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55|回复: 1

鹿城又一历史文化街区全新亮相!约!约!约!

[复制链接]

765

主题

0

回帖

383

积分

老蟹

积分
383
发表于 2023-4-28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风雅墨池坊,千年东瓯王。4月28日,墨池坊、墨池公园、东瓯王庙经过9个月的改造提升将全新亮相。

微信图片_20230428081607.png

△墨池坊民居 


  墨池坊一带,是温州古城瓯越文化重要核心区。墨池坊是北宋温州知州杨蟠规划的三十六坊中,最脍炙人口的坊巷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千年名池墨池是历代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相传书圣王羲之曾在此临池洗砚。明清时期,墨池坊有玉介园、瓯隐园等名园,曾是镇台衙门、瓯海关监督府等所在。这一带还建有纪念温州人文始祖驺摇的东瓯王庙。

  

     经过此次改造提升,墨池公园重点梳理提炼了王羲之、谢灵运、冒广生等人文先贤文化,打造了“一园六景”文化景观。尤值一提的是,东瓯名贤广场(原东瓯王庙广场)经过修整,与墨池公园连成一体,展示东瓯人文始祖文化轴线。

微信图片_20230428082505.jpg

五一期间,墨池公园还将举办系列展示活动,小布带您先睹为快。


01
瓯隐寻踪


  瓯隐园为民国名士冒广生的居所。冒广生对温州文化事业发展深有影响,他把温州南戏和永嘉学派的学术合称为“二霸”,彰显了南戏的历史地位。

微信图片_20230428082508.jpg
△瓯隐



  门口匾联“瓯隐”二字,出自晚清剧作家、诗人,“花信楼主人”洪炳文关于瓯隐园的描写,书法家张如元先生书。门口楹联为:华盖东瞻,想跨鹤仙人,九转炼丹成矣;墨池西指,问抚鹅道士,六朝遗迹湮无。此联概括了瓯隐园的地理方位、历史典故,由冒广生亲题于瓯隐园,今人书法家何元龙先生书。
  
  冒广生,江苏如皋人,也是瑞安黄家黄绍第的女婿。民国二年(1913),冒广生出任瓯海关监督。因玉介园旧址就在瓯海关关署东侧,所以他修葺园内屋舍,以作关治文书之所。后来,冒广生又重新营建园林之胜,取名为“瓯隐园”以作居住处,取书斋名为“疚斋”。园内曲径通幽,有山有池,有台有阁,有亭有榭,还有“王谢祠”“诗传阁”“秋爽台”“藏春洞”“苍雪径”等多处胜迹佳景,全园以水为胜。

微信图片_20230428082510.jpg
▲《永嘉诗人祠堂丛刻》



  冒广生还在关署西首建造“后戏彩堂”和戏台,常聘请戏班演出,迎母亲来安度晚年。1915年,他又建“永嘉诗人祠堂”,以祀谢灵运以来历代诗人及宋代以来郡人之能诗者。


02
右军洗砚


  明万历《温州府志》记载:“墨池,在墨池坊,王右军临池洗砚于此。”明代温州进士叶式在《墨池记》中写:“右军刺温,多惠政。政暇,辄复临池以适其情”。这便是“墨池”的由来。

微信图片_20230428082513.png

△墨池


  温州山水,让晋代大书法家、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王羲之流连忘返;传说王羲之曾在这里临池洗砚,每当春天来临时,蝌蚪滋生,人们便能在池中看到墨点。北宋大书法家米芾也曾慕名到此,写下“墨池”两字挂于池上。两位大书法家为同一处“墨池”留墨,难能可贵。


03
玉介遗风


  园林是文人雅士平衡庙堂之劳、寄情山水之间的媒介。明代,这是成为温州名园之首玉介园所在。玉介园为英桥王氏王叔果、王叔杲兄弟所建,初创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万年五年(1577)落成。该园占地约十亩,遍植松竹槐柳、橘柚兰芙,因介在华盖山麓太玉洞天之西而取名玉介园。明代状元、著名学者焦竑曾亲至目睹,品评其为“擅一方之胜”。

