交给他。


当时,仙居乡是苍南县钱库区下面的一个小乡镇,人口大约3万人不到,面积约8平方公里,辖安居、仙平、湖广店、木桥头、神宫桥、雅前、雅中、雅后、十二岱、龙船埩、河西岸、柘园、朱家斗、李家垟头等14个行政村。其中,6个行政村居民都姓陈,陈姓为当地的大姓。在苍南县,历来宗族风气十分浓烈,历史上经常发生大的宗族械斗事件。“文化大革命”期间,苍南县钱库区曾经发生过一起震惊全国的宗族械斗事件——“陈杨大战”,动用机枪、手榴弹、火炮等军事武器,死伤无数,以至于陈、杨两姓一直不通婚。改革开放后,国家加强了法制建设,也偶有宗族械斗事件发生。宗族观念也必然蔓延到官场,干部也在讲姓氏文化,你姓陈我姓林他姓王,大家热衷于以姓氏为纽带搞干部小团体,以谋取自己的利益。


所以,在仙居乡,一般情况下有一条不成文规定,乡党委书记一职组织上都由陈姓干部来担任。据说,有一位非陈姓副乡长在乡政府换届选举时没有选上,源于他得罪了当地陈姓大佬。所以,非陈姓干部来到仙居乡工作,一般都会比陈姓干部要循规循距一些。


苏曦自然也知道入乡随俗,遵循这些不成文的规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看到乡政府大院内卫生平时无人打理,就主动承担了起来,每天早上起来,赶在大家上班之前,第一件事就是打扫乡政府大院。除了打扫院子外,乡政府的公共厕所平时是最脏的,大家都在使用,但是,就是没有人去打理卫生,整日臭气烘烘,蚊蝇飞舞。苏曦也主动承担起打扫公共厕所卫生的职责,每天早上、中午、晚上三次到河边挑水冲洗公共厕所。由于苏曦每周7天都在乡里上班,以乡为家,渐渐地就成了乡政府大院里的卫生大总管。


乡里大部分干部认为,苏曦能够把乡政府大院的卫生事务主动去承担,这是苏曦为人善良、工作上进的表现,理应得到鼓励、褒奖。但是,也有一些干部认为,苏曦有野心、想出人头地,所以故意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意在引起组织注意。对同一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其实也是正常的,因为每个人的接受教育程度、人生价值追求、生活实践环境是不一样的。


其实,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苍南县的乡镇一级的机关是一个工作、生活都比较散漫的单位,也是有上进心干部消磨意志的好地方。平时,乡政府机关对干部的考核管理并没有明确的考勤约束、纪律约束、道德约束、绩效约束,干得好的、勤奋努力工作、品德优秀的干部也不见得进步提升快一些,或者工资奖金多一些。如果你想在政治上进步,一般都要找找关系、行贿送礼,否则组织不会想到你的。就连在单位入个党,也有不成文的规定,要给有关领导送一些礼物的。所以,好多干部一辈子呆在一个乡镇政府机关同一个岗位的比较常见,正所谓官场上比较流行的说法:“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使用”。


乡政府一年工作主要是计划生育、收征购粮、收取农业税等,完成这些任务后,干部们就打打牌、赌赌钱、喝喝酒、唱唱卡拉OK、讲讲女人、搞搞“会钱”。而乡政府里的干部大都由父辈顶替人员、退伍军人、农村招聘人员组成,这些人文化程度、思想修养、作风纪律与正常科班大中专毕业生相比,差距很大,老百姓往往称这些干部为“土八路”。在这样一群干部当中,苏曦遭到一些人另眼相看,是十分正常的。不只是仙居乡的苏曦,苍南县其他乡镇政府也存在科班出生的干部与这些“土八路”干部之间的矛盾。


3、当文书盖章不收烟酒


在乡政府工作,最有实权的是,除了书记、乡长,就是乡文书了。文书平时主要工作就是收发文件、整理档案、张罗会议、购买物品、办证盖章等一堆杂事,职务不高,但是很有实权,尤其是掌管乡政府大印。那时,前来打各种证明、办理结婚证等事务很频繁。以前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来乡里打证明、办结婚证之类的,都要给乡文书送礼,包括烟、酒之类的。久而久之,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一些文书常常把烟、酒分发给乡政府里同事,让大家有福同享。


