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3日,温州市举行“温州这十年·瓯海”主题新闻发布会。
“温州这十年·瓯海”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 蔡温瑞 摄
瓯海区委书记曾瑞华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瓯海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刘云峰回答有关问题。温州市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陈靓秋主持。
瓯海区委书记曾瑞华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蔡温瑞 摄
瓯海区委书记曾瑞华作主题发布: 过去十年,是瓯海“精彩蝶变、赶超跨越”的十年。十年来,瓯海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把瓯海的发展命运紧紧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紧紧与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起来,紧紧与百万瓯海人的美好生活向往结合起来,紧扣“党建引领发展”这一根本,锚定“科教新区、山水瓯海”战略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谱写了一段波澜壮阔奋斗史、一段恢弘壮丽跨越史,绘就了绚丽多彩的瓯海篇章!
瓯海这十年是“红色传承十年”,打响了“中共浙南一大会址”“温州和平解放谈判旧址”“‘包产到户’改革郭溪燎原社”三张红色金名片,“守护红色根脉、传承改革基因”成为发展最鲜明的主旋律;这十年是“金色绽放十年”,全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320亿元提高到去年的770亿元、年均增长7.8%,首次跨入全省35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跃升至66位;这十年是“蓝色涌动十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比挺进全省20强、“创新指数”跨入全省“第一方阵”,夺得全市第一座省“科技创新鼎”,创成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这十年是“绿色筑底十年”,瓯海十年磨一剑勇夺“平安金鼎”、夺得全市首座“大禹金鼎”,获评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
特别是回首这十年,四个“最瓯海”,有力塑造绘就了十年蝶变、十年跨越的宏伟实景图。
▼一十年最自豪
强势崛起一座“现代化亚运之城”,实现从“有区无城”向“魅力新城”历史性跨越。回首这十年,瓯海以区行政中心搬迁为契机,以亚运龙舟赛事落地为引领,全面释放动车南站、棚户区改造两大发展红利,强势推进城市大开发大建设,实现城市面貌全域精彩蝶变,两度获评全省十大魅力新城。
温州龙舟运动中心 王斌 摄
以“大破大立”之勇推进空间全域重构,有力释放城市新潜力。启动实施城中村改造“360”计划,5年改造旧村76个、涉及五分之二平原旧村,啃下全市体量最大、住户最复杂、人口最密集的移民危房聚集区——梧田泽霞社区,攻下温州城建史上单体拆迁规模最大、一次性征地最多的三垟湿地项目,腾出近百万平方的发展空间,圆了近百万瓯海人的“城市梦”。
以“翻天覆地”之志推进格局全域重塑,有力构筑城市新版图。坚持“四个著名”“七个先行”建设开发理念,突出“核心极化、全域融合、适度留白”集聚发展导向,形成“两城三区”城市全域开发态势:瓯海中心区展现“国际范”、正向亚运之城跃迁,高铁新城展现“开放样”、正向枢纽之城跃迁,南部新区展现“活力感”、正向未来之城跃迁,高教新区展现“爆发力”、正向科创之城跃迁,西部生态新城展现“共富味”、正向生态之城跃迁。特别是广大市民朋友点赞的:沿着瓯海大道高架两侧,以339米君康健康产业中心拔地而起为标志,中央商务区“20栋楼宇群”、华侨城“摩天轮”、中庚“贝氏建筑”等一众“网红地标”跃入眼帘,泰恒、美福“一东一西”两大“烂尾楼”破茧重生,城乡面貌翻天覆地之变成为这座城市过去十年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瓯海中央商务区 王斌 摄
以“重整山河”之力推进环境全域整治,有力蝶变城市新面貌。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以连续5年强势推进“美丽瓯海全域行动为抓手,第一次把市场化保洁推向瓯海的每一个村、第一次把水质提升推向瓯海的每一条河、第一次把绿化管养推向瓯海的每一条路,现在的瓯海,天更蓝了、水更绿了、路更干净了,老百姓的宜居指数更高了。
大罗山 吴爱珠 摄
二十年最感叹
强势崛起一座“活力创新之都”,实现从“全面创业”向“全面创新”历史性跨越。回首这十年,瓯海始终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以温州高教园区成建制划归瓯海为契机,作出“科教新区”战略决策,以“舍得投、等得起”的战略定力,谋划打造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一核一轴五镇多园”,全面扛起“一区一廊一会一室”重要阵地担当,科技创新“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活力创新之都。
“塔尖重器”压阵,科技创新从“0-1”全面起步。瓯海落地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成为浙大全国第一家地级市研究院,并以此为牵引,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研究院做大做强,叶志镇、李校堃、宋伟宏三位院士全职入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瓯海与李校堃院士团队联合打造的中国基因药谷,成功获批全国首个细胞生长因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塔尖重器”催动发展的“蝴蝶效应”正在放大。
中国基因药谷 王斌 摄
