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市民小刘反映,自己花了299元在某平台买下一颗星星的命名权,却只拿到了一张毫无公信力的“证书”,感觉自己上当了。
299元购买的星星命名权
“仅自己可见”2月23日是小刘女友的生日,为了给女友一个特别的惊喜,小刘在网上选购生日礼物时,无意中看到了售卖“星星”命名权的广告,被其中“把天上的星星送给心爱的TA”和“官方认证”的广告词诱惑,花费299元买下了所谓的命名权。
小刘称自己也曾怀疑过真假,因为在他的印象中,能为星星命名的都是科学家或各领域的名人,普通人也能命名星星吗?费用只需两三百元?不过,这些疑虑很快在客服“信誓旦旦”的说辞中烟消云散。
据客服所称,该店铺为全球最大的星星命名机构Star Reg的中国代理,已经为30多个国家的30多万人提供星星命名,并可以通过相关程序进行查询。
2月25日,小刘收到了所谓的“星星证书”,上面标注了星星的名称和坐标,并用英文标注这颗星星成功进入了命名录,但并没有机构盖章和落款,这让小刘不由产生怀疑,随后他又按照客服指示登录程序查询,发现所谓的程序也只是自主开发的APP软件,给星星的命名也只是“仅自己可见”。
“两三百元就买一张纸?”小刘感觉受到了欺骗,目前正在申请平台退款,但店铺以定制产品不宜退换为由拒绝。
卖家称官方无法查证
命名只是“象征性”记者登录网络平台发现售卖该产品的店铺有上百家,产品种类繁多,价格从两三百至上千元不等,价格越高,配套的相框、证书也更精致。卖家推出了“情侣双星”,同时给两个星星命名。还有卖家推出不同“亮度”的星星,分为需借助望远镜观测的“正常星”和肉眼可见的“高亮星”。
这些店铺大多挂上“官方认证”的名头,有的称自己是来自英国、欧洲、美国等国家的国际星名机构,还有人称自己属于“中国星协”。
但当记者尝试询问这些机构的真实性时,卖家便开始顾左右而言他,称他们卖的“星星”是真实的,在美国宇航局NASA、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等平台均可查询。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所谓的“命名”是否存在?某卖家表示,上述官方平台一般用编号来指代星星,并不会显示命名的名字。如果需要查询,则需要登录店铺提供的APP。卖家为了增强可信度,还以“钱学森星”举例,称即便是科学家命名的星星在官方网站上也无法显示。
消费者对这种解释并不买账,称所谓APP是店家自己开发的,承认星星命名的只有你自己,直言这是“浪漫税”。还有人说“花钱买星星命名权就像自己指着天上的云说这朵云以后就叫李狗蛋了”。
只有一家自称来自“中国星协”的卖家坦诚“这只是一份象征性礼物,没有国际认证,而他所称的中国星协只是一个品牌和商标,不是特定机构。”
星星是否可以商业“命名”?国际天文联合会明确表示不允许商业性质的命名。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也曾解释,小星星遵照谁发现谁拥有提名权的规则,一般授予在某一领域里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或机构、地名、事件、其他发现者愿意的对象。如“袁隆平星”“吴孟超星”“屠呦呦星”等。也有用古代著名人物命名的小行星,比如“张衡星”“祖冲之星”“孔子星”“老子星”“司马迁星”等。
热销上万单 有人说“不值”
有人愿为“浪漫”买单尽管星星命名权存疑且价格颇高,还有不少人为其买单。记者注意到,某店铺已卖出7000多单,还有店铺售出4000多单、2000多单,销量少的也有几百单。
消费者购买后有人直呼“不值”,称这是个骗局,劝其他消费者别买。也有人表示知道命名是假的,看重的是新意和浪漫,“女朋友收到后很高兴,一直琢磨怎么找星星,找到后还拍给我看,她开心就行。”
某卖家告诉记者,他们的生意热销全球,很多“粉丝”会购买星星送给自己的偶像。这名客服称,一名当红男明星就拥有上百颗星星的命名,“都是粉丝花钱在我们这儿买的”。
律师认为应当分情况看待
商家可能涉嫌“欺诈”买卖“星星”命名权是否存在欺诈?浙江震瓯律师事务所律师贺君认为应该分情况看待,如果卖家在宣传中刻意引导消费者认为购买的星星命名权具备权威效力,并且消费者基于这个错误认识购买了该商品,那么这种情况下,商家的行为可能构成欺诈,消费者可以向法院起诉或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进行维权。
如果卖家在售卖时,明确告知消费者“命名”是自娱自乐的一种商业行为,消费者亦接受认可,则双方已达成合意,属于普通商业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