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经济的繁荣程度被看成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说起我市的夜经济,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去年飞云江五桥火爆的场面。然而时隔一年,五桥夜市快速“降温”,犹如昙花一现,给人留下的只有美好回忆。那么,五桥夜市沉寂的原因是什么?我市“月光经济”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时隔一年,记者再次回访五桥夜市。
夜市回访,热度减退后有点冷清在飞云江五桥北岸引桥一侧,曾经热闹的飞云江堤顶步道和滨江大道礁石段,已看不到火爆的场面,在堤顶步道内侧,摊位上的座椅、板凳被篷布盖住,现场看不到摊贩。
在另外一侧,曾经划定的“烧烤区”内,空旷的场地显得冷冷清清,一台落满灰尘的烧烤车孤零零地停放在角落里。
顺着滨江大道往西走,记者碰到了仍在此坚守的两家经营户。窦满意是最早一批在此摆摊的经营户之一,售卖果茶、蛋糕等食品,生意最火爆的时候,她家的经营场地内根本坐不下人,游客需要排队购买。因生意火爆,坚定了她在此常驻的想法,添置了固定的“集装箱”店等设施。“现在人流量下降了90%,冷冷清清,那些小摊小贩都不来了,我们还在坚持。”窦满意说。面对日益冷清的夜市,她苦笑着称自己要做五桥最后的“守桥人”。
相邻不远处,经营户郑女士也在咬牙坚持,她家的营业额相较于去年呈断崖式下降。“以前这边一共有9家经营户,现在只剩我们两家了,也算坚守到最后了。”她说。
今年6月份,五桥夜市并没有随着气温的上升而回暖,人流量大不如前,摊贩们走的走、搬的搬,留下来坚守的经营户少之又少。对于五桥夜市热度回落,游客们褒贬不一。“之前摆摊的档次太差了,光热闹是没用的,大家走马观花逛一圈就不来了。”游客刘女士说。“我觉得这个有利也有弊,人流量少了,安全、环境卫生等问题会减少,但是经营户也待不下去了,都搬走了。”游客单女士分析。
部分游客认为,五桥网红打卡点的热度不是在消退,而是在回归本位,相较去年红极一时的杂乱,他们更希望这边能有一个安静、祥和的秩序。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五桥的热度跟机车爱好者有很大关系,之前滨江大道四期刚建成时,夜间很多摩托车发烧友在此聚集,逐渐带动了夜市的兴起。如今,“摩友”们转移到了中塘河,“五桥夜市”也冷清了许多。
由于消费群体转移,不少五桥夜市的经营户也转移到了中塘河摆摊。在宽敞的万松东路上,每隔一段都会预留出“规划尚未建设道路”的接入口,这些“半岛”为摆夜摊提供了难得的空地,整条道路两侧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夜市群。
“这群摩友去哪我就去哪,这边离市区远一点,而且深夜也不会影响到周围住户,所以我们也搬到这里来了。”在万松东路中塘河附近经营夜市的曾清斌说。
“我们做一些咖啡、红茶之类的饮品,五桥那边太卷了,每家店里什么都有卖,竞争太激烈了,所以我们搬到这里来了。”经营户蒋女士告诉记者。随着像这些有特色的夜摊经营户不断转移,也进一步加剧了五桥夜市“降温”。
鱼龙混杂,夜市缺乏规划定位调查中记者发现,无论是五桥夜市还是中塘河夜市,人流量、规模等方面跟真正的“市集”还有差距。那么,五桥夜市“降温”带来哪些启示?我市的夜市经济发展之路又在何方?
走访中,不少经营户分析,由盛转衰一个重要原因是五桥夜市是当时自发形成的夜市,缺乏规划定位。“我们主打的是小资情调。但去年最火的时候,什么臭豆腐、烧烤都在那里摆摊,结果顾客受影响都不来了。”一位经营户抱怨。
不少经营户还表示,他们心目中的夜市,应该是干净整洁的环境,各有特色的商户,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消费。“我们喜欢做得文艺范一点,会比较看重卫生和管理方面。”夜市经营者陈女士说。“集市和地摊形式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说这边在喝咖啡,旁边在卖衣服,肯定不合适。”另一位夜市经营者说。
不少前来游玩的市民也深有体会,觉得夜市不仅仅只是设摊经营,更应该有文化底蕴或亮点特色。“夜市也需要一个文化依托,这样才能走长远,像忠义街那种,有文化气息的,大家都喜欢去。不能搞得什么都卖,没有一个准入门槛,档次就会降下来,来一次就不想来了。”一位游客说。
自发形成的夜市,鱼龙混杂,具有先天定位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能够及时介入,加强管理,通过组织相关夜市活动,对经营品类、消费能级进行划分区域,引导夜市经营户按需入驻。
多头管理,经营户盼管又怕管夜市管理涉及的部门较多,包括属地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市监、交警、环保等,对于尚处于萌芽、无序状态的夜市,各个部门管理出发点都是好的。相对于怕管,经营户们更希望部门能够帮他们一把,多组织一些集市活动,把该管的管起来。
夜市经营户蒋女士告诉记者,她在中塘河附近经营,也经常会遇到相关部门前来劝导。“管是肯定要管的,但不要管得太紧了。比如说我们在路边摆摊,在没有影响交通的前提下,适当允许我们摆。”她说。
采访中不少商户向记者介绍,温州不少县(市、区)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外摆”活动扶持政策,记者也查找了相关信息。据了解,6月15日,鹿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鹿城区“外摆位”活动的实施意见(试行)》征求意见,鼓励各街镇综合考虑市民需求,利用自有空间、待开发闲置用地,设置临时便民疏导点,以及后备箱市集、早市、夜市等新型业态小微集市,打造更接地气的特色消费场景和灵活创业就业市场。
去年,我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也提到了“开展夜间经济试点”。期待我市相关部门能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更多的夜市经济扶持措施,加强引导和管理,释放夜市经济活力。据悉,近期锦湖街道将开展五桥网红夜市大庙会活动,精心打造“温州月光经济带”示范点,擦亮城市夜文化名片,让夜间经济有活力又可控。
6月11日晚,我市在东外滩青春公园举办文化夜市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游玩,对于这一举措,很多夜市经营户非常赞同。“希望能多多支持我们夜市经营户,多组织这样的集市活动。”夜市经营户周海滔说。“希望政府能更好地引导夜市经济的发展,为我们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一位年轻的经营户告诉记者。
【编后】无论是五桥夜市还是现在的中塘河夜市,离群众期盼的“月光经济”还有很大差距。如何让“小个体”迸发“大能量”,考验着部门管理这双“隐形大手”。
让夜市经济健康“成长”,实际上也是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公共资源保障效率的过程。在“放”和“管”之间寻找到“治慧”之道,这也是政府相关部门需要解答的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