苏曦当文书,不这样搞了。群众到乡政府打证明、办结婚证等,凡是领导签字的、符合规定的,一律立即办理,绝不怠慢,不收烟、酒,也不接受吃请,更不会去索取,苏曦把这一块在其他干部看来的“肥肉”自愿给抛弃了。群众是方便了、高兴了,纷纷对苏曦竖起了大拇指。但是,乡政府里的一些干部不高兴了。为啥?因为这些干部也跟着没有烟抽了、没有酒喝了,对苏曦有意见了。你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但是,可以收过来分给我们这些干部呀。苏曦恍然大悟,原来同在一个屋檐下,自己动了这些干部的奶酪了。于是,无奈的苏曦又开始收烟、酒了,并把收来的东西全部分给乡政府的干部。


在仙居乡工作期间,苏曦还有两个行为,引起一些关注、争议:一是,当时,由于计划生育工作十分紧,一些“女儿户”家庭往往把刚出生不久的女孩子偷偷放在乡政府里。乡政府的态度就是不理他,时间久了,孩子的父母良心过不去,自然会抱回去处理好。当然,也有狠心的父母撒手不管的,如果这样,乡政府会让其他具备收养条件的家庭出面收养、抚养。苏曦十分同情这些刚出生就被父母抛弃的女孩,偷偷抱回办公室喂奶。从人性角度来看,苏曦的这一行为是对的,但是,遭到了一些乡政府干部的批评。二是,苏曦多次向组织提出想到苍南县贫困山区工作,以帮助更多山区群众脱贫,此举也被一些乡干部私下讥笑为“二百五”。


第二章   括山乡:“二百五”成了典型


■有人说我是乞丐,把干部的面子丢光了,有点“二百五”相,我只怕自己“二百五”当不像,为人民事业而乞讨,没有什么不光彩的地方,为人民利益“二百五”地去干,我倒感到心里很踏实。


4、向往贫困山区


1992年4-5月,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苍南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撤区扩镇并乡”活动,全县行政机构、行政区划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变动。区委、区公所作为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全部予以撤销,中心镇规模做大,大部分小乡并入中心镇。与此同时,全县的干部也作了较大幅度的职务变动、工作调动。原来钱库区属的9个乡镇中,望里镇、芦浦镇、仙居乡、括山乡、新安乡均予以保留,级别都为正科级。钱库镇作为县中心镇并入了项桥乡、夏口乡、陈东乡。6月,时任仙居乡党委书记陈定杆调往括山乡任党委书记。而苏曦因为向往到贫困山区工作,组织上也安排调动到括山乡工作。到了括山乡后,苏曦再次担任乡文书一职。


括山乡也是一个有山区、半山区、平原地貌的小乡,面积28平方公里,人口3万不到,辖27个行政村,其中山区有10个行政村。群众收入较低,贫困面很大,尤其是山区群众。由于缺乏通山区的公路,山区10个村的村民下山十分不方便,群众一般都是一周下山一趟,并带回一周全家人的生活用品、食品。山区农民种植的包菜、马铃薯、地瓜、盘菜、杨梅、橘子等优质高山农产品要靠人力挑下山售卖,效率很低,一年到头也卖不出几块钱。在括山乡工作了几个月后,一直希望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做一些事情的苏曦,心中开始谋划这一蓝图。


苏曦选择了海拔400多米的周家城村作为自己扶贫的定点村。乡政府里工作处理完毕后,下午一下班,就只身一人往周家城村跑,从乡政府到周家城村走路20里要2个小时,到了村里已经是晚上8点多,顾不上吃饭,马上召开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会议,商量如何开展山区脱贫致富工作。第二天一大早,苏曦又下山赶回到乡政府上班。一段时间后,苏曦认为时机成熟了,就正式向乡党委提出辞去乡政府文书一职,去周家城村担任驻村干部。乡党委书记陈定杆大吃一惊,好好的乡政府文书不当,竟然跑到山区去驻村,脑子是不是有问题?全乡的干部也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他。


此时,苏曦很平静,没有在乎其他人的看法。是啊,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追求不一样,有的人想着自己个人的利益,特别是自己的政治前途,这无可厚非。而自己受党教育多年,把个人利益看得淡一些,选择到困难地方为困难群众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不值得诧异。