微信图片_20230428082516.jpg

△玉介园文化展示馆



  玉介园门台楹联:诗书执礼;孝弟力田。意为只有读书才会遵守礼节,自觉做到孝顺父母尊兄爱弟,安居家园,务农耕作。


  “最景园”是明代玉介园的橘园,取自苏东坡的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明代此处多种植橘树,又称橘圃。说起来,世界上第一部柑橘类专著——《橘录》就诞生在温州,由南宋温州知州韩彦直所著。唐宋元明清以来,温柑皆为朝廷贡品。



04
戏彩娱亲


  墨池公园园中有院、院中有亭,最有名的亭子就是“戏彩亭”。“戏彩”取自二十四孝中有老莱子戏彩娱亲的故事。温州历史上曾三次兴建戏彩堂:

微信图片_20230428082518.png

△戏彩亭



  最早“戏彩堂”,是北宋温州通判赵㞦迎养其父赵抃在郡署建造的。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谥号“清献”,衢州人。赵抃有“铁面御史”之誉,是“包青天”的原型之一。赵抃入住后,作诗赞云:“我憩堂中乐可知,优游逾月竟忘归。老莱不及吾儿少,且著朱衣胜彩衣。”北宋文学家苏辙特意为赵抃父子写了一首《寄题赵㞦承事戏彩堂》。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时任温州府同知梁恭辰,仿照赵㞦的做法,迎其父、楹联学开山之祖梁章钜来温就养,亦筑“戏彩亭”一座,作为演戏娱亲之用。梁章钜亲自为戏彩亭写下一副对联:舞彩又成亭,故事远惭清献德;逢场凭作戏,正声合补广微诗。

微信图片_20230428082520.jpg

▲冒广生(右一)与家人在瓯隐园合影。



  民国二年(1913),瓯海关监督冒广生,在关署西侧建“后戏彩堂”,将其老母从如皋接来孝养。温州地方昆剧班“新同福”“新品玉”和京班“翔舞台”等均曾在此演出。“后戏彩堂”两旁也有一副对联:底事干卿, 风吹皱一池春水;多情笑我, 浪淘尽千古英雄。根据冒广生与家人在瓯隐园合影,建筑单位重新还原了戏彩亭,来记录这段前尘往事。



05
王谢风流


  温州自建郡以来,为太守者多有名贤。王羲之与谢灵运可以说是温州两个最重要的文化记忆符号之一。书圣王羲之不止留下了墨池,还留下五马街、富览亭、百里坊等众多的逸事遗踪,影响深远。而谢灵运在温州开创了山水诗派,使温州成为了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永嘉山水名传一时。

微信图片_20230428082525.jpg

△王谢祠



  明弘治年间,温州郡守文林在墨池坊建右军祠,后毁于飓风。明嘉靖十三年(1534),温州知府龚秉德在华盖山下建立王谢祠,合祀王羲之与谢灵运。万历八年(1580),王叔果、王叔杲兄弟重修。至民国时期,冒广生建瓯隐园时,在西入园门数百步再次建了王谢祠五楹,以祀前郡守王羲之、谢灵运。



  此处根据“风流太守忆王郎,经换笼鹅字字香”“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等诗词典故,创作了王羲之与谢灵运的场景雕塑。


  五一期间,墨池公园文化驿站将举办“翰墨风流冠古今”王羲之与温州故事主题临展。


06
东瓯华表


  墨池公园尽头与东瓯名贤广场的连接处就是东瓯王庙。此次提升重点打造东瓯名贤广场与东瓯三馆,将广场与墨池公园连成一体,展示东瓯人文始祖文化轴线,纪念2023年温州建城2215周年和建郡1700周年。

