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楼主: kejizuigeili

关于北京市公安局及温州市驻京办以重点稳控对象及越级京访为由截访依法有序走访的法

[复制链接]

81

主题

1146

回帖

614

积分

老蟹

积分
61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诉详情22a.png

81

主题

1146

回帖

614

积分

老蟹

积分
61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退役军人事务部 司法部关于加强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退役军人事务厅(局)、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退役军人事务局、司法局:
  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工作是法律服务志愿者、法律服务志愿组织等自愿、无偿向退役军人提供公益法律服务的相关工作,是退役军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退役军人工作决策部署,健全完善退役军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依法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志愿服务条例》,现就加强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弘扬志愿精神,遵循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的原则,有序发展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队伍,加强和规范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工作,更好运用法治手段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为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通过5年左右努力,各地普遍建成覆盖城乡的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工作网络,社会力量参与法律服务志愿工作的机制更加健全,服务的专业化、精准化、便捷化水平明显提升,服务保障坚实有力,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二、明确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工作内容
  (一)提供法律咨询。重点围绕退役军人移交安置、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抚恤优待、评残评烈、褒扬激励、拥军优属等涉及的法律问题,为退役军人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围绕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婚姻家庭、交通事故等常见法律问题,为退役军人提供法律指引等服务。为有需要的退役军人提供代拟法律文书等服务。
  (二)参与矛盾化解。有序参与退役军人信访矛盾化解,注重从专业角度释法明理,引导退役军人合理合法表达利益诉求,优先通过自愿和解、依法调解方式化解矛盾纠纷。调解不成的,根据矛盾纠纷性质,引导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或诉讼等途径解决。
  (三)开展法治宣传。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等形式,面向退役军人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活动。在“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八一”建军节等重要节点,以宪法、民法典以及国家安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退役军人工作领域的法律法规为重点,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四)协助司法救助。协助了解核实情况,为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申请国家司法救助,或者通过法律手段为其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帮助。
  三、完善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工作方式
  (五)健全服务标准。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可以会同司法行政部门,结合实际制定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工作指导标准,明确具体要求。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可以在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为法律服务志愿工作提供必要场所和便利条件,推进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六)推行智慧服务。加强法律服务志愿工作信息化建设,逐步打造统一用户认证、统一服务流程、业务协同办理、服务全程监督、质效科学评价、智能大数据分析研判的法律服务志愿工作平台。通过小程序、快应用、APP、热线电话等载体,为退役军人提供线上咨询、智能诊断、信息推送、代拟法律文书等服务。
  (七)开展精细服务。做好法律服务志愿工作规划和服务项目设计。结合退役军人实际需求,探索开展“菜单式”法律服务。建立法律服务志愿工作会商机制,强化法律服务与司法救助、心理服务协同联动。
  (八)推进均衡服务。定期组织开展“法律服务下基层”志愿活动。通过对口支援、巡回服务、交流培训等方式,为法律服务资源匮乏地区、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退役军人提供志愿法律服务。
  四、加强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工作管理
  (九)健全队伍网络。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根据需要,依托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成立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队伍。省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统筹指导本地区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队伍建设,市、县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结合实际成立本级法律服务志愿队伍,有条件的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可以在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指导下成立法律服务志愿队伍或者开展法律服务志愿活动。
  (十)强化服务力量。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工作。重点从有法律服务志愿工作经历的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仲裁员、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中招募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者。鼓励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两代表一委员”、退役军人、退役军人事务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的人员以及法律相关专业学生等积极参与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活动。
  (十一)严格招募条件。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招募的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者必须政治坚定、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具有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良好的身心素质,关心国防和军队建设,对退役军人充满感情。法律法规对开展法律服务志愿活动有职业资格要求的,志愿者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格。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员、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吊销律师或公证员等执业证书人员、因违法违规曾被取消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者资格等人员,不得招募为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者。
  (十二)明确招募程序。坚持自愿参与和积极引导相结合,可以采取组织推荐、公开招募等方式。对于组织推荐的,应当由所在单位出具推荐意见;对于公开招募的,应当公告基本条件、招募数量、服务内容、工作方式、保障措施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等信息。申请人应当按照招募要求,如实提供身份信息、健康状况、服务技能、服务时间和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
  (十三)做好权益保障。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队伍可以根据需要与志愿者签订协议,明确志愿者的服务内容、方式、时间、地点、工作条件等,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提供必要条件,解决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志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时间和技能提供服务,按规定获得安全教育、技能培训、服务记录证明,在开展法律服务志愿活动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
  (十四)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引导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牢固树立崇军为军思想,以良好的法治素养、服务态度为退役军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加强志愿者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队伍的社会公信力、影响力。
  (十五)推进规范管理。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队伍应当健全运行管理制度、志愿者退出机制等,及时向所在地同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报送年度活动计划、方案。司法行政部门配合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加强法律服务志愿队伍培训,有针对性宣介退役军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十六)完善考核机制。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可以会同司法行政部门建立法律服务志愿队伍星级服务评价机制,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长、服务效果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努力打造精品项目,形成品牌效应。推行志愿者服务记录制度,及时、完整、准确记录参加志愿活动的信息,规范开具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活动记录证明。对于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参与志愿活动的,及时将相关工作记录提供给司法行政部门。
  五、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工作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衔接机制。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法治工作机构要做好法律服务志愿队伍建设、工作协调和志愿活动指导工作。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要做好法律服务志愿队伍组建以及志愿者招募、管理和志愿活动组织实施等相关工作。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可以依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根据志愿活动需要,支持法律服务志愿工作运行管理。鼓励社会资金支持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活动。广泛宣传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取得的突出成效,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退役军人事务部   司法部
  2024年4月30日