5、周家城蹲点扶贫


苏曦在周家城村干了什么?其实,一开始括山乡里的干部既不关心,也不清楚,总觉得这个人与其他人不一样,有点“二百五”。1993年1月31日,《温州日报》发表了一篇通讯报道,叫《周家城脱贫的晨曦》,详细讲述了苏曦主动辞去乡文书职务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内在周家城村蹲点扶贫的感人事迹。这个时候,乡里的干部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才开始关注苏曦和他的扶贫工作。


苏曦突然到周家城村蹲点扶贫,这让这个村的干部、群众多少有些意外。其实,之所以选择到周家城村,是因为在一次随乡党委书记陈定杆到山区10个村调研过程中,发现括山乡仰头山中学100亩的茶园荒芜。苏曦当即主动留下,并动员附近4个村的200多劳力进行除草整修。在治理茶园的过程中,看到周家城村劳力旺盛,脱贫致富的决心很大,但苦于没人组织和领导,于是,苏曦便萌发了到该村蹲点,带领群众开发“三荒”的念头。


第一件事,就是帮助群众树立信心。苏曦自己每天住在村里,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与村民一起啃茹丝、咽咸菜、共寒暑、等劳逸,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中暑晕倒,即使是身体有病“挂大瓶”吃药,即使是大年腊父母催回家苏曦全然不顾。久而久之,让群众刮目相看,自然信服。一些村民认为山上无鱼可养,也无瓜果可种。对此,苏曦从宣传入手,除挨家挨户做工作外,还办起村广播室,通过有线喇叭宣传党的富民扶贫政策,宣传“一优两高”路子,组织村干部、村民去县内的五凤乡八亩后村、炎亭生态农场、湖里瘦肉型养猪场学习种植和养殖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村实际,对发展板栗、无核柿、养鱼、养猪等进行规划布局,对效益问题进行比较论证,分析致富的有利条件,使大家心有所触,认准路子,增强信心。


第二件事,怎么干。苏曦的思路就是发展“一优两高”农业,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采取农民入股办法,创办“丰山农业开发综合场”,利用村里荒芜的坡地,通过开垦,种植板栗、无核柿、杨梅和西瓜,利用水库、溪塘养鱼,逐步走上农业产业化路子,带动村民致富。本着民主、公开、自愿的原则,由35位村民入股,每股300元,筹集了10500元。并采取股东义务投工的办法,每月投工超过平均数的,每工可以收入12元,不得平均工数的,每工拿出12元。使股东的利益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股东的责任感。考虑到不少农户外出经商做工,原承包的土地抛荒。综合场与承包户签订合同,以收益的20%分给承包户,土地归综合场统一使用。苏曦根据县林业部门提供的信息,自费外出联系调用苗种。先后从金华、黄岩、乐清等地调入大批树苗、种子,解决了苗种问题。有一次,原定由望里镇从乐清代购的杨梅苗,由于苗种不好,又不好退还,损失300元,苏曦还在村广播上向村民检讨。一年时间不到,周家城村“一优两高”农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共组织村民开辟荒山、荒坡、荒水,种植板栗、无核柿、杨梅和西瓜210亩,利用水库、溪塘养鱼2万条,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第三件事,发展产业的资金如何筹措。实际上,开发210亩种植园、养殖2万多条鱼,需要投入20多万元资金,而依靠村民入股出资、村民投工投肥,最多只解决一半。不足部分怎么办?虽然,从现在的眼光看,不就是10万元钱吗,叫一个小老板赞助不就得了。但是,对于30多年前的一个山区贫困乡、贫困村,年人均收入只有279元,这就是一笔巨款。找银行,没有抵押物;找乡政府,乡里的财政保干部吃饭都有问题,再加上乡里的领导对苏曦也有一些看法。


无可奈何之下,苏曦选择放下脸皮到乡外的一些单位去要一些支持。于是,利用县工商局与括山乡联系挂钩的关系,找到县工商局领导要求支持,局党组深受感动拿出5000元帮助;10多次到县扶贫办求援得到5000元的援助;找县委办领导要求帮助与县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单位宜一村联系,得到了2000元资金的支持;还利用姐夫与某镇一位领导的同乡关系,争取到2000元的支持。苏曦的母校钱库高级中学的师生受他事迹的感染,组织全校各班班长、团支书赴周家城村参观学习,全校师生主动捐资支持。短短时间内,经他手讨来的钱有2万多元。