微信图片_20230428082529.jpg

△东瓯名贤广场



  东瓯国是温州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记载的行政建置,为此后2000多年温州行政区域建置奠定了基础。东瓯王被奉为温州的人文始祖。驺摇善于治理,精勤开发,使东瓯的生产、文化得以迅速发展,改变了瓯人“断发文身”、以蛇蛙鱼蛤为食的落后状况。驺摇对温州早期开发有功,深得民众拥戴,被尊为东瓯始祖。明洪武初年,朱元璋钦定驺摇为汉东瓯王神,世称“永嘉地主昭烈广泽王”,每年三月初八开展祭祀;明成化十三年(1447),永嘉知县文林(后任温州知府)改华盖山西麓东岳庙为东瓯王庙。

微信图片_20230428082531.jpg

 整修提升东瓯名贤广场,也是希望重现人文始祖溯源根脉,打造世界温州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微信图片_20230428082534.jpg

△东瓯王庙



  此次东瓯名贤广场上设立的4根华表经过多轮的制式讨论:华表为六角石柱,由基座、柱身、柱头组成,每根石柱通高约为9米,重约13.5吨,底部基座设九山和海波纹雕刻,寓意瓯居海中和斗城九山;柱身祥云飘绕,柱头设朝天吼,昂首远望对天咆哮,庄严古朴。纹路样式采用汉制,用汉唐线条,更显古朴大气。

微信图片_20230428082536.jpg

△东瓯金石苑


  本次改造工程还拆除了东瓯王庙南侧不和谐危房2000平米,对称新建大殿前南侧长廊,并新建“东瓯金石苑”。


墨池坊之美,不仅在于先贤之风雅,更在于千百年来,沉淀于坊巷之间的烟火味。

微信图片_20230428082538.jpg

墨池坊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古宅院落群,民居特色各异,现存的建筑院落以清朝及民国后期为主。特别是近代温州开埠后,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碰撞,在建筑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出现了大批中西合璧的建筑。此次改造提升工程中,指挥部重点对六个院落进行保护性修缮,打造了人文雅居“一坊六院”文化场景。


4月28日开始,墨池坊民居将举办系列“瓯文化”市民体验活动,如温州民间书画收藏珍品特展、东瓯古城文化展、“去彼留此·时务非遗”生活美学特展等,颇值一看。如温州民间书画收藏珍品特展,将展出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林风眠、吴湖帆、吴昌硕、吴良、傅抱石、丰子恺、陆俨少、潘天寿、于右任、马一浮、弘一法师等近现代名家作品,值得去现场欣赏。

微信图片_20230428082541.png

△墨池坊一带民居


01

翰墨轩(墨池坊20号)


翰墨轩为民国时期建筑。取名翰墨轩,是为了纪念温州篆刻大师方介堪。


此处民居院落正屋五间二层,进深六柱十檩,中间明堂,侧面两边厢房。观音兜式山墙融入了西方涡卷等元素;外立面虽为西式,里面的门台仍然保留中式的屋檐瓦当,院落内的建筑基本延续了温州老民居的传统布局。此次改造提升过程中沿用了传统建筑手法,房屋整体全部采用榫卯结构,没有用到一颗钢钉。

微信图片_20230428082543.png

△翰墨轩



方介堪(1901—1987),杰出篆刻家,工书,能画,尤长于篆刻。他曾任西冷印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会顾问,曾被评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三个篆刻大师之一”,郭沫若评其印章“炉火纯青”。

微信图片_20230428082545.png

△方介堪与张大千合影



民国时期,方介堪的父亲方冠英曾在五马街开设“翰墨轩”字画店,方介堪少时也在此设摊刻字,初露头角。方介堪后师从温州篆刻名家谢磊明、上海金石学泰斗赵叔孺等,与黄宾虹、马衡、经亭颐、王福厂、潘天寿、徐悲鸿等名人交谊深厚。特别是与国画大家张大千的友谊最为深厚,“张画方印”相映生辉,成为艺坛佳话。


