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许同学目前是一位高三在校学生(满18周岁),最近他的姑姑在《科林维权热线》节目直播时打进热线表示自己的侄子可能是被“套路贷”了,现在还欠着十几万的贷款没还,怎么回事?来看记者发回的报道:
根据许女士在直播时反应的情况,侄子小许去年12月因为急需还同学的钱,一时糊涂被另一个同学介绍去做了贷款,现在未还的贷款像雪球越滚越大,小许因压力过大情绪崩溃,在家人的追问下才说出实情。
许女士:侄子是高三在校学生,欠了同学的钱,周边有一个同学问他说“你需不需要贷款?”于是零首付弄一个车贷,承受不了又还车贷又得还抵押的利息,他现在有点想不开被我们家人发现,怀疑车行专门做学生套路贷,我们来车行要合同要发票,他现在提供不出来。
经过家长和当事人同意,记者联系上当事人小许同学,小许告诉记者当时就是手头差钱急糊涂了,同学介绍了一个“有门路”的社会人,社会人又介绍了一个微信名叫“迪卡车业”的中间人去做贷款弄点钱,没想到贷款的方式是先通过“0首付分期购车”后将车再二次抵押给另一个人来获得贷款。
小许同学:那个时候因为手里差钱,同学说他那里有一个贷款可以做,就骗我去做贷款,是到车行去做的。我那个时候还没想到是做车贷,然后做完之后,一条龙下来,我发现他给我做了一个车贷,他4s店直接开到车管所上完牌之后,就直接叫抵押行把我的车子拉走了。
小许的车辆行驶证
小许回忆说,当时事情发生的太快了,从购车贷款、上牌、保险后再二次抵押就是一天完成的,不会开车的自己忽然就拥有了一辆车,事后中间人并没有跟自己商量就把最终到手的4万元贷款进行了抽成,自己实际只拿到了一万多。
小许同学:它抵押出来不是有一笔(4万元)款的,中间有人抽成把那些钱全部抽掉了,我到手1万多,我就把那几千块钱还掉了。那个时候还没有意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然后后面就是银行信息发过来说要还贷款,然后不是手里还有钱的吗,然后就把贷款还上了,结果到后面过两个月贷款还不上了,然后发现事情有点严重起来了。
发现仅凭自己的能力还不上车贷,加上抵押车子获取的4万贷款需要每月再额外支付2500元的利息,小许崩溃地发现发现自己不但没有获得这辆车子的使用权,还背上了18万元左右的贷款。无奈之下只得将这个情况告诉了家人,家人随即找到了为小许办理车辆抵押的人,缴纳了欠着的钱,赎回了车辆。
许女士:这种事说白了就是民间借贷,他自己可能白纸写个欠条让他(小许)画押的。车赎回来了,现在有那个人的微信在乐清虹桥那边,店都没有,他直接把我带到车库去,叫我们钱交给他,他借条拿出来,就让你看一下,我们钱给他,他当场撕掉,他自己说了算的那种。
车子赎回后,小许一家人由于联系不上中间人,于是来到小许购车的合创汽车温州合鑫体验中心讨要说法希望能退掉这辆车,但车行的工作人员表示小许是正常购车,车行并没有违规操作。
小许同学:中间人就直接消失了,联系不上了,我全家给他打电话都联系不上。
科林热线记者:车行就说这是一个正常的购车程序是吗?
小许同学:对,车行他那个人其实是心里是清楚的,因为他跟那个人(中间人)认识,然后他现在就说不认识。
接到许女士和小许反映的情况后记者来到了小许购车的合创汽车温州合鑫体验中心,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张经理告诉记者小许所说的中间人只是和中心有合作过的一个二网,公司在整件事情中只是提供了车辆。
车行张经理和中间人的聊天记录
车行张经理:这个客户他是通过我们下面有一个合作的二网,就是外面的汽贸店。他(小许)是先找的这个汽贸店去购车,只是说这个第三方的汽贸店在我们这边拿了一辆车给客户,实际上我们跟客户是没有任何的沟通和交流的,车给他们之后我们就走了,现在是客户找中介找不到但是我们店在这里,他就说在我们这里买了台车,说我们骗他买车。
随后张经理向记者介绍了当时小许购车的情况,先是汽贸店向车行提供了小许的身份证来查询征信情况,征信通过后就联系了汽贸店可以来店里办理提车手续。
车行张经理:他这个按揭的征信通过了之后,我们就跟二网讲,说客户的征信通过了。然后客户就来我们店里办贷款,办贷款的时候是银行的客户经理和工作人员帮他做的按揭,包括他现场的照片、和银行客户经理的合影、包括他的签字、银行对他的一些询问…银行不可能是不经过审核就放款给你的,银行对车贷的审核都是比较严的,这些都是客户本人跟银行去沟通的。
张经理表示事情发生后小许和家人来过店里好多次,报过3次警也找过街道的工作人员进行调解,但车行的经营并没有违规所以没有办法给小许退车。
小许的姑姑在科林热线留言觉得出现这样的事情,小许就读的学校有责任。
到底是哪家银行给小许办了贷款?高三在读学生小许是否具备贷款买车的资格?征信审核有无弄虚作假?敬请关注科林工作室后续调查。
科林观点
欠了同学的钱,高中生在同学的怂恿下贷款买车,又把买过来的车抵押给“高利贷”,之后再用各种办法偿还债务,越陷越深,这一切都发生在学习期间,同学之间,说明学校和家长的教育都出了问题,而银行和第三方担保公司居然可以这么顺利的为在校高中生办下贷款,这说明行业和市场也出了问题。没有监管,没有底线的金融消费行为是极其可怕的,尤其是对于没有接触过社会的在校学生来说,不仅伤了心,很可能还会要了命。未踏出校园的年轻人没有抵抗力,不等于学校和家长就可以视同为可以自然免疫,孩子借这么多钱到底花在了哪里?又是哪一位同学做起了中间人?还有多少孩子瞒着家长深受其害?涉事学校该好好查一查了。至于家长,引导和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那更是天经地义的义务。随着调查的深入,扑朔迷离的疑问越来越多,今天的报道或许只是刚刚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