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荒唐了!注明是口服药的盒子,里面装的却是注射液,我差点喝下去了!”昨天,市民王先生(化姓)反映他在温州市人民医院的就诊经历,称该院药房开出的药品货不对板,险些造成不良后果。
患者反映:
医生开的是口服药
吃之前发现是注射液
3月17日,王先生因肠胃不适前往温州市人民医院娄桥院区就诊,医生给他开了肠镜和胃镜检查,预约两天后实施。按照医生要求,王先生在检查前一天仅进食流食,还服用磷酸钠盐,通过反复腹泻来清空肠道。
按照医嘱,检查前5小时,王先生还需将一瓶二甲硅油乳剂兑水服用。“我打开二甲硅油的纸盒,看到里面有一个用于兑水的塑料杯,杯里放着两支玻璃瓶装的药水。”王先生说,在拿出药水准备服用时他感觉有些不对,“我仔细看了下,发现玻璃瓶上的标签显示,这是两支4毫升规格的间苯三酚注射液,根本不是口服药。”
“这些药都是就诊当天从医院药房开出来的,里面装的药水怎么会是错的?”王先生不敢随意服用,随即拨打医院药房电话咨询。工作人员当即要求他暂停服药,带上药物到医院进一步核对。
据了解,二甲硅油乳剂是一种口服药,主要用于改善因胃肠道内气体积聚而引起的腹部症状,在进行胃内窥镜检查时可以去除胃内泡性粘液,便于开展检查。而间苯三酚是一种解痉止痛药,一般通过静脉或肌肉注射使用,能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平滑肌,常用于缓解肠胃炎症性及梗阻性腹痛。
医院解释:
可能是退回入库的药品
药房回收时未发现问题
这样两种不同的药物,为何会出现错装的情况?王先生的用药说明单显示,医生在检查前一共开出了三种药,除了要提前服用的二甲硅油乳剂、磷酸钠盐之外,还包括两支装在纸袋里的间苯三酚注射液,将用于检查现场注射。
“药房的工作人员查看后,说我手头多了两支间苯三酚注射液,就是藏在二甲硅油盒子里的这两支,这种情况他们也解释不清楚原因。”王先生随后到该院医患沟通办公室反映情况。
王先生用手机拍下了沟通的过程。视频中,工作人员通过注射液瓶身上的生产批号确认,王先生提供的药品和该院进货的药品生产批号相同。
一位工作人员向王先生道歉后解释,可能是其他患者临时不做肠胃镜,把药品退回重新入库。二甲硅油、间苯三酚都属于肠胃镜的套餐药物,可能在某个环节出现了错装情况,而药房工作人员在回收、发放环节未检查发现。
“已经发出的药品怎么可以随便退回?退回的药品你们都不检查一下的吗?”王先生说,“这说明医院药物管理流程存在很大的漏洞,万一我粗心点或者是遇到一个不识字的老人就喝下去了。你们的失职差点引发一起医疗事故!”
记者看到,温州市人民医院的用药说明单上明确注明:“根据相关文件规定,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货。”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于2011年联合印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同样明确规定: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除药品质量原因外,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
双方意见:
患者要医院赔偿一万元
医院称只能补偿一两千元
王先生告诉记者,为了看病和准备肠胃镜检查,他已经耽误了两三天时间,中间反复拉稀清空肠道,最后还遭遇险些吃错药的风险。医院的失误不仅耽误了他的时间,也给他的身体、心理造成了伤害,他要求医院退还肠胃镜费用,并赔偿1万元。
医院方面同意了肠胃镜检查费用退还的要求,但认为王先生要求的赔偿金额过高。经过沟通,医院工作人员表示只能补偿一两千元。
“我感觉医院的态度只是想随便把我打发了,也没有认真处理这起严重的失职行为。”王先生说,医院工作人员事后电话联系了他,再度确认是患者退药引发的失误,“至于是哪位患者退的药,哪位窗口人员经手的,他说无法倒查,只承诺会进一步整改。他们作为一家大型三甲综合医院,没想到药品管理的基本制度存在这么大问题。”
由于和医院协商不成,王先生随后联系温州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一步调解。王先生表示,除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之外,他认为卫健部门也应介入调查该院的药物管理问题,进一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律师观点:
医院应道歉并赔偿
卫健部门还应追究院方行政责任
浙江开盛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晓明认为,从患者反映的情况来看,医院方面存在严重的工作失误,所幸患者及时发现,未造成实质性人身伤害。医院除了应该向患者赔礼道歉之外,还应承担患者在事件中产生的误工费、交通费以及适当的精神抚慰金。不过患者提出的1万元赔偿金额过高,建议双方进一步协商沟通。如果最终协商不成,还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陈晓明建议,卫健主管部门应介入调查,追究医院的行政责任。医院应举一反三,通过整改彻底堵上药品管理制度的漏洞。此外,医院还应该对现有的相关药品进行排查,确保不存在人为故意的情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