但是,他的这一作法,又遭到了乡里一些干部的非议。有人说,人有人格,乡有乡格,作为乡干部,到处讨钱,活像一个乞丐,有损我们括山乡的形象。有人猜疑,他这样干是否把钱落到自己的腰包里。甚至有人当面问他:有没有回扣?听到这些声音,苏曦很伤心,我厚着脸皮到处讨钱,是为了群众,不但一分钱不占用,而且为公事的路费、杂费一概自己负担,既使是在群众家吃一顿饭,也都硬碰硬算钱。有人说我是乞丐,把干部的面子丢光了,有点“二百五”相,我只怕自己“二百五”当不像,为人民事业而乞讨,没有什么不光彩的地方,为人民利益“二百五”地去干,我倒感到心里很踏实。苏曦的父母亲戚听到这些议论,也很难过。对他说:“其他乡干部每天酒喝得满脸通红,你天天在山里跑,天天去讨钱,回来又要打针又要吃药,又被别人误解,图什么?”


6、县委书记王成云摔了一跤来看他


正当一些人不理解苏曦,给苏曦带来巨大压力的时候,苍南县县长施德金同志亲笔写了一封信给苏曦,充分肯定了他主动带领周家城村村民开发山区“一优两高”农业的路子和方向是正确的。


1993年4月26日,苍南县委书记王成云慕名而来,亲自带领县委办公室多位同志到周家城村实地考察调研,并对苏曦及其所在村的扶贫工作给予肯定和鼓励。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往周家城村的山路上,由于路窄湿滑,身材高大的王成云书记走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还好没有造成什么损伤。王书记诙谐地说:苏曦这么辛苦,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呕心沥血,我摔一跤算得了什么呢?


这次,王书记除了到山里慰问苏曦外,还带来苍南县委办公室的一群“笔杆子”包括陈如奏、林正梁、蔡卫国、陈朴华等,来采访苏曦和他的蹲点扶贫工作。回去之后,县委办公室在4月29日向全县发出一期《县委办通报》,刊登了这次采访撰写的长篇文章——《我们的事业就需要这样的人——记括山乡干部苏曦赴贫困山村蹲点扶贫的事迹》。随后,苍南县委作出向苏曦同志学习的决定,要求每位科局级领导干部带头认真对照苏曦精神进行学习,学习时间不少于半个月,并且写出心得体会文章,县委办将陆续刊发这些心得体会文章。此时的苏曦,成为了苍南县历史上第一位由县委发出号召向他学习的典型干部。


之后,全县掀起了学习苏曦精神的热潮,苍南县委办公室陆陆续续刊发了一些领导干部学习苏曦精神的心得体会文章,其中,望里镇人民政府镇长杨立祥同志写了《希望之光与奋斗精神——对苏曦走上创业之路的理解》;钱库高级中学校长方培根同志写了《人才观的再认识——苏曦现象的启迪》;团县委副书记陈庆念同志写了《理想在拼搏奋斗中闪光——苏曦追求的事业给青年人的一点启示》;金乡镇委书记陈后强同志写了《我们需要这样的典型——学习苏曦事迹的一点体会》;县委下派干部杨道敏同志写了《“下海”与“上山”——谈谈在经商热潮冲击下苏曦上山扶贫的闪光之处》;钱库高级中学副校长颜逸昌同志写了《我们为这样的校友而自豪——苏曦事迹在母校师生中引起的反响》。大家从各自的视角、各自的工作实践谈体会、悟心得,诠释苏曦精神,指导工作实践。


在括山乡,按照县委要求组织党员干部开会学习苏曦精神,会上,乡党委书记陈定杆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苏曦这个人有点“二百五”,我在仙居乡工作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没想到被这个“二百五”跟着一起到了括山乡。县委要求我们大家要向苏曦这个“二百五”学习,学习他这一“二百五”精神,你说这怎么学呢?说完,全体干部哄堂大笑。那个时候,虽然县委号召学习苏曦,但是对括山乡干部、对陈定杆书记来说,打心底里是不愿意的,也看不起苏曦。


7、副省长刘锡荣批示


在苏曦的执着努力下,周家城村的“一优两高”农业一天天发展起来了,接下去还要谋划发展畜牧业、旅游业。可是,新的问题又出来了,这些农产品如何下山销售变现,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其实,苏曦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想来想去,就是要造一条通往山区的公路,让汽车上山,让农副产品下山。从周家城村到山下面的西括村三叠岩自然村为最近的一段通山区公路,路程大约在4公里,如果修建这一段公路最少也要花费30多万元。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到哪里解决呢?


