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1日下午6点,热心市民吴先生将1只甲壳类生物送至温州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瓯江路渔政码头。经执法队员和省水产养殖研究所专家确认,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鲎(hou),鉴于该鲎健康状态较弱,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立即联系温州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做好救助准备,并于晚上7点将该鲎送至温州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暂养池内,待恢复一段时间后再放回大海。
吴先生介绍,当天他在海边发现该甲壳生物后,一时好奇带回市区家中,在向周边邻居了解后,疑似为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鲎,建议送到渔政执法部门救助,于是吴先生立即驱车送至渔政码头。
中华鲎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肢口纲剑尾目的海生节肢动物,其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裹硬质甲壳,长有四只眼睛,我国的分布区域主要为东南沿海一带,对海水水质要求很高。
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出现,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唯独只有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堪称名副其实的“活化石”。然而近年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和盲目炒作下,这种古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野生数量急剧下降。
近年来,温州市农业农村局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严厉打击大鲵、花鳗鲡等水生野生动物非法捕捞等行为。坚持打击和保护并举,我市不断完善救助机制,着力提升救助水平。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与温州市极地海洋世界合作建立温州市水生野生动物科普救护中心,对误捕、遇险及被非法滞留的水生野生动物,积极开展救护放生。
一年以来,已救助水生野生保护动物14起,其中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1只,一级保护动物红海龟1只、绿海龟2只,二级保护动物大鲵10只。此外,持续推进“关爱水生动物 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