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着“豹皮大衣”,露出利齿和尖爪,一脸“奶凶奶凶”的小家伙,被捕兽夹夹住腿部趴在地上无法动弹。若不是“虎落平阳”被路人发现,它还是近年来极其少见的易危物种,名叫豹猫。
就在11月17日,市民孔先生发现了一只豹猫在野外被困。在乐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帮助下,这只豹猫成功脱困,并回归大自然。
帮助豹猫脱困发现豹猫的孔先生是一名户外徒步爱好者,11月17日上午,他打算从黄坦硐村沿着古道到玛瑙村徒步,这条线路他也是第一次行走。
正沿着古道在山脊上徒步时,路边突然一阵晃动,引起了他的注意。走进一看,发现路边有一只似猫似豹的动物,体型比猫大,又比豹小,身上仿佛披着“豹皮大衣”,又有着尖牙和利爪,样子“奶凶奶凶”。而这个动物的处境也不太妙,它的爪子被捕兽夹夹住,无法挣脱,躺在原地束手就擒。
看着孔先生靠近,这小家伙又有点受惊,不断朝着他“张牙舞爪”。“虽然看起来像家猫,但野性十足,肯定是一只野生保护动物,要想办法救它。”孔先生心想,但手头没有工具无法贸然靠近,只好拨打行政服务热线求助。
孔先生的求助电话,很快转到乐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森保科。工作人员闻讯,立即联系金太阳动物保护组织的志愿者上山开展救助,同时也将孔先生拍下的照片传给温州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所所长张永普教授求证。
经过张永普鉴定,这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很快,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都达到了豹猫所在位置。通过近距离检查后,他们判断豹猫身体状况良好,除了爪子被捕兽夹夹住外,并没有明显外伤。
原本志愿者携带了日常处理野猫的工具,但在凶猛的豹猫面前,这些工具都派不上用场。无奈之下,志愿者先是用网兜兜住豹猫,然后用手持夹打开捕兽夹。等捕兽夹一打开,志愿者打开网兜,豹猫很快速地挣脱开,在志愿者面前一闪而过,消失在路边山林里。
“我们爬了这么久的山救了它,没想到它招呼都不打就走了。”志愿者还打趣道。不过,他们也提到,这是第一次在乐清野外见到豹猫,能见到已是幸运至极。
“困住豹猫的捕兽夹,其实是不准在野外私自放置的。”工作人员称,擅自使用捕兽夹捕猎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情节严重或者伤害到人,还可能违反《刑法》。寻找捕兽夹主人无果后,他们将捕兽夹收了起来,准备作为警示教育展示物来展示。
温州是豹猫栖息地之一“通过红外相机自动监测在温州地区的泰顺、文成、苍南、永嘉、瑞安、乐清等地均有一定数量的记录,分布较广,但近距离目击豹猫活动还是非常难得的。”张永普教授告诉记者。
据了解,豹猫在中国也被称作“钱猫”,因为其身上的斑点很像中国的铜钱。豹猫还是夜行动物,通常以鸟类、鱼类、爬行类及小型哺乳动物为食,是小型哺乳动物食物链的顶级物种。豹猫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也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易危(VU)等级。
虽然这只出现在眼前的豹猫有些“落魄”,但它也算是“鼎鼎大名”。古人通常以狸指代豹猫,《庄子•逍遥游》和《庄子•秋水》都提到了狸,强调的都是豹猫善于捕老鼠。
上世纪80年代之前,豹猫曾经在温州分布广泛。豹猫的体型比家猫略大,活动规律与家猫相似,晨昏活动较多,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林间草丛及村庄附近,以鼠类、兔类、蛙类、蛇类、小型鸟类、昆虫等为食,有时也潜入村子盗食鸡、鸭等家禽。豹猫体型最大的有十一斤,一般也有七八斤重,因为偷食家禽,豹猫还被称为“偷鸡猫”,除了交配季节外,豹猫一般独处在树洞、石缝、岩洞当中。
此外,豹猫皮极具经济价值,加上豹猫骨是一种名贵中药,因此遭到大量捕杀和买卖,而后期数量大减与大量捕杀以及栖息地环境被破坏和恶化相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