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进一步推动我市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增供给、提效能、上水平,我市印发《温州市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努力将温州打造成为一座生活便捷、配套齐全、群众满意的幸福之城。
苏巧将 摄
根据《行动方案》 我市将持续推进社区5-15分钟生活圈建设,建成一批示范性城镇社区,到2025年,中心城区基本实现社区“一老一小”基础服务全覆盖;行政管理、卫生、文化、商业、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覆盖各县(市、区)30%城镇社区。
《行动方案》将通过七大重点任务,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一起来看↓
在补齐老年生活服务设施上 《行动方案》提出,全面开展“机构跟着老人走”行动,以1万名常住老年人为单位,建设300张以上养老机构床位,确保每个老年人能就近就便入住养老机构。
严格落实新建小区配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要求,通过新(改、扩)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置居家养老服务用房,不断完善社区助餐、助医、助巡访、助智能化和日间照料、文化娱乐、老年教育等服务功能。
大力推进老年食堂(邻里食堂)建设,依托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餐饮企业等开展多元助餐服务,保障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在优化儿童友好服务场景上 《行动方案》提出,全域提升普惠学前教育学位数量,全面提高幼儿园学位覆盖率,到2025年,通过实施普惠幼儿园标准化提升工程,城镇社区常住人口每千人拥有学位数达到15个以上,实现全域城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完善托育服务体系,鼓励各类主体举办普惠性托育机构,探索发展社区托育服务,引入专业托育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
在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功能上 《行动方案》提出,推进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站、点)为主体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探索制定家门口综合服务设施指导标准,鼓励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打造功能复合、各具特色的家门口服务品牌,到2025年,城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70%。采取“一点多用”、服务叠加等方式,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菜场等升级转型中,嵌入居民日常所需服务功能。
在拓展体育健身空间上 《行动方案》提出,盘活城市“金角银边”,支持利用屋顶、高架桥底等城市低效空间建设健身步道、健身路径等健身设施,加快推进社区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建设,鼓励在商区、园区、厂区等嵌入设置专业体育健身设施,到2025年,各县(市、区)至少30%城镇社区均建成1个体绿结合、功能复合、普惠便民的体育设施。
在丰富文化生活体验上 《行动方案》提出,综合运用旧改和新建多种方式,增补幸福学堂、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室、文化礼堂等社区文化设施。以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等“五有”为基本标准,到2025年,全市30%城镇社区须建成一个以上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等“三型”于一体的文化礼堂和“家门口的文化小站”。
创新推进城市书房等新型共享阅读空间建设,依托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支持实体书店创新发展,打造集阅读、交流、休闲于一体的文化体验中心,力争到2025年底,主城区城市书房15分钟实现全覆盖。鼓励整合利用现有的公共基础设施,打造以文化礼堂、幸福学堂、城市书房、文化活动室等为基础的文化综合体。
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上 《行动方案》提出,进一步增加基层医疗服务供给,按照每个街道或3万到10万居民区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为0.8万到1万的居民区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
依托数字化、智能化辅助诊疗和信息采集等手段,在未来社区开展智慧健康站建设,推进医防智能融合,建立老年慢病数字健康服务新体系。推进医养深度融合,结合老年服务设施打造“智慧健康小屋”。
在强化服务设施建设运营保障上 《行动方案》鼓励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提高物业管理覆盖率。结合城市更新推动社区服务设施达标建设,鼓励存量低效用地和疏解腾退资源优先改造用于社区服务。在确保安全规范前提下,支持市场主体可租赁普通住宅设置社区群众服务网点。
此外,我市还将通过加强财税金融支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推进工作机制,保障《行动方案》有效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