13

主题

118

回帖

66

积分

嫩笋

积分
66
发表于 2024-5-16 07: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难谁愿上京?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1

主题

1146

回帖

614

积分

老蟹

积分
61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https://dva.sc.gov.cn/tyjrswt/zxdt/2021/9/22/31ed2a27606345c0a1f9f9d49ada5fc7.shtml

退役军人事务部关于加强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  https://www.subei.gov.cn/suBei/c101474/202209/5f4a02d04b4f421a9a673fb1ba642588.shtml

81

主题

1146

回帖

614

积分

老蟹

积分
61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推行智慧服务。加强法律服务志愿工作信息化建设,逐步打造统一用户认证、统一服务流程、业务协同办理、服务全程监督、质效科学评价、智能大数据分析研判的法律服务志愿工作平台。通过小程序、快应用、APP、热线电话等载体,为退役军人提供线上咨询、智能诊断、信息推送、代拟法律文书等服务

81

主题

1146

回帖

614

积分

老蟹

积分
61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参与矛盾化解。有序参与退役军人信访矛盾化解,注重从专业角度释法明理,引导退役军人合理合法表达利益诉求,优先通过自愿和解、依法调解方式化解矛盾纠纷。调解不成的,根据矛盾纠纷性质,引导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或诉讼等途径解决

81

主题

1146

回帖

614

积分

老蟹

积分
61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工作。重点从有法律服务志愿工作经历的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仲裁员、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中招募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志愿者。鼓励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两代表一委员”、退役军人、退役军人事务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的人员以及法律相关专业学生等积极参与退役军人坚持自愿参与和积极引导相结合,可以采取组织推荐、公开招募等方式法律服务志愿活动

81

主题

1146

回帖

614

积分

老蟹

积分
61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15:13
中央社会工作部部长吴汉圣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基层强则国家强 基层安则天下安
www.163.com 2024-05-16 14: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的高度,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不断推进基层治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基层治理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中央社会工作部自组建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履行党中央赋予的职责使命,踔厉奋发,努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基层治理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科学阐释了新时代为什么要推进、怎样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全面深化了我们党对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
深刻阐明基层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时,就始终把基层基础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紧盯不放、常抓不懈,在福建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率先垂范踏遍八闽大地的山山水水,三进下党、七下晋江,带头把办公桌搬到一线接访,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讲掏心窝子的话、办细致具体的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优势就是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确保党的执政基础坚如磐石,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深入阐述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创新社会治理,最终是为了让群众得实惠”。总书记始终把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每次到地方考察总要深入农村、城市社区,到百姓家中去看一看。揭开锅盖看群众吃什么,摸摸被褥看是否单薄,坐下来同一家人算算收支账、询问有什么困难……总书记“身入”基层,更“心到”基层,充分彰显了大党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基层治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始终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抓起,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科学擘画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社区事务很多很繁杂,单靠政府是干不了、也干不好的,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二十大部署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不断拓展、方式不断丰富,60多万个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265万家社会组织、116万名持证社会工作者、2.35亿名注册志愿者,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救灾救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调动全社会最广泛的力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
明确提出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工作要求。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基层治理创新和治理效能提升,多次强调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要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今年4月,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进一步要求,“继续推动资源下沉、完善服务设施,强化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提高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指明前进方向。“枫桥经验”是基层治理的宝贵经验。新时代以来,“枫桥经验”进一步丰富发展,更加强调党的领导、更加彰显法治思维、更加突出科技支撑、更加注重社会参与,新时代“枫桥经验”成为我国推进基层治理的一个“金字招牌”。总书记多次要求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调“‘枫桥经验’发展到今天,最重要的成果和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实现自律和他律、刚性和柔性、治身和治心、人力和科技相统一”。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运用系统思维和科学方法,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既注重以自治增活力,又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既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使基层治理更加活力有序、张弛有度、行之有效。