“产学研用”贯通,科技创新向“1-10”大步迈进。“走出研究室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瓯海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温州研究院,招引中电海康联合打造光电产业创新中心,探索出以市场化为导向、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创新联合体模式,并以此为路径,促成中建八局联手中国双碳科创港、打造投资20亿元的钠离子储能项目,华润集团联手中国基因药谷、打造联合创新中心,医疗器械领域CDMO龙头奥咨达等一批领军企业项目落地,走出了“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市场主体联动”的“产学研用”发展路子。
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 陈明铭 摄
“雨林生态”赋能,科技创新向“10-N”加快发力。瓯海以大孵化集群为抓手,启动大罗山基金(天使)村建设,落地全市首支5亿美元QFLP基金,股权融资引领转型的路子开始“破冰”。瓯海坚持“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升级“人才新政4.0版”,启动“大罗山·龙脊人才计划”,让科学家坐C位、给予人才最高礼遇,真正做到像黄金一样珍视,促成一批像侴术雷教授举家归来的人才团队加盟瓯海。
三十年最振奋
强势崛起一座“现代产业强区”,实现从“区域经济”向“都市经济”历史性跨越。回首这十年,瓯海始终坚持实体经济“压舱石”地位不动摇,以“破釜沉舟、壮士断腕”的勇气,以亩均论英雄为引领,深入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专项行动,规上工业企业达到742家、增长1.8倍,现代服务业综合评价跃居全省I类地区第四位,经济结构从1.7:58.9:39.4优化为0.9:42.1:57.0。
“大干工业、干大工业”,“全市工业第三极”地位进一步巩固。瓯海大力实施营商环境“十大硬核举措”,以“企业点单、政府端菜”形式推出“1+5+16”等系列产业政策,以“一业一策”助力眼镜、服装、智能锁等产业加速腾飞,森马集团多次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伟明、冠盛相继上市,新获“中国智能锁生产基地”等四张国字号金名片。特别是今年以来瓯海推行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新政,企业容积率变上限为下限,着力破解企业空间不足困境,努力用三年时间实现厂房“租售不炒”。
森马温州产业园区 陈明铭 摄
“大干招商、干大招商”,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夯实。瓯海始终把招商作为“生命线工程”“一把手工程”,全球布局八大招商引智中心,累计招引省“152项目”13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0个,落地凯迪仕、中胤等10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瓯海新签约21个总投资近百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86个总投资258.56亿元的重大工程,为瓯海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瓯海时尚智造小镇 王斌 摄
“大抓消费、抓大消费”,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瓯海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商贸业“双倍增行动”,万象城、大西洋、全球商品贸易港等商业地标强势崛起,青灯市集、山根小村等网红项目异军突起。特别是上周五,瓯海正式启动中央商务区“五百”赋能计划,以全球五大行——“高力国际”落地整体运营超高层和中央商务区楼宇为牵引,将致力打造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区。
山根音乐艺术小村塘河夜市 王斌 摄
四十年最欣慰
强势崛起一座“全龄友好之城”,实现从“全面小康”向“全民奔共富”历史性跨越。回首这十年,瓯海始终坚持“把民生摆在优先位置”,从群众最迫切、呼声最高的“一老一小”入手,连续多轮滚动实施十大民生三年行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72079元、43466元,分别增长2.19倍、2.65倍,收入差距比缩小至1.62:1。
这十年,瓯海群众出行真的方便多了。瓯海打通了宁波路、国鼎路、广化路等17条市民呼吁强烈的“断头路”,建成了瓯海大道、瓯越大道、市域铁路S1线等一批市民高度关注的“大通道”。特别是在这十年里,瓯海累计建成农村公路660公里、新开通公交线路超百条,彻底改变了十年前瓯海公交最远只通到泽雅源口的局面,实现“公交通到村口”、道路“通到家门口”。
穿越花海 陈明铭 摄
这十年,瓯海市民住房真的改善多了。瓯海坚持与商品房同品质标准,把最好的地段拿出来给老百姓建安置房,近十年交钥匙5.8万套、近三分之一的瓯海户籍人口住上城市高档小区,农民变市民的梦想终于实现。
这十年,瓯海孩子教育真的优质多了。瓯海坚持把城市最好区域、最好地块都留给学校,过去三年投入42亿元用于校园建设,投用了瓯海外国语、榕园等一批优质学校,引培了屈小武等一批名师名校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5年前瓯海全区公办园仅8所、如今达到60所,硬件设施全市领先,现在瓯海的孩子都能上公办园普惠园了。
这十年,瓯海老人养老真的舒心多了。近五年,瓯海投入24亿元用于养老机构建设,刚性规定新建小区必须配建不低于800平米的养老场所,普惠养老场所实现镇街全覆盖,同时瓯海还新建34家老年食堂,推行“中央厨房+流动餐车”模式,助餐服务覆盖80多个村社。
迈上新征程,瓯海将锚定“科教新区、山水瓯海”战略不动摇,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务实求变、真抓实干,坚决践行“两个先行”使命,坚定扛起做强做大“全省第三极”担当,奋力推动更高水平“科教新区、山水瓯海”新跃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璀璨瓯海 陈辉 摄
瓯海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刘云峰回答有关问题 蔡温瑞 摄
发布会现场发布人还就大家较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题一
瓯海过去十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请问面向未来,瓯海将如何在“两个先行”的新征程上争先示范,具体有哪些举措和行动?
