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量超饱和、通行超负荷,位于G15沈海高速瑞安市附近的三都岭隧道,一度是全省最堵的高速隧道,被过往车主称为“伤堵岭”“魔鬼隧道”。
但这条昔日的“最堵隧道”,如今的事故量却从日均21.3起骤降至2起,全年100多天零事故,是怎么做到的?
一条道
通过科技精准调控流量
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11条北南纵线之一,连接浙闽两省的“经济大动脉”,G15沈海高速全长3710千米。而位于沈海高速温州段(俗称甬台温高速)的三都岭隧道,长不过1740米,却一度天天出车祸、日日有拥堵。
“隧道设计流量只有2.5万辆,如今日均超6万,节假日更是达到9万多辆。”温州高速交警六大队大队长徐海宏介绍,流量超负荷,导致隧道日均事故量达21.3起,碰上长假,更是高达40余起。
据测算,三都岭附近一个车道出现事故,整个通行效率将会降低70%,高峰时期拥堵每延长1分钟,后方缓行长度就增加500米。在当日事故量超过40起的时候,三都岭附近一度曾有堵车长达9个多小时的记录。
流量调控,自然成了破题的关键。
为让流量预警真正“一步到位”,温州高速交警携手甬台温公司在隧道南洞口设立“警企先锋岗”,打通多方数据建成大流量管理平台,实时监测路面流量,为交警下达管控措施提供精准的信息支撑。一旦隧道附近出现拥堵,高速交警就可以根据情况调整流量,引导沿途的高速进出口车辆。
目前,三都岭隧道路段已完成监控全覆盖。有了科技的加持,以前需要靠人力发现的事故警情,如今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在高速交警的力促下,爆闪灯、车道指示器、语音喊话系统等一一出现在甬台温高速沿线,可以随时根据流量进行引导和预警。
作为市域交通的“咽喉要道”,三都岭隧道还呈现早晚“潮汐”大流量现象。除了研发精准预警系统,同时出台高峰期“限货禁行”措施,通过综合治理,隧道交通事故量断崖式下降,通行率同比提升20.1%,交通管制减少32.4%,交通最快恢复时间缩至6分钟。
一群人
守护者个个都是“跑男”
在没有系统性治堵经验借鉴的情况下,过去想要快速发现警情,就只能“看、听、闻”,“就是看汽车尾灯、听刹车声喇叭声、闻急刹的焦味和汽油味。”2017年5月,温州高速交警六大队成立三都岭专项治堵小组入驻隧道,由应颂书牵头治堵。
窄窄的两车道,一发生事故势必拥堵,警车往往被车流堵在事故后方。为了更快抵达现场,“跑”是应颂书和战友们日常的工作状态。“高速警情处置一定要快,我们这里个个都是‘跑男’。”应颂书调侃道。
快的前提,是对所有路段了然于胸。
“从温州南至分水关共75公里的高速路段,只要报出公里数,我基本都知道具体位置和周边环境。”在这一路段奋战了19个年头,应颂书对高速路面的熟悉程度,让他在遇到突发时,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
去年8月,为了让即将陷入昏迷的驾驶员保持清醒,登上事故车的应颂书不断“咆哮”式呐喊。现场视频在网上流传后,他也被网友称为“咆哮哥”:“最凶的语气,说着最温暖的话。”
“驾驶员报警的时候,只说自己在G15高速1793附近,我马上判断出来那里是平阳和萧江出口的两个隧道之间。”应颂书介绍,他一边通知同事监控巡查,一边出警寻找,仅4分钟就找到了出事的半挂车。
除了自己熟稔,应颂书还传授新警快速适应大流量管理,将警力分时段、分点位、分批次进行科学布点。经过两年不断深入治理,三都岭隧道路段90%的警情实现3分钟内撤离。
一张网
高速路网越织越密
三都岭隧道由堵变疏,一定程度上见证了温州高速路网的发展历程。
2003年12月31日,全长156公里的甬台温高速温州段全线建成通车。至此,G15沈海高速公路得以全线贯通,甬台温高速的车流量逐年增长。
除了是省域交通要道,三都岭隧道还是温州市域出行,前往南部六个县(市、区)的必经之路。双层流量压力叠加,让设计流量仅有2.5万辆的三都岭隧道,就成了这段高速上的“中梗阻”。
“三都岭不再拥堵,温州高速路网的完善起着决定性作用。”温州高速支队副支队长吴昌寿介绍。
2020年12月,文泰高速通车,让两地驶入发展“快车道”的同时,也分流了经三都岭隧道前往文成、泰顺等地的车辆。
2022年5月,随着瓯江北口大桥正式通车,浙闽粤沿海大动脉——甬莞高速公路实现全线通车。这条与甬台温高速平行的交通大动脉,让众多长途货运车辆多了选择。根据统计,甬莞高速通车后,每天有近5000辆货车被分流,大大减轻了沈海高速的流量压力。
总里程数648公里,从全省倒数第三一跃成为全省第二,这是截至今年7月,温州交出的高速公路里程成绩单。更可喜的是,甬台温高速扩建工程也已经开工推进。
纵横交错的高速路网,映照出温州发展的决心、底气和机遇。
如今的温州城,在海陆空交通的血脉伸张中不断拔节生长,它的未来值得想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