2024年1月5日,在广西柳州融安县浮石镇六寮村议事协商主题广场,镇、村干部和村民正在议事。近年来,浮石镇大力推进“融议心安”村级议事协商基层治理模式,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村民自治结合起来,推动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鲜明树立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强调“各级都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改革举措落到基层,使基层真正强起来”,同时要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建立素质优良的基层干部队伍。全国400多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一线的直接执行者,也是基层治理和服务的骨干力量。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才能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全面加强基层组织运行机制、人员队伍、服务能力等建设,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确保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不断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我国国情、社情、民情实际,根植基层治理实践沃土,具有科学的理论架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实践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从巴黎公社的实践中认识到,人民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中扮演着治理主体的角色。列宁从俄国革命的实践出发,认为社会管理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项最困难也是最能收效的任务,应该普遍吸收所有劳动者来管理国家,使全体人民都学习管理并且开始管理。习近平总书记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的高度,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强调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立足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条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运行规律和治理规律的认识,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治理经验。秦汉时期创设“郡县制”,形成了基层治理的初步制度框架;唐代将律法与国家治理紧密结合起来,礼法并重,共同维护基层秩序;宋代提出“宽过则缓而伤义,猛过则急而伤恩”,格外重视基层治理中的张弛与分寸;明清时期设立“里甲制”,注重发挥里老“导民善”、“平争讼”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刻治理智慧,比如民为邦本、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缘法而治、事断于法的法治观念,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要推动在城乡社会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要树立法治思维、发挥德治作用,更好引领和规范社会生活,努力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深刻总结我国古代基层治理的历史经验,充分汲取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治理之道,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是对百年大党基层治理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重视抓基层、强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创建基层党组织和工会、农会、共青团、妇救会、儿童团等,以严密的组织体系广泛动员群众参与革命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将基层政权建设与单位制、人民公社制、街居制、户籍管理等紧密结合,为我国在异常薄弱的经济基础上调动资源进行工业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进一步健全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在城市通过建立全面覆盖居民社区的基层党组织网络,推动社会治理重心落到社区;在农村通过建立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大力培育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来凝聚群众、发展生产、建设家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全面总结我们党关于基层治理的宝贵经验,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推动我国基层治理方式和手段不断创新,基层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形成了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为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提供了坚实支撑。
三、谱写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新篇章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把基层基础夯实。新时代新征程,中央社会工作部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作为、守正创新,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学思想明方向,着力加强理论武装。《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公开出版,为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权威读本和根本遵循。我们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作为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不断推动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推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体系,广泛宣传宣讲,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广大基层工作者抓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建机制破难题,着力为基层减负赋能。加强机制保障,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加强部门协同、有效整合力量、提升工作效能。按照“壮马、轻车、畅路、聚力”的思路,研究制定关于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政策措施,抓好落地见效,让基层可感可及。开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专项督查,持续清理规范各级党政群机构在村级组织设立的工作机制、加挂的牌子、推行的台账和要求出具的各类证明,巩固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成效。
强党建聚合力,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加强政治引领,建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体系,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鼓励“两企三新”发挥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找到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基层治理、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最大公约数”。进一步理顺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成立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推动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加强新时代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倾听民声、集中民智,引导广大群众为基层治理建言献策。

2023年10月17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者上岗宣誓仪式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5700余名志愿者宣誓上岗。图为当日拍摄的志愿者总队授旗仪式。新华社记者 刘颖/摄
抓基层打基础,着力培育基层治理人才队伍。紧紧依靠社区工作者这一基础性力量,强化政策引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充分发挥志愿者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化解矛盾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激发社区志愿服务内生动力研究制定加强新时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政策,明确未来一个时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水平。
树典型促提升,着力强化党建引领和示范带动。探索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评价机制,在若干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精准掌握基层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现地方推进基层治理的好经验、好做法。梳理、总结、发布基层治理先进典型案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以点带面推动各地基层治理水平整体提升。(来源:《求是》 作者:中央社会工作部部长 吴汉圣)

48

主题

85

回帖

67

积分

嫩笋

积分
67
发表于 2024-5-19 18:13 来自手机
依法上访应当支持,截访是违法行为,政法部门应当出来治理这种乱象。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1

主题

1146

回帖

614

积分

老蟹

积分
614
 楼主| 发表于 2024-5-22 18:11
重新作出的复查意见对温州市人民政府复查复核领导小组负责,依据国家信访《关于完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意见》三、实行省级审核认定。明确信访事项"谁复核、谁负责",复核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对办结意见实行终身负责。对由省级以下行政机关完成复核的信访事项,由该复核机关按程序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复查复核机构审核把关。是温州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领导小组负终身追究制责任的。
温政信核【2022】10号《关于夏启瑞董直松信访事项复核意见书》其决定撤销泰顺县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领导小组办公室作出的泰信复不受告字【2022】2号,责令重新对信访事项处理意见进行审查。2022年11月7日,泰顺县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领导小组作出泰顺县人民政府《关于夏启瑞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书》(泰政信查【2022】5号)其决定撤销罗阳镇人民政府(罗政信访复字【2022】1号),但没有具体处理意见即责令有关部门重新处理。依据《浙江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撤销后应当重新处理,“应当”的两字的解读上依据《法律技术用语规范》(全国人大法工委【2009】0062号)14.应当,必须