瓯海区委书记 曾瑞华:
“两个先行”是新时代浙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锚定战略指引、勇扛历史使命的总目标、总牵引。瓯海作为温州四大主城区之一,将进一步放大城市建设先发优势、科技创新策源优势、产业转型集聚优势、民生福祉厚植优势,突出集聚发展理念,全力实施“5个大抓”、打造“五个新城”,努力在“两个先行”新征程中勇争先、做示范,奋力推动更高水平“科教新区、山水瓯海”新跃升。
一是大抓“产城人”融合发展,打造“国际化亚运新城”。过去十年,瓯海城市建设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半城市化”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城市首位度还不高。瓯海将按照“城市建设结构比总量重要、时序比要素重要”的理念,抢抓亚运龙舟赛事举办、菜篮子搬迁、温瑞平原一体化等一系列重大机遇,紧扣“两城三区”,瞄准“一核十片”开发建设,加快推动中心区与高铁新城、南部新区与高教新区融合发展,特别是要沿瓯海大道、瓯越大道“两瓯高架桥”,高品质打造贯穿东西南北的城市发展轴,全力展现温州大都市区“瓯海典范”。
二是大抓“产学研”联动发展,打造“全面创新未来新城”。当前,全面创新驱动“风起云涌”,成为城市闯关突围、厚植优势的“胜负手”。作为浙南科技创新高地,瓯海将全面突出“创新制胜”理念,放大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主阵地优势,发挥院士和高能级平台优势,坚定走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创新联合体路径,全力促成与华润、中建、中国生物等“500强”企业深度合作,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项目链、生态链“六链协同”,努力把瓯海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转化为未来发展的强劲势能。
三是大抓“两业”融合发展,打造“现代产业集聚新城”。当前,瓯海产业发展增量空间紧缺,重大项目支撑不足、优势传统产业竞争力不够、城市经济规模不大的问题突出。为此,瓯海将毫不动摇坚持发展实体经济,重点扶持壮大具有品牌影响力、产业链控制力的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同时,将以“工贸分离”为抓手,以中央商务区由“高力国际”整体运营超高层和中央商务区为引领,大力发展总部、楼宇经济,打造沿瓯海大道五大商务区和南湖核心区商务楼宇群。特别是针对长期困扰瓯海发展的空间不足问题,瓯海将继续深入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集中力量挖掘腾挪、拆迁改造9个千亩产业空间,全力打造现代化先进产业集群。
四是大抓“共同富裕先行区”创建,打造“全龄友好标杆新城”。当前,瓯海民生优质供给还不均衡、不精准,“关键小事”解决力度还不够大。瓯海将突出“人的一天、人的一生”理念,以“扩中提低”为重点,以儿童友好、老年友好、青年发展创建为抓手,实施新一轮十大民生提质三年行动,精准滚动销号就业难、入学难、增收难等“百个民生痛点”。特别是瓯海将更加关注弱势群体,近期重点加快打造外卖小哥、货车司机城市驿站,残疾人之家等物理空间建设,并专门腾出200间空置周转房用于解决环卫工人住宿问题,努力让每一个生活在瓯海、每一个路过瓯海的人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和大爱。
五是大抓“瓯海的一天”闭环智治,打造“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城”。当前,瓯海基层治理基础仍然薄弱,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领域隐患还有不少。下步,瓯海将以“162”“141”体系全面贯通为重点,以“治病又治未病”的理念,迭代升级社会治理和城市运行,启动建设经济调度中心,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域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进一步加快推进瓯江红“共享社·幸福里”创建,构筑“系统集成、高效协同、整体智治”的现代治理体系,真正以“基层之治”护航“发展之安”。
问题二
这十年我们感觉瓯海最大的变化就是城市的精彩蝶变,十年前瓯海更像是郊区,现在已经有了大都市区的样子,请问瓯海在城市建设方面具体有哪些规划?