苏曦首先找到了县交通局领导,县交通局领导为难地表示,县里重要的交通建设项目一大堆,县财政都难以保障,像这样的一条山区通村公路,县交通局目前是没有能力解决的。靠群众集资,目前山区群众生活普遍还很困难,一时也解决不了。苏曦判断,在苍南县内筹措资金,这条路估计没有希望。那怎么办呢?苏曦想到了刘锡荣,刘锡荣现在是浙江省副省长。之前,刘锡荣还在温州市担任市委书记,自然对苍南县有一些感情。再加上,刘锡荣父亲刘英曾经在苍南县这一带的山区打过游击,与当地群众结下一定感情。如今山区群众有困难,相信刘锡荣副省长知道,应该会支持帮助的。带着这一朴素的愿望,1993年12月,苏曦没有考虑那么多,也没有告诉任何人,就一人悄悄地坐上去杭州省城的汽车,希望见到刘锡荣副省长并当面向他汇报情况和要求。


一个乡干部自己主动去见副省长,这讲起来有点不可思议。苏曦也做足了功课,首先,把自己成为全县干部学习典型的材料带在身边;其次,托在省委省政府大院内工作的同学帮助自己顺利进入省委省政府大院;再次,自己一大早守在电梯间旁等候刘锡荣。功夫不负有心人,苏曦在电梯间旁碰到了刘锡荣,并用最短的语言介绍自己和目的,果然引起了刘锡荣的高度重视,并请苏曦到自己办公室来。这样,苏曦就把修路的要求提了出来,刘锡荣深受感动,当场就在苏曦的报告上批示:请省交通厅公路局刘局长给予支持。苏曦又找到了省交通厅的这位刘局长,刘局长当场给苏曦批了30万元的交通建设款,一下子解决了周家城村建设公路的资金问题。


这一事件,在括山乡、在苍南县顿时砸开了锅,乡里、县里解决不了的事情,苏曦解决了。苏曦的能力是通省里的,刘锡荣副省长为他撑腰。一时间,苏曦名声大振。社会上也流传着苏曦到省里见刘锡荣副省长的各种版本,有的说,苏曦在省政府门口举牌长跪不起感动了刘锡荣副省长;有的说,苏曦半路拦车拦住了刘锡荣副省长。


苏曦把30万元的山区修建公路的建设资金带下来,这下子括山乡里热闹了。乡党委书记、乡长对这些事原来是不愿管的,现在主动跳出来要管了。有趣的是,此时乡党委书记提出,修建的公路走向改为从周家城村到岭脚村,言外之意是,因为岭脚村居民大都姓陈,与乡党委书记同姓。乡长看出其中的奥秘,不干了,也提出,修建的公路改为从周家城村到西括村项处自然村,言外之意是,因为西括村项处自然村居民姓项,与乡长同姓。苏曦把鸟打下来了,鸟怎么吃,书记、乡长意见相左,各人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在乡里争执不休、久拖不决。苏曦和周家城村的村民急了,一起找到书记、乡长,话越说越急,苏曦拍着桌子大声责问书记:“你到底负不负责,你是书记你拍个板!”书记大怒,顺手把文件砸向苏曦:“你不是本事大吗?不是向你学习吗?你自己去搞!”当时,围观的人员里三层外三层,到处都在传括山乡文书与乡党委书记打架了。


最后乡里撂下话,公路建设指挥部,乡里不成立了,也不管了,苏曦和周家城村的人爱怎么搞就怎么搞。但实际上,乡里撒手不管,公路是不可能修得起来的,因为修路牵扯到征地、迁房、迁坟等诸多问题,苏曦和村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解决。苏曦只能硬着头皮上,先从周家城村修起,在打了两三公里路基后,1995年下半年,县里来了一纸调令,苏曦调至苍南县五凤乡党委工作,任乡党委宣传委员,括山乡的事情从此和他无关。


