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点鼻塞、打喷嚏,熬了三天,没想到竟然进展成“白肺”,为此住进了ICU。近日,一名32岁的小伙子因为肺部严重感染,生命垂危。温州市中心医院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心肺”)团队再“亮剑”,最终让他重获新生。
CT显示,小杨的肺部已经全部变成了“白肺”
小伙子以为是感冒,竟然是“白肺”
半个月前,来自贵州的32岁小伙子小杨发现自己感冒了,出现鼻塞、打喷嚏的症状。他没有放在心上,认为忍忍就好了。但过了3天,他被工友发现晕倒在地,抽搐不止。于是,他被120紧急送到温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送入急诊时,急诊科团队发现小杨意识丧失,脉氧饱和度83%,予以紧急插管、机械通气。但就算在100%纯氧及极高条件支持下,他的呼吸仍难以维持。经进一步检查发现,小杨两侧肺部都已经彻底变成了“白肺”。所幸给予呼吸机支持后,他意识转清,随后转入重症医学科。
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汪晓波介绍,正常情况下,肺泡里充满了空气,CT检查时,影像表现为黑色。如果肺部有炎症、渗出液,在影像学上就表现为白色,就是大家说的“白肺”。小杨当时两侧肺部全部变成“白肺”,即使上了呼吸机,血氧饱和度依然很低,仅70%~80%(健全人的氧饱和度在95%~99%)。而氧饱和度过低就是提示有严重缺氧,容易引起多脏器损伤、呼吸骤停等严重后果,危及生命。当呼吸机、俯卧位通气都改善不了氧合的时候,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立即给予实施ECMO人工肺替代治疗,让损坏的肺部得到充分的休息。
但此时小杨的家人还没有从贵州赶过来,且家人措手不及,救治费用一时还没有着落。“先救!”温州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缪心军本着“生命至上”的原则,带头承担风险与责任,当机立断为年轻的生命开通了“急救绿色通道”。汪晓波迅速集结ECMO团队,为小杨实施了ECMO人工肺替代治疗。
汪晓波(右二)带领团队进行查房
32岁肺部如80岁,团队一路“闯关”但与以往相比,这场救治,汪晓波团队犹如在“闯关”。
第一道难关是“感染关”。汪晓波介绍,小杨不单是感染了支原体,肺里还发现了病毒及十多种细菌,属于混合性感染,导致感染难以控制。
第二道难关是“如何有效保护残余肺功能和恢复通气”。小杨的两肺由于严重感染,已经罢工了。“他几乎不能自主呼吸,肺部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功能已经完全丧失了。”汪晓波介绍,小杨一上来就是最严重的“白肺”,进展十分迅速。他的肺部情况,竟然跟他们以前碰到的80来岁的高龄老人差不多。为此,汪晓波医护团队每天都需要带着ECMO下实施俯卧位通气,翻完身进行气管镜灌洗、培养,精准的抗生素调整,昼夜不停评估、监测各项生命指标……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他的肺功能。
一周后,小杨意识转清,肺部情况有所好转。但由于病情依然比较严重,汪晓波团队对其开展了该院首例清醒状态下ECMO治疗,进行了早期肺康复治疗。
“与患者处于昏迷中进行ECMO治疗相比,清醒状态下风险更高。”汪晓波介绍,最大的风险就是很粗的ECMO导管万一病人不配合或活动过大,容易出现脱管出血,造成生命危险。这也给监护增加了难度,要求他们团队24小时严密观察。另外,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发现自己身上插了这么多管子,也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医护团队需要时刻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12天后,小杨身上的管子终于被全部拔光,他也成功从ICU转出至呼吸科普通病房进行后续治疗。
经过治疗,小杨的肺部已恢复正常
年轻人易忽视,切记不要熬夜为何小杨看似普通感冒的症状,会发展成严重的“白肺”?
汪晓波介绍,“白肺”的原因大部分是感染引起渗出所致。早期一般都有呼吸费力、咳嗽、乏力等表现,但年轻人容易忽视。
此外,部分年轻人生活节律不规则,比如长期熬夜,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加上在流行季节,一些特殊的病原体比如流感、支原体、腺病毒等入侵人体,很可能就进展成“白肺”,危及生命。
为此,汪晓波提醒大家,近期正值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期,当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早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果病情迁延不愈,就要进一步作影像学检查,以排除是否为肺部感染。平时应注意规律的生活节律,切记不要熬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