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30|回复: 0

创新制胜,引领高质量发展

[复制链接]

3135

主题

0

回帖

1568

积分

皇室贵族

积分
1568
发表于 2022-12-26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创新潮涌瓯江畔,千帆竞发正当时。
  连日来,在温州三垟湿地人才会客厅举行的两场创业大赛备受关注——
  2022全球精英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32个优质项目轮番登场路演,现场19个参赛项目签约落地。“创业中华·海燕集结”2022全球留学青年创业大赛决赛,从全球8个分站赛中遴选出的27个硬科技项目晋级决赛,9个参赛项目落地温州。
  年关岁末,面对疫情不利影响,温州创新步履不停,开放合作不歇。两场创业大赛都指向一个目标:以赛招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打响“来温州·创未来”品牌。这也让我们感受到温州这座“民营经济之都”与众不同的城市气质、创新氛围和时代脉动。
  近年来,温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紧扣“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争创先行市”这一主线,聚焦“千年商港、幸福温州”城市定位,坚持人才强市、创新首位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八大抓手”,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提升“一区一廊一会一室一集群”创新能级,奋力打造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张品金 摄

释放活力持续提升创新效能
  俯瞰瓯越大地,温州系统构建“一区一廊一会一室一集群”创新格局,架起温州实施创新首位战略的“四梁八柱”,加速创新资源集聚裂变,引领全域创新体系效能持续提升,创新活力源源不断释放——

瓯江实验室

  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唯一一个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国家自创区,着力打造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新高地。自2018年启动创建以来,“八大攻坚专项行动”不断迭代升级,推动“一区五园”绽放满园春色。温州国家高新区全国综合排名2017-2021年连续晋升35位。实现“一区五园”高新区全覆盖。

  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是我市建设国家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主战场。自2019年启动建设以来,持续打响“三大会战”,全速打造15个重点区块,汇聚全市一半以上科技企业、创新平台。温州南湖科创小镇等一批重点区块初展英姿。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峰会搭建起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成果丰硕。今年签约落地高能级创新平台16个、引进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和技术合作项目232个、高层次人才451人。

  瓯江实验室作为浙江省实验室,聚焦再生调控与眼脑健康,已组建由院士、国家特聘专家领衔的37个高水平研究团队,目前初步形成350余人规模的研究团队。

  创新“四子落”,发展“满盘活”。今年,温州高标准启动大孵化集群建设,迭代升级“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系统提升“一区一廊一会一室一集群”创新能级,在打造全域创新体系中更加注重资源统筹、成果转化、融合发展和效应集成……一幅“高端要素集聚在自创区、科技孵化在大走廊、成果溢出在全市域”的联动创新局面尽展眼前。

科技赋能产业振兴加速显现
  高能级创新平台是打造全域创新体系中的战略支点。近年来,温州加速引育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聚焦打造两大万亿产业集群,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

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研究院

  看,高能级创新平台多点开花,加速产创融合“破题”,攻关“卡脖子”关键技术,“催熟”科技成果落地开花——

  今年新引进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13家共建创新平台。国家物联网龙头企业中电海康携手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研究院共建创新联合体成立,推广“头部企业+研发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全国首个细胞生长因子领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浙江省奶牛遗传改良与乳品质研究重点实验室成功育出首例“胚胎牛”。

  看,创新型重大项目落子如飞、新兴产业布局水到渠成,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显现——

  今年全市新增孵化面积140多万平方米,超过历年总和,新引进专业运营机构16家,引育创新型项目1200多个;中国数安港、国际云软件谷正式开园,中国双碳科创港成立。珍视明药业落户中国眼谷,金风科技与温州携手拟建188亿元零碳总部基地,华为、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纷纷与温州深化战略合作……前十月,全市招引221个超亿元产业项目,签约114个超10亿元产业项目。

  全国新能源创新发展高地呼之欲出,数字经济产业驶上“快车道”,生命健康产业崛起“新势力”……温州创新之路越走越宽阔,一个个创新平台拔节起势,一个个“硬核”项目、一家家头部企业接踵而至,孕育壮大一个个产业“攀高追新”、盛放一座城的希望。


深化改革培育科创企业“雁阵”
  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智慧建设研发中心孵化企业温州开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0月,今年被认定为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获益于政府打造的良好营商环境和浙大创新资源支持,公司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授权取得一批专利。”开晨科技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自主研发、国内首创“智建之家”施工生产管理平台。

  在温州,这样的科技型企业正如春笋般不断长出。

项绍雄 摄

  自2017年以来,我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节节攀高。5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3倍多。目前,全市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数达372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达到14731家,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累计设立市级企业研发机构1944家。

  这片枝繁叶茂的“科创森林”,正是获益于温州多年来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把创新驱动发展主战场放在制造业、放在实体经济,加速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等多链融合,畅通市场主体成长为创新主体通道,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赋能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我市制定出台《温州市关于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攻坚的实施方案》《温州市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深入实施科技新政、人才新政、科技企业“双倍增”和“双迈进”计划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创新主体量质双提升。

  ——以科技领域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大助企纾困力度,迭代升级“科企通”应用,新建“科技成果池”“科创贷”“科技在农”等应用场景。全年服务科技企业2万多家,超60余万人次,开展科研攻关1400多项,累计兑现政策奖励10.19亿元。

  ——深化科技金融融合,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推广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累计帮助65家企业获得7.48亿元融资。率全国之先推出“科创指数”融资模式,对9373家企业授信超300亿元,成效获中国科协“科创中国”推广。


创新雨林
吸引人才纷至沓来
  花香蝶自来。良好的创新大环境,不仅催生壮大各类科技企业,同时也吸引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纷至沓来,打响“来温州·创未来”品牌。今年6月,《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权威发布,温州跻身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榜第27位。

  今年以来,全市新引育全职院士等顶尖人才7人,累计达到13人,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重大转变。新引育大学、技能人才超23万人,其中青年博士462人、完成率132,“百万人才聚温州”的步伐持续加快。

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正在工作。

  全力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温州加快构筑创新人才雨林生态。温州首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平台——浙南海创城揭牌成立。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国科温州研究院和瓯江实验室入选全省人才机制体制改革试点。7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纳入“揭榜挂帅全球引才”试点。率全省之先形成“科技特派员+创新载体+特色产业”系统派驻模式。

  人才汇聚温州,激发民企创新活力,高水平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今年我市新增一批浙江省首台(套)装备产品,其中奔腾激光(温州)有限公司的“智能激光切割成套装备”被认定为国际首台(套)装备,我市国际首台(套)装备实现零的突破。过去三年来,24家温州科技企业领衔获得省科技奖。获奖企业和项目均来自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其中超达阀门集团、浙江石化阀门等一批企业成为获奖常客。

  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群体,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创新成果加速破茧,表征着一个地区的创新活跃度,彰显温州这座城市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在创新发展引领下,温州民营经济“强筋壮骨”,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过去10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去年达到7585亿元,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从全国第37位上升到第30位。

  眺望过去,温州作为靠民营经济起家、立家、发家的城市,走上了依靠创新驱动、人才支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展望未来,在续写创新史的宏大场景中,温州将始终锚定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温州的生动实践,闯关破阵,勇毅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4-11-19 08:35 , Processed in 0.23314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