在1993年6月苏曦成为全县党员干部学习的典型后,县委组织部领导找他谈话,提拔他担任县民政局副局长。如果换作另外一名干部,面对这等好事,可能立马答应下来。但苏曦觉得周家城村的事情还没有干好,想再干一段时间成效更好一些再离开,因而放弃了这次升迁的机会。


8、乡党委书记被免职


苏曦在全县出了名,括山乡也跟着出了名。一直处处看不惯苏曦、与苏曦矛盾公开化的乡党委书记陈定杆一时间也成为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陈定杆原是一名乡农技员,文化程度不高,政治意识一般,只凭借自身在基层的实干工作,一步一步成长为乡党委书记。在仙居乡工作时与苏曦同事,到了括山乡后也与苏曦继续同事。在他心中,苏曦就是“二百五”的代名词,且一直没有改变这一认知。


随着苏曦声名雀起,县委把苏曦作为典型来树立,这是括山乡的光荣,也是陈定杆作为乡党委书记的光荣,但是,陈定杆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相反,括山乡党委和陈定杆本人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没有与县委保持一致,在工作实际中从个人恩怨出发,给苏曦设置了种种人为障碍,导致苏曦不满、周家城村村民不满,甚至连刘锡荣副省长给予括山乡的特殊关爱也无法落到实处。在括山乡内,乡党委书记与苏曦公开闹矛盾,同时也夹杂着农村地方复杂敏感的宗族、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从一定意义上讲,乡党委书记也有意借此来打击苏曦、打击反对力量,给苏曦制造更多的麻烦和困难。


这一矛盾愈演愈烈直接导致了乡、村两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多项工作在全县排名急剧下降,尤其是“一票否决”的计划生育工作。搬起石头终究还是砸了自己的脚。1994年,括山乡因为计划生育工作位列全县后三位,按照县委计划生育考核办法规定,对全县后三名乡镇的党委书记实行就地免职处理,陈定杆随即被免去了乡党委书记一职。一年后,调到钱库镇任人大主席团副主席,直至退休。事后,陈定杆经常讲,自己虽然是因为计划生育工作原因被县委免职,但是,实际上是因为与苏曦闹矛盾而被免职。陈定杆这句话倒说到了点子上,可惜明白晚了一步。而那位姓项的乡长也因为参加县人代会期间聚众赌博,被组织处以党内严重警告、降职处理,并调离括山乡。


9、不好惹、惹不得


在一个乡机关,乡党委书记与乡文书之间的矛盾达到了无可调和的地步,这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这深仇大恨又是什么时候结下来的?很多人至今一直不解,也许只有他们自己清楚。其实,这两个人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职务,在级别森严的官场是不需定胜负的,可最终较量的结果是乡文书胜,而乡党委书记却大败,这又是为什么?


苏曦,从一个人自发跑到400米海拔山区村蹲点扶贫,到一个人主动跑到浙江省政府找到刘锡荣副省长能够带下30万元山区公路建设资金,再到一个人站出来敢与乡党委书记不作为公开叫板,并且使乡党委书记被免去职务而告终。这一系列“组合拳”下来,可以看出,苏曦决不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乡干部,在官场上、在工作中,他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思路、谋略和打法。从此,苏曦在括山乡、在苍南县的官场被认为是一位能力出众的干部,也是一位不好惹、惹不得的干部。


第三章  五凤乡:事业上的最巅峰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换作另外一个干部,早就躺平不干了。但是,苏曦没有,依然矢志不渝、心无旁骛、脚踏实地去上面找领导、找资源,不遗余力地办成一件件事,让群众得实惠,让自己受委屈。在这个物欲横流、强盗盛行、天黑路滑的世道中,竟然还有这样一位为理想信念奋斗不止的基层清流干部?


