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一幅秀美的山水画、一曲奋进的创业歌!为进一步加强温州城市形象传播,宣传展示温州各地风采,温州发布策划推出“这里是温州”主题报道活动,联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以图文、音视频、H5等新媒体形式,推出百余篇报道。
你想知道温州各地都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自然美景、人文特色、发展成就……?“这里是温州”带你一探究竟!
今天,让我们走进平阳县青街畲族乡
青
●
街
这里的夜,温柔且璀璨就像穿越了千年的唐宋廊桥流水、亭台楼阁都映衬着绚丽的霓虹钟灵毓秀、流光溢彩处处风景如画这里,就是青街
因南宋时以青石板铺路
迎周八中举荣归而得名
畲情、竹乡、古屋、廊桥、碇步春夏时,山峦叠嶂,山花烂漫茂林修竹,溪河纵横秋冬季,菊花黄、枫叶红芦花遍地,点缀山野田畴如诗如画
青街畲族乡位于平阳县西部山区,素以“自然风光旖旎、民俗风情浓郁、文化积淀深厚、毛竹远近闻名”著称,享有“竹海畲乡、水墨青街”之美誉,是平阳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青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较深。有史记载至今已有1260多年,历代名人辈出,古有周家百年十八人金榜题名,“一门同科四进士”,近现代有著名数学家李学数,著名画家池伯成,著名华侨李基中,平阳第一位共产党员等,具有国家级生态乡、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浙江省100个避暑胜地”、省级4A级景区镇等荣誉。
唐乾元元年(758),有畲族先民从广东凤凰山迁出,进入福建省罗源,定居于起步、乌坑等地。有关族谱、史料等记载,唐僖宗光启二年(886),有盘、蓝、雷、钟四姓计三百六十余口自漳州的漳浦县赤岭乘船北上,中途盘姓一船被风刮漂不知去向,其余在连江马鼻道上岸,后徙居罗源大坝头(今起步镇黄家湾畲族村坝头自然村)。
喜欢青街的风景这边独好
清晨,当第一声清脆的鸟鸣,唤醒古老恬静的青街。纯朴的乡民便从睡梦中醒来,打开古屋的木门,让亘古不变的阳光穿越百年的厅堂。
人们从李氏大屋、池氏大屋走出来,站在睦源桥上听水声潺潺。
此桥因跨睦源溪而得名。三溪汇集桥下。睦源桥也因此成为青街通往外界的交通枢纽:过桥往南可达苍南,西去是泰顺,向东走则是平阳县城的方向。
“樟抱梅望梅止渴,桥架亭坐亭乘凉。”睦源桥西南侧有“樟抱梅”的奇观:老樟树温柔地抱着一株梅树,就如慈爱的老者呵护着孙辈。
在睦源桥上眺望双合殿。只见它面对月山,背倚笔架山,飞檐翘角,金龙盘柱,精雕细琢,气势非凡。
周边是十里竹海,莽莽苍苍。云雾弥漫时,愈显迷离而幽远;云雾散去,则有千万条霞光穿过竹林,形成万千光晕,懒散地幽幽地在林间流溢,无论阴晴圆缺,总不失诗情画意。
“一天两潮水,一年四季笋”。相传青街西面白云山应潮潭曾有过渔舟出海的神话,在遥远的年代,东海的潮水是否经过鳌江涨到这里来,已无法考证。但“一年四季笋”却是千真万确的。这里四季分明,植被丰富,不仅季季、月月有鲜笋,而且还有腌的、晒的笋制品。清明前后,是笋市,青街满街都是笋,卖笋的、买笋的,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踏着青石板,伴着悠远的时光。空气也有溪水的甜和竹子的清香,远离城市的喧嚣,走进了古老,也走进了宁静的内心。
在柿子树下,酌饮一杯温热的拿铁,四周尽是醉人的绿,抬头望去,湛蓝的天空点缀着零散的几颗鲜红柿子,静享色彩的碰撞,现代与自然的交融。
喜欢青街的文化源远流长
当夜幕低垂,华灯初上,青街越发妩媚,灿若星辰,光亮照人,映照着古老水乡景如画,古老建筑身披霓虹羽衣,熠熠生辉,仿佛一眼千年,梦回唐宋。
畲族男女身着绣艺精妙,针法繁多,绣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农舍车马以及传统的几何形图案的传统服装,成群结队,齐集广场,通宵达旦盘歌对歌。