微信图片_20230428082548.png

△温州民间书画收藏珍品特展一角



近期将举办《墨池飞出北溟鱼》——温州民间书画收藏珍品特展。本次展览汇集了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于右任、弘一、马一浮、吴湖帆、徐悲鸿、溥儒、丰子恺、张大千、林风眠、关良、李可染、陆俨少、谢稚柳、周昌谷、刘且宅等二十位书画家的作品五十余件。这些书画家是中国艺术史上的大师名家,堪称中国书画史上的佳作精品,其中不乏温州元素。



本次展品的提供者均为温州本地收藏者,他们热心文化事业,联合拿出藏品展览,形成文化上的抱团,也展示了温州人的新形象。展出时间为:4月28日-5月28日。



02

景同馆(墨池坊16号)






景同馆为民国时期建筑,此处原为浙江省第八区中心卫生院旧址。



此处民居院落坐北朝南,由门台、院墙、正屋、厢房组成,北侧设天井。正屋三间二层,进深五柱。东西山墙上设西式窗套,门台、院墙设西式装饰艺术风格灰塑。



1942年,浙江省政府选址鹿城区墨池坊16号,创建省第八区中心卫生院,下辖永嘉、瑞安、乐清、平阳、黄岩、温岭等县卫生院及永嘉之公立传染病院。创始人为张景飞和钱启同。

微信图片_20230428082552.jpg

△景同馆



这所卫生院的建立,与当时日军对浙江开展细菌战有关。抗战期间,日军在浙江的细菌武器攻击主要有三次,即1940年对衢州、宁波、金华的攻击;1942年浙赣战役期间对衢州地区、金华地区、丽水地区的攻击;1944年、1945年龙衢战役、丽温战役期间对衢州地区、温州地区的攻击。



首任院长张景飞,后为省立第一传染病院、瓯海医院(今温医大附一院)院长,是温州公共卫生事业的奠基人,也是防疫、检疫事业的先驱。他还先后创办医事职业学校、温州市首份医药卫生刊物《瓯海医刊》等,有“天医星”的美誉。



钱启同,瑞安人,是温州第一个拥有化验室的西医师,用土法自制奎宁粉拯救了无数传染病人。



1943年6月,浙江省第八区中心卫生院迁址于城区油车巷,更名为浙江省立第一传染病院,是温州的第一所传染病医院。后几经轮转、星火相传,迁至绍兴,为今绍兴市人民医院前身。2022年,绍兴市人民医院为纪念建院80周年,还特地派人到此处寻踪。



03

闻香书院(墨池坊23号)




闻香书院建于清代,距今已有两三百年历史。这里曾为温州富家“十三万”(“十三万”银元)的书院,后由沈薰亭购置,作为家居庭院,旁边厢房则开设酒坊。



此处民居庭院宽敞,道坦与两边的厢房之间用花墙隔开,东西两侧各有两排图案不同的漏空花墙,两方花墙之间又有莲、梅、菊、牡丹等花卉砖雕相间,极富温州民居特色。

微信图片_20230428082555.jpg

△闻香书院



上世纪40年代,沈薰亭之子沈缉侯曾赴日留学回来后,又在老屋边建造一座三层洋房。



04

墨池居(墨池坊8号院)




墨池坊8号院建于晚清时期,取名“墨池居”,是为纪念晚清民国时期篆刻与收藏大家谢磊明。



谢磊明(1884-1963),名谢光,字烈珊,一字磊明,以字行,号玄三、磊庐,温州市区人,金石篆刻家。谢磊明是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温州文管会委员,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谢磊明出身于盐商之家,家境殷实,因此他曾自嘲“卖盐客”。谢磊明学养广博,精篆书,善治印,一生临池,刀耕不辍。他是篆刻大师方介堪艺术道路上的引路人;女婿方去疾也是印学界领衔人物,后来成为西泠印社副社长。 