10、欢送苏曦荣调


五凤乡,顾名思义就是五只凤凰栖息的地方,美好而又神秘。位于浙闽两省的苍南、福鼎、泰顺三县交界的山区地带,四面环山,平均海拔500多米,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全乡总面积2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37亩,以种植水稻、茶叶、番薯、西红柿、油茶等农作物为主,辖嘉隆、白玉尖、新利、南山头、八亩后、黎垟、柘垟、新凤、水沟、思居等行政村,总人口1万多人。


1995年4月,接到去五凤乡担任乡党委宣传委员,苏曦心情异常平静。从一名乡机关办事员提升为副科级县管领导干部理应庆幸,虽然这次没有安排担任县民政局副局长的位置。五凤乡是一个比括山乡还要贫困的山区小乡,但是,习惯于为贫困山区群众脱贫的苏曦也算是安排到了一个更适合自己才能发挥的舞台。


欢送当天,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钱克勇同志主持欢送会并讲话。自书记被免职后,乡党委工作暂时由钱克勇主持。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刘德敬同志亲自到场,宣读了县委干部任免决定和考虑,县委认为,苏曦同志在括山乡期间工作出色,为山区群众脱贫作出了一定贡献,精神感人,成为全县典型,予以提任,并派往脱贫任务更加艰巨的五凤乡工作,以充分发挥其才能和干劲。虽然,这是标准的官话,但是也没有毛病,基本符合事实。平日里对苏曦有这样那样看法的括山乡的一些干部,今日一反常态,全体乡机关干部、村干部代表几十人集中欢送苏曦到五凤乡就任。乡政府足足备了3辆中巴车,浩浩荡荡沿着曲曲弯弯的山路从括山乡开到五凤乡,走了近2个小时多。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十分欢畅。苏曦在括山乡工作多年,第一次脸上自然流露出难得的笑容。


到了五凤乡后,才发现乡政府机关的办公条件、生活条件还是十分简陋的。乡政府前面的一条通乡小路泥泞不堪,大家走在路上,溅了一裤子的泥巴,瞬间脸上的笑容不见了。按照惯例,所在单位要接待客人中午聚餐,但是五凤乡政府所在地没有一家餐馆,所以,大家也就准备回去了。但是,苏曦不肯,同事们这么热情辛苦一路送我到这里上班,怎么能饿着肚皮回去呢?餐馆没有,至少也要吃一碗面条。于是,就带着几十号人去吃面条,结果发现小吃店里连面条也没有,最后苏曦给每个人发一包方便面泡开水吃,算是接待了大家。


这次组织欢送苏曦,括山乡全乡干部一路上热热闹闹、有说有笑,至少说明苏曦并不是一位都与同事搞不团结的人。虽然五凤乡生活条件差,但是,再怎么差也要留住同事们吃一碗面哪怕是方便面,从这一行为、心态可以看出,苏曦也是一位有人情味、懂得人情世故的干部,并非像有人说的那样刻板一块。


11、乡党委书记全力支持


时任五凤乡党委书记叫林上玉,是从苍南县机关下来的一位干部,思想解放,作风干练,胸怀宽广,与括山乡党委书记陈定杆相比,是完全不一样的作派。林上玉对苏曦的大名早有耳闻,一直景仰着苏曦,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苏曦的忠实粉丝。在苏曦调到五凤乡之前,苍南县委主要领导也给林上玉打了招呼,指示全力支持苏曦同志的工作,充分放手让其发挥出才能和贡献。


为此,林上玉主动与苏曦作了一次长谈,充分听取苏曦对五凤乡如何发展的想法、要求和思路。考虑到苏曦个人的影响力优势、工作能力优势、资源管道优势,乡党委决定让苏曦分管五凤乡最薄弱的工作——扶贫、教育和卫生,除了已经分管的乡党委宣传统战工作之外。接受任务后的苏曦,全身心沉下去,调研跑遍了全乡各个村居、教育卫生机构,熟悉工作环境,研究发展对策。


苏曦实际上是一个十分感性的人。这次组织上把自己提拔起来,28岁就当上了副科级领导干部,让在乡镇工作的同龄人十分羡慕,自己应该好好工作,不辜负组织上的培养。自己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乡党委书记就对自己这么信任,设身处地考虑安排自己的工作分工。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自己不好好干,怎么对得起这么好的林书记呢?


夜深了,苏曦独自一人还在乡政府简陋的办公室伏案挑灯工作,窗外是一排排高低起伏的山头。苏曦下意识地站起来眺望远处,思绪万千,心潮澎湃,默默地思考谋划出一幅五凤乡膏腴泽惠、幸福美好的未来愿景,虽然现在是穷乡僻壤、筚路蓝缕,但是若干年后,这里将成为游人如织的县城后花园,产业发展、设施完善、乡风文明、生态优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5-1-19 17:18 , Processed in 0.20267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