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共“城”长,创未来。在龙港设市五周年之际,浙江日报温州分社联合龙港市委宣传统战部、龙港市融媒体中心从龙港设市“第一”记忆出发,聚焦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一起感受全国首个“镇改市”通过改革的强劲脉动,为城市蝶变注入澎湃动力。
寻访龙港市“第一人”“330383”!2020年1月,怀揣着城市梦的龙港人终于迎来这座城市的专属行政区划代码。
随着“哇哇……”的啼哭声,年轻的城市很快迎来了新生命的降临。这位名叫小奕的女娃娃,成为了第一个身份证以“330383”打头的龙港市民。一晃四年多过去,当年的新生儿如今已进入龙港市第二小学附属幼儿园读小班。可爱活泼、逢人就打招呼的她,是长辈们眼里的开心果。“没想到我们家还出了个龙港市‘第一人’,真够幸运的。”小奕的爸爸梁先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龙港人,之前在大型商超当配送员,小奕出生后,两夫妻就一起开了一家便利店,成了当地一名个体户。“龙港设市五年,真的就像我们陪伴着小奕长大一样,一天一个样。”梁先生指着对面的高楼告诉记者,那时候还是一片民房,如今拆后重建都盖起了高楼,而且周边的绿化、交通都好多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这座城市还很年轻,就像小奕一样活力无穷,潜力无限。”“来了就是龙港人”。龙港设市后,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于2020年11月实施《关于全面放开龙港市城镇落户限制有关规定》,进一步拓宽人口迁移的渠道,放宽条件,催生了人口大量流动集聚。
徐玉侠。孙坤/摄
来自瑞安的85后徐玉侠也成为了新政实施后,将户口迁移到龙港市的“第一批人”。
4月19日,记者来到龙港市金田塑业有限公司,见到了正在忙碌工作的徐玉侠。
徐玉侠是一名会计师,落户龙港之前,她和家人在邻县工作。龙港“撤镇设市”后,她认准龙港发展大有可为,于是一直关注动态发展,直至看到全面放开落户的政策,她第一时间提交了落户申请。
“落户后,我的孩子顺利在龙港入学,我自己也找到了份好工作,福利待遇都挺不错。”徐玉侠告诉记者,这几年龙港越来越宜居,周末她会带着家人到月湖青年城市营地露营,参加湖畔音乐节、各类创意市集。上个月一家人还报名了亲子研学团,去了九龙河社区,看精彩皮影戏,小朋友还体验了一把操作皮影人偶,玩得很开心。
“很幸运成为龙港市第一批新居民,相信我们的选择没有错。”徐玉侠坚定地说。
一场人与城的双向奔赴城因人聚而兴,人因城兴而居。一直以来,龙港书写着“人”与“城”互融共生的传奇故事。40年前,轰轰烈烈的“农民集资造城”轰动全国,创造了“中国第一农民城”的奇迹。
四十年前,龙港镇在全国率先推出户籍管理、土地有偿使用、发展民营经济三大改革,一举创造了“中国第一农民城”的奇迹。
时光流转,“合伙精神”一直伴随着龙港的繁荣生生不息,并最终跨越成为全国首个“镇改市”。
如今的龙港市,一场城与人的双向奔赴正在火热进行。“来了就是龙港人。”龙港大力开展户籍制度改革,2020年发布《关于全面放开龙港市城镇落户限制有关规定》,其中规定允许租房户落户、人才“零门槛”落户等,还取消了市内迁移落户城镇和农村的条件区别,人口流动比以往更为便利,很快形成虹吸效应,为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及劳动力支撑和保障。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龙港以2526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位居全国县域人口密度第三,浙江第一。
“C位就座,上门送匾。”龙港以最高礼遇、最大诚意致敬人才,全面推进“万龙归港计划”,迭代出台“人才优政50条”等系列惠才政策,深化实施职业技能等级企业自主评定模式,让广大“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成为龙港聚才用才的最大主体、最强优势,着力打造用才“高地”。设市以来,龙港高层次人才数、年均吸引大学生就业数较设市之初分别增长4倍、11倍。
“来龙港、致青春、创未来。”2023年10月,龙港发布“全球招募令”:邀请各行各业精英以“城市合伙人”的身份,为龙港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科研创新、引资引智、宣传推介等方面添柴加薪。龙港还为此构建了一套全域尊崇的礼遇机制,出台《龙港城市合伙人礼遇办法》、打造“龙港城市合伙人之家”,将以最暖心的服务、最高的礼遇与合伙人共创龙港未来,共享改革红利。
“龙港城市合伙人之家”揭牌
针对龙港人口结构比较“年轻”,龙港还推出一系列青年“生活+创业”新场景,致力将龙港打造成为体现青年价值、发挥青年作用、赋能青年成长的“青年理想地”。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正值当打之年的龙港,目之所及欣欣向荣,正吸引五湖四海的青年才俊与城市共同成长、彼此成就。
“数”说龙港“浙”五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