“应当”与“必须”的含义没有实质区别。法律在表述义务性规范时,一般用“应当”,不用“必须”。
复核意见落实不力,依据《浙江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第三十四条 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对下级行政机关执行复查、复核决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对拒不执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执行复查、复核决定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执行。上级督办后泰顺县信访局告知从信访人从源头再访起,几年的信访走空,信访人不断向上级督办,还是答复从信访人自行向住建部门从头再访起,向泰顺县住建局提出后作出《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泰住建信访复字【2022】3号)认为董敷清和董直松在南外村没有房产,不符合落实私房政策,我认为董直松保存土改前红契已经当时的政策即中央内务部《关于填发土地房产所有证的指示》《华东军政委员会关于填发土地房产所有证暂行登记办法》及中南军政委员会民政部(53)民地字第八号函)《关于城市房地产登记工作中地基产权处理问题》(备注:依据中央内务部1953年2月日内地53子弟38号批复的内容作出)应该在土改时总登记时应登记而未登记的私房历史遗留问题未落实私房政策的问题。
原平阳县常务副县长林建丰调到泰顺县任职县委副书记及社会工作部部长及政法委书记,刚上任时,接访我后表示会依法依规处理并指示县委副秘书长信访局长的林少楠召集县纪委县法院县住建局资规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罗阳镇及信访局召开联席会议处理此事,指示后的一个月过去是有召集联席会议,
会议的焦点一在于董直松保存的当时政府颁发的红契能不能作为产权认定的依据及是否存在私房总登记时未登记的历史遗留问题未落实政策,与会人员认为不能作为产权认定依据不符合落实政策,我否认。
焦点二在于董敷清烈士有关的《土地房产所有证》《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存根等史料遗物收集保护研究编辑等工作及董敷志烈属评定问题,退役军人事务局和资规局说没有找不到并认为董敷志不是烈士直系亲属不能评为亲属,,我说依据《英烈法》等规定应该收集保护研究等工作,参考当时政策烈士应该有史料及存根等,志愿军军方作出的《革命牺牲证明书》已经确定董敷志为烈属,其证明力大于其他证明,且是特殊时期烈士亲人仅剩哥哥董志敷和堂侄儿董直松。
焦点三在于代位继承权,法院工作人员认为董敷清和董敷志没有后人也就没有第一和第二继承人也就不存在代位继承权,我认为董直松自己名下当时在父亲去世后就把私房过继其名下不存在代位继承问题是私房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落实政策的事项,董敷清烈士和董敷志的房产也是私房历史遗留问题未落实政策的事项,其立遗嘱权没有了,且当时董直松还小是孩童他们作为监护人也是合理的,有被立遗嘱权的权利。
焦点四,私房坐落地点问题,信访局复查复核科和住建局及自规局认为坐落地点不知,我认为董直松现在还保存的原件上写明南外村南门外及土地面积的私宅平房,包括董敷清烈士和董敷志的私房国家有依法查找,董直松当时还是孩童,董敷清已经牺牲在朝鲜战场成了烈士,董敷志到死时双脚烂起都没医和名下无房产,温州是和平解放,上头问起难道温州方面能回答没有地籍档案,其复核意见上”经温州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公室查证后认定”的用词,没有经温州市有关部门地籍档案查询过敢于“经查证后认证”的用词,敢于后文上“烈士...有一处房产在南外村...董夫善...去世私房过继给申请人董直松..同年申请人董直松办理了《土地所有权状》...”等用词在没有查证后认证,能如此用词?且环城路188号186号及与之相连的南大街152号154号的地在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图的宗地图上其地块上是没有显示确定产权人即空地,其西面的地有登记显示G字头产权住宅用地证书的地即登记为国有土地住宅用地的证书,董直松认为他的私房就坐落在这个空地上。...联席会议上参会人员多是部门受理科干部是副科级的干部,说明不够重视,参会人员或者是心虚,说话声音很低,一句话一个字没有听清,意思理解可以想象,他们提的问题在我看也是很无脑,真是有愧于烈士和培养,当时信访局接访室里也是把全省视频会议的摄像头关了,此次会议可以说是摆拍走秀做个样子,林建丰承诺依法依规处理,在我看来也是为自己任职七天公示期内及组织推荐的选拔任用上无人投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5-7-6 22:49 , Processed in 0.30009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