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2日,在第四个温州人才日到来之际,市委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联合推出《实施“技能强城”行动 建设高素养技能劳动者队伍十六条工作举措》,全文如下:
为全力打造崇尚技能、崇敬工匠的技能型社会,切实加强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助推温州“强城行动”,现提出如下工作举措。
温州市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比赛现场。
1构建立体式技能培训矩阵 依托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等培训阵地和零工市场、共富工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就业服务平台,开发上线“技能培训地图”,打造“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推进县域镇街培训网络全覆盖。面向企业职工和重点就业群体,创新开设“技能夜校”“技能业余课堂”,动态发布补贴性培训机构目录和项目清单,推动“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深度融合。
2推进“制造+数字+服务”技能人才培育 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开展精准化职业技能培训,制定差异化培训补贴制度,实施紧缺职业(工种)动态调整和补贴上浮机制,健全适应技能人才成长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培训制度。2024年全市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10万人次以上,其中聚焦第二产业培训5万人次以上,新增各类取证技术技能人才8万名,新增数字领域取证高技能人才3000名。
3打造“瓯越数字技谷” 联合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中国(温州)数安港数字经济产业平台,打造“瓯越数字技谷”,助推数字高技能人才倍增计划。推动数字技能人才与企业、产业紧密合作。积极开展网络安全、数据管理等职业技能培训。探索数字领域高技能人才“一试双证”试点改革,对符合条件的数字技能人才进行一次评价认证,授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企业行业认可证书。
4强化技能人才招引 举办“千企百校”人才合作对接会和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洽谈会,大力引进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支持企业高薪引育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对中小微企业引进留用的全日制高级工、技师班毕业生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就业补贴。探索跨省职业技能异地培训,结合我市重点产业行业领域技能需求,组织外来员工在劳务输出地开展焊工、家政、餐饮、电子商务等专项培训。支持技工院校开通省外招生直通车,组团赴云南、贵州、河南等地开展跨省招生,2024年,省外技校生招生力争300名以上。
5探索“技能+学历”现代技工教育改革 开展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支持温州技师学院建成全省高水平一流技师学院。积极推动“职技融通”,支持技师学院优势专业和高职院校开展“3+2”“技能+学历”长学制培养,打通技术工人学历能力“双提升”成长通道。对符合条件的我市技工院校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应届毕业生,且具备定点企业1年“工学一体化”实习经历、考核合格的,给予认定“二级实习工程师”“一级实习工程师”资格。2024年全市技校招生4000人以上。
6开展高校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充分发挥高校在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主体作用,加大技术技能复合型青年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在温高校向本校相关专业全日制学生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并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学分体系,鼓励在校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积极构建高校毕业生职业成长“立交桥”。
7打造技能创富型企业 以“印刷机长”“焊工巧匠”“智造工匠”等“增技增收”改革示范项目为引领,强化技能价值导向,鼓励企业实施技能人才股权激励计划,推动“以技提薪”落到实处。引导企业建立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支持业内规模以上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备案,扩大“新八级工”试点范围。探索出台技能创富型企业激励办法,将技术工人比例和薪资待遇等情况与“数据得地365”预评审、亩均评价、培训补贴等相挂钩。2024年,全市打造200家技能创富型引领企业。
8创建技能共富型乡村(社区) 以“党建引领、技能赋能、增技增收、产业支撑”为指引,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地域品牌,推广“大篷车送技下乡”“楠溪月嫂”“渔家厨娘”“民宿管家”等专项技能培训品牌,推动富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技能进村入社,塑造乡村(社区)技能新生态。2024年,全市创建20个技能共富型示范乡村(社区)。
9培育技能致富型家庭 联动民政、教育等部门实施低收入家庭“1619”技能帮扶行动,对低收入家庭中16-19岁青少年开展专项职业教育,通过技工院校培养和师徒结对帮扶,给予全市500名以上“1619”帮扶对象生活费用补贴支持,鼓励增进技能本领、提高收入水平。大力开展“1619”对象和重点帮扶家庭订单式和定向定岗培训,组织开展养老服务、托育、幼教、电商、汽修、电工等就业技能培训。2024年,全市建设2000个技能致富型家庭。
10探索“问企识才”技能人才评价机制 出台《关于构建“问企识才”人才评价机制的实施方案》,推动更多企业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实施“5+5”产业领域重点企业“首席技师”政策,支持相关企业每年可自主评价推荐1-2名年薪10万元以上的技师,经择优评定列入“瓯越英才计划”,授予市“首席技师”称号,纳入E类人才,给予相关优秀企业一定的配售型人才住房购买名额。
11加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技能人才力度 支持引导各地各单位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根据技术技能岗位需求实际设定一定比例的岗位面向高技能人才进行选聘。探索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打破学历、经历、年龄等限制,对符合有关条件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世界和全国技能大赛获奖者和特殊拔尖紧缺高技能人才,可以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聘用到与所获技能奖项相关的岗位。
12开展“瓯越名匠”系列技能竞赛 围绕特色支柱产业技能人才需求,开展“数字工匠”“鞋服巧匠”“非遗技工”等“瓯越名匠”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开展市县两级技能大赛100场以上,引领3万名以上各类劳动者参与技能大比武,不拘一格选拔一批优秀高技能人才,纳入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梯队,优先推荐参评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和荣誉项目,营造技能出彩浓厚氛围。
13创建新职业开发的“温州标准” 实施“眼镜架制作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发,支持“预制菜制作工”“智能锁具装配调试员”等参与申报国家新职业(工种);根据区域块状经济特色和城乡劳动者技能就业需求,积极谋划地方特色专项职业能力项目,积极打造职业资格“温州标准”。
14发挥高技能人才示范引领作用 积极发挥高技能人才联谊会作用,整合全市高技能领军人才资源建立“瓯越技能大师人才库”,举办“瓯越技能大师讲坛”和技能传承“师徒结对”活动。聚焦重点企业技能创新需求和技术难题攻关,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引领作用,组织各领域能工巧匠积极开展工艺改进、技术攻坚和课题研究等活动,总结、命名、推广一批先进操作(工作)法和技改课题成果。
15打造“技能研学”实践基地 依托职业(技工)院校、实训基地和技能工作室,建设一批具有技能技艺趣味性、职业体验沉浸式的“技能研学”基地,推出一批“技能研学”精品课程和线路,开展绝技绝活展示和非遗传承技能体验活动,切实增强中小学生技能启蒙和职业体验。
16建立“技能共富”金融支持体系 建立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差异化金融支持机制,推出“技能共富贷”“技能共富保”等金融产品,为全市技能人才、劳模工匠、技能型企业等量身定制“工匠贷”“企业贷”等金融服务,联动推出“瓯越工匠卡”,为技能人才提供公交、停车、就医等更多便利服务。
各地各单位要按照省委关于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深入实施“技能强城”行动,构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组织人社部门主抓、其他各部门和团体协同的工作机制,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对行业领域技能人才工作的主体责任,统筹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素养。要因地制宜,勇于探索,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工作品牌,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