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日,一位母亲带着女儿来我院门诊就诊,母亲见到医生就表明自己女儿最近看不清东西,家人认为是近视导致的,就带去眼科门诊就诊,但是在做完一系列检查后并未发现任何异常。在医生的建议下,他们带着孩子来我院就诊。但是这位母亲认为自己女儿小园(化名)才七岁,应该不会出现心理问题,也仅仅抱着咨询的心态带着孩子来看看。
在医生问诊的过程中,小园妈妈提到,小园还有一个弟弟,是半年前出生的,半年来家里人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弟弟身上,一家人对小园的关注有了明显的减少。不久前,小园便开始说自己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成绩明显下降,走路也总是磕磕碰碰。小园妈妈以为是孩子近视,就带小园去看了眼科。最终,结合小园的病史、临床及检查检验,医生给出了“分离转换障碍”的诊断。
分离转换障碍以往称“癔症”、“歇斯底里”。周围人会觉得患者症状具有离奇表演性,像是装的病。 癔病是一个了不起的乔装能手,也可以说是位万能模仿工匠。
什么是癔症呢?
癔症是由心理压力、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等精神因素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癔症常表现为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分离症状是过去经历与现在环境认知完全或部分不相符。转换症状是指精神刺激引起情绪反应,然后出现躯体症状,之后情绪反应消失,这时的躯体症状就是转换症状。癔症性视力下降是癔症转换症状之一,占癔症总数的0.44%,患者表现为视力突然下降,甚至失明,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癔症性视力下降有哪些原因和表现?
癔症性视力下降是大脑皮层受到刺激后导致的非器质性眼部运动或感觉障碍,是一种心因性疾病,易发生于性格内向、情感脆弱敏感的人群。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受周围环境、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而更易患病。癔症性视力下降往往因发病突然、病情严重或短时间内无法找到器质性病因,引起患儿及家长的精神压力。临床中,癔症性视力下降也常常误诊,检查花销巨大,可能予以不必要的药物甚至有创性治疗。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压力增加,儿童癔症性视力下降的发病呈升高的趋势。
如何做好癔症患者的护理?
在癔症的护理中,所有参与治疗和护理的成员及应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共同执行治疗护理计划。癔症性眼病的患者,让其明白功能障碍是短暂的,选择适当时机,结合检查的正常结果,使患者相信其障碍并非器质性病变所致。 在暗示治疗时,应加强言语、视觉性训练,让患者看到希望,并针对其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加强心理疏导及个性教育。对于康复期患者,要使其认识和正确对待致病因素和疾病性质,克服个性缺陷,使得患者确信这种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带动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体现自身价值,增强治病信心;鼓励患者参加康复训练,以利于身心康复,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理解患者的痛苦和困境,既要关心和尊重患者,又不能过分迁就或强制,在患者发病时,做到既不过分紧张恐惧,又不厌烦回避,这样才能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