畲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唱山歌是畲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社交往来,以歌代言;生产劳作,以歌为乐;招待宾客,以歌言欢;男女相恋,以歌为媒;喜庆吉日,以歌作贺;丧葬祭祀,以歌当哭。无论是男女老幼,不管在田间山头,即兴编唱,纵情演绎,抒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星夜下,一双凤凰盘旋而上,清亮的凤鸣响彻夜空,这是今年青街“三月三”的出圈节目。青街畲族乡每年都会联合举办系列三月三传统节目、畲族传统婚嫁、畲族传统祭祖、传统服饰制作、对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乡村民俗体验活动,为广大居民和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盛宴。
青街的乡民热爱生活,总能把平凡的日常过得精彩纷呈。
缓慢的节奏,孕育出精美绝伦的艺术。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阳漆器在青街已有百年历史,制作技艺复杂。用天然生漆、陈年瓦灰、夏布,经过数十道工序,耗时两三年,制作出来的作品庄严美观、保存年限长,收藏价值高。
一雕一刻入木三分,一字一格规矩端正。心正刀正,如琢如磨,承文载道,溯源寻根。
平阳县青街乡木活字印刷术也是一绝。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古代活字印刷的传统工艺,原汁原味,是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的最好实物明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价值,同时深受民众喜爱。
喜欢青街的美食抚慰人心
畲族乡民朴实、热情、好客。每逢客人光临,主人必泡上一杯清茶招待,主人一般要冲两次,他们说:“喝一杯是无情茶”“一杯苦,二杯补,三杯洗洗肚”。喝茶,一可消疲止渴,二可养神补身;清茶待客,表示诚意和良好祝愿。畲民很重视植茶,有“畲山无园不种茶”的谚语。除此之外,还会用丰富的美食加以款待。
乌米饭
平阳青街乌米饭制作的传承技艺,被列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糯米糍
过去,凡农历过年、中秋、重阳、冬至等节日,均做糯米糍过节。长辈们生日要做糯米糍,贵客来时,亦做糯米糍待客,现在极少。
磨豆腐
磨豆腐味鲜,营养好,常作菜肴待客。
红酒
畲族所饮红酒,是将自产糯米浸胀蒸熟,拌红曲加凉水发酵而成,酒色紫红,故称红酒。过年、过节、平常待客,家有订婚、嫁娶、寿辰等喜宴,均以红酒待客,各种祭祀作祭酒;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平时亦以红酒作营养饮料。
竹笋
千百年来,笋一直是人们席上珍品,属纯粹的绿色食品。其吃法众多,或清汤、或红烧、或油焖、或清蒸、或糟烧……吃腻了鲜笋,笋干、咸笋等则是别具风味。笋质肉甜味美、嫩脆可口,富含磷、钙、铁,具甘凉舒郁、开膈消痰、清肠健胃,利九窍、通血脉,降浊升清、降血压的作用,是馈亲赠友的佳品。
番薯粉丝
由番薯淀粉制成,这种番薯粉丝烧熟后,用筷子夹起一条甩到壁上,若粉丝能粘在板壁上不掉下来也不会断,就说明其质量是上乘的。如今,番薯粉丝已成送人礼品。
溪鱼
溪鱼干是利用鲜捉到的溪鱼,剖杀挖净鱼的内脏,然后放入清水反复冲洗后,放到铁锅烘干,加以熏蒸,再用文火烘焙而成。以前,在睦源溪、青街溪、东坑溪都能用钓竿钓到很多的溪鱼,除鲜烧、红烧可口,人们往往会把它制作成溪鱼干,用竹筒或陶瓮盛装密封,贮藏起来,待日后慢慢地食用。
水豆腐
将水豆腐拌以葱、生姜等作料,就可以吃了,又鲜又嫩入口即化,风味特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