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风鹤唳,夜月啼鹃
万里长空闻鹤啸,一派笙歌接芳魂
2023年10月5日上午,一场隆重而又庄肃的陈钦明先生追思会在腾蛟镇凤巢山边村举行。
悼念海洋生物学家、加拿士国家科学院高级资深研究员(科学院院士)陈钦明先生。
到场参加追思会的有政府官员、科研单位代表、温州大学、腾蛟教委、水头小学等学校代表、台湾亲属、越南中国商会及国内外商会代表和亲朋好友等八百多人。
灵台
追思会场设于陈家祖厝“打铁店”后院,翠竹掩映下的灵台,上方是“陈钦明老先生追思会”的横幅,后面供桌上陈放着老先生的骨灰盒,上方黑纱布上悬挂着陈老先生的遗像。下面是两排花圈,两旁墙上挂满了白纸黑字的挽联。敬送挽联的有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上海瑞金医院副院长及国内外商会会长。敬送花圈的有中国科学院海洋藻类研究所、县各级政府部门、温州大学、腾蛟教委等单位,水头、腾蛟、凤卧等侨联,越南中国商会、常熟和东莞浙江商会等等。
陈老先生遗像
灵台前方院墙上张贴着几十幅照片,记录并展示了陈老从小到大到老的成长过程,从祖国大陆到台湾到加拿大人生经历,从山边小学到温州师范到台湾师大,最后远涉重洋到加拿大深造的求学生涯,还有他和国内科研单位进行学术交流,为中国海洋生物学所作的贡献。一步一个脚印,图片涵括了陈先生求学的艰辛,卓越的成就以及思念亲人、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
追思会由原平阳县人大主任白植俊致词,概述了陈老先生的生平和为祖国所作的贡献。然后,陈钦雄先生代表亲属表示答谢。整个丧礼的过程简约而不失庄肃。
追思会结束,最后的丧礼是按地方的传统风俗,送陈老的灵灰上山入土。灵车开路,哀乐齐奏,紧随其后的有接引陈老的金童玉女纸人,为陈老建的冥宅,供陈老在冥界用度的金山银山,还有不计其数花篮花圈。送行队伍排列一里多长。所经之处,万人空巷。
“魂兮归来,异方不可以亲。”陈老卧痾时,陈钦雄先生曾探询于榻侧,归里后遵兄长之嘱,于山边购墓圹一座,俾先生得以魂归祖祠,安于故土。
大垟山下
陈先生1944年在本地小学毕业后,十四岁入温师学习。1948年,弱冠东渡,随姨公苏步皋赴台岛,考入台湾台北国立师范大学生物科学系。1959年赴加拿大,考取新勃郎斯维克大学研究生。1965年获海洋生物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陈先生留校任教,从讲师到教授到博导,先生朝乾夕惕,终于学有所长。1975年,陈先生高就于加拿大国家科学院北大西洋研究院,任首席研究官。1980年,他的藻类卡拉胶提取工艺技术获加拿大、美国的专利,并获得加拿大科学院科技奖。1995年,陈先生晋升为加拿大国家科学院高级资深研究员(即中国的院士)。
笔者数月前与陈老先生结识于温州侨信公司(水头)。几次交谈,深为陈老家国情怀所感动。陈先生弱冠东渡,此一去,关山难越,重洋难涉。但他始终胸怀楚囊之情,赤子之心。身居海外,心悬故国。先生功成之年,适逢动乱之秋,每思报恩祖国,却投效无门。直到改革开放伊始,素愿方酬。1978年7月,他应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之邀,得以回国访问,并回归故里探亲。自此后,他几乎每隔两年就回国参加学术交流。
陈先生的研究方向是海洋生物学。1979年,他参与筹办中国生物藻类第一届(武汉)学术代表大会。此后,他又相继于1982年与1984年参与筹办中国生物藻类第二届(青岛)和第三届(南海)学术代表大会,可以说,中国生物藻类的研究自他始,老先生厥功至伟!
陈先生先后与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所、南海汕头海洋研究所开展海洋藻类生物研究,并被两所分别聘为客座教授。2016年,他向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捐赠了毕生的研究成果。
在追思会现场,笔者看到了陈老在平阳中学作报告的照片,也看到了他在母校凤巢小学(前身是山边小学)和戴红领巾小学生在一起的照片。在与陈老的一次交谈中,笔者劝陈老回归故里安度晚年,陈老显得有点无奈,他告诉笔者,膝下尚有一个脑瘫的女儿需要他看顾。一位九十多岁老人,还要操心子女,令人哑言。父母之恩,如高山大海。诚可谓也!陈老是一位科学家,但他首先是一个普通人,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山边人。
后来,笔者与老先生几乎无所不谈。在谈到中美关系时,老先生说到美国航母在南海惹事,显得很认真,他说:“我们不必与美国硬碰硬,在南海上,我们可以用小渔船去对付他们的大航母,他们给我们惹麻烦,我们给他们生事端”。听了他的言论后,先不论此方法是否可行,首先让我感到他对美国的不满,对祖国的关切。其次,让我觉得,先生是一个直率的童真老人。
陈老于鲐背之年依然深怀莼鲈之思,九十三岁高龄仍回故乡,不幸回程时,在加国下机后,失足而致旧病复发,经救治无效而仙逝。
落叶归根,魂归故里。华夏古国,山边故土,大垟山下才是先生的长眠之地。安息吧,陈老先生!祝您冥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