谢磊明一生对保存文物,保护文化有重要贡献。除善治篆隶金石之外,他爱好收藏,有“温州收藏文物珍品之冠”的美誉。其藏品中最著名的《顾氏集古印谱》,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部古玺印汇录,为海内孤本。上世纪30年代和1948年,他的住宅曾因两次邻居火灾,损失惨重。特别是1948年,住宅遭火,藏品尽毁,被称为上个世纪温州文化界的一场灾厄。新中国成立后,谢磊明将劫余文物中的精品——南宋龙泉窑青瓷叶适墓志及曾衍东小说《小豆棚》手稿,均捐献给温州市图书馆和文管会。

微信图片_20230428082601.jpg

△墨池居



谢磊明家住杨柳巷的“春草庐”,这里当年是近代温州十大私家花园之一。又因家住墨池坊,额其居曰墨池居。



墨池居坐北朝南,正屋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十三檩,前廊设船篷轩,后金柱后加设椽子,呈双层屋顶样式。硬山顶,砖砌屋脊,卷草脊饰。明间后金柱间设屏门,将明间隔成鸳鸯厅式格局。门台为砖砌仿木构,抹筒瓦,带勾头滴水。院墙上部有“回”字型花墙。后院内有一水井,井栏圆形,由整块青石凿成。


微信图片_20230428082603.jpg
本次修复提升后,将引入书画、非遗等文化业态。五一期间,墨池居举办“去彼留此·时务非遗”生活美学特展,展示温州本土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作品以及瓯塑、瓯绣、瓯窑、木雕等非遗展品,进一步传承与发扬温州“百工之乡”的文化内涵。特展时间为:4月28日-5月27日。



05

沈宅(墨池坊2号院)




沈宅建于民国时期,为民国知名商人沈壮飞旧居。此处民居坐北朝南,正屋三间三层,墙体及方柱为清水砖砌。南院内有一口六角井,井栏由青砖砌成。

微信图片_20230428082606.png

△沈宅



“九· 一八”事变后,为抵制日货,1934年,中国银行温州分行经理陈庭生按上级指示,发起组织中国国货公司。永嘉县工商界人士翁来科(钱业公会主席)、黄苗夫、沈壮飞等与上海国货联合办事处接洽,募得资金三万元,在五马街开设温州国货公司,经营国产绸布、百货、新药、食品、家具等。抗日战争中温州三次沦陷,除第一次沦陷休业12天外,其余两次沦陷中,国货公司辗转迁避,继续营业,为销售国货事而不辍。1939年,沈壮飞出任温州棉织业规模最大的富华染织公司襄理兼厂长。



4月28日起,沈宅将举办“温州好,别是一乾坤”——东瓯古城文化展。



06

启文楼(墨池坊15号院)




启文楼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是一座民国风格的四层楼海派建筑,为温州富商黄启文所建。



1922年,黄启文父子墨池坊创办绮文女工社,主要制作挑花布。挑花,俗称“十字花”,是温州民间传统手工艺,早在明代已在鹿城一带流行。明末,温州乡间妇女在羽纱布上用十字针法挑绣出图案花纹,称之为十字花边;清代盛行并传到国外。
微信图片_20230428082611.jpg

△启文楼

绮文女工社雇女工500多人,年产5万多套,后增至1500余人,制作的挑花布产品以台布、被面、窗帘、床巾为主,一度销往意大利、比利时、瑞士、巴西等国。1926年,绮文女工社又与外商艾黎波合作,在温州开办“挑花局”,并在上海设立总局,专营十字花绣出口。大量十字花绣通过上海洋行远销世界各地,成为出口新项目。



4月27日-6月26日,启文楼举办“白鹿古城遗韵—温州建制2215年纪念展”。纪念展以图片和老照片的形式,展示4000年前曹湾山、2215年前东瓯王、1700年前郭璞建城、1000年前宋代商港、100年前清末民国至现代鹿城城区景象。

116

主题

1786

回帖

1015

积分

老蟹

积分
1015
发表于 2023-4-28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以前是拆旧建新,现在是建旧仿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5-1-22 08:13 , Processed in 0.18800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