瓯海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云峰:
这十年,瓯海最大的变化就是一座新城的崛起。十年间,瓯海以重塑城乡空间格局的魄力,大力推进“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两大攻坚行动,全面构建了“两城三区”的城市发展格局。特别是今年,瓯海坚持集聚发展的理念,根据城市开发建设时序,在“两城三区”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核十片”三年建设计划,推动各城市板块特色化、差异化联动发展。
“一核”即瓯海中心区,下步将紧扣“全域未来社区”目标,抢抓杭州亚运会龙舟赛事举办机遇,以全域风貌整治提升、中央商务区专业化运营为突破口,实施产业集群、业态集聚、形态集美三年行动,投用“第一高楼”君康健康产业中心、奥体中心“一场两馆”等标志性项目,打造城市核心增长极。
“十片”即十大集聚开发片区:高铁新城聚焦站西、站北两大片区,站西片区对标杭州西站,以“站城一体、综合配套、三生融合”为导向,打造立体复合站城综合体;站北片区以菜篮子启动搬迁、古岸头拆迁为引领,联动谋划菜篮子、仙门区块,打造温州城市新封面。南部新区聚焦南湖湾核心区、梧慈产城融合区两大片区,南湖湾核心区以环湖商务区、塘河两岸为重点,提速南湖未来社区、科创中心等引领性项目建设,促进创新资源、创业人才集聚;梧慈产城融合区以慈湖·云山未来社区为引领,推动浙南汽车未来港等项目落地建设,打造城市更新样板区。高教新区聚焦茶山梦创、丽岙肯恩花城、仙岩时尚三大片区,以265亿城市综合开发、中胤时尚设计、肯恩大学二期等项目为引擎,深化温瑞平原一体化发展,打造“校地融合”未来增长极。西部生态新城聚焦泽雅文旅、郭溪门户绿毯、瞿溪城境三大片区,抢抓共同富裕示范先行机遇,谋划推进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瞿溪产城创湾、泽雅全域旅游等亮点项目,打造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绿色发展示范样板。
问题三
这些年,瓯海创新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能否介绍下瓯海接下来在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实力上有何打算?
瓯海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云峰:
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城市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瓯海未来的经济增长动能在哪里,关键还是依靠科技创新来培育和提升产业。瓯海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下步主要是发挥“三个先发优势”、打造“三大策源地”。
第一是发挥创新联合体先发优势,打造市场化创新策源地。瓯海将立足“龙头企业补链、科研院所转化、地方产业转型”三大需求,全面推进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创新联合体建设模式,近期将推动中电海康-华中院、华润集团-中国基因药谷、中建八局-中国双碳科创港等项目加快落地转化,同时向其他在瓯高能级平台延伸,推动创新由“科学家驱动”转为“企业家引领”,真正让瓯海的创新率先走出实验室、迈向市场。
第二是发挥大孵化集群先发优势,打造未来产业培育策源地。瓯海将以三大全职院士为引领,依托七大高能级平台,进一步聚焦未来产业细分,实施从“孵化企业”到“孵化产业”再到“全域大孵化器”的“三步走战略”,重点聚力两个“转变”。一方面是推动政府主导向企业化方向转变。探索产权改造、委托运营等模式,以中国数安港建设为核心,做好数据产业招商、园区运营等工作,进一步放大数据价值,构建“孵化企业-规上企业-亿元企业”梯队培育体系,打造领跑全国的数据安全和应用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是推动平台主导向产业化方向转变。构建华中院、浙大温研院等七大高能级平台产业转化导向机制,全力催化全职院士、鲲鹏人才项目产业化路径,打造中国药谷、中国骨谷、中国双碳科创港等百亿级产业高地。
第三是要发挥股权投资先发优势,打造创新生态策源地。瓯海将以“政府引领、国企引投、风险共担”为导向,构筑“利益、金融、人才”三大共同体。一是打造利益共同体。实行“政府重资产、企业轻资产”模式,以舍得投入、会算大账、看准就干的气魄,全面打通科研成果进入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二是打造金融共同体。以“千亿创新引领母基金、百亿天使投资母基金”为支撑,以侨资源和民间资本优势为撬动,加快建设大罗山基金(天使)村,年内再落地一支百亿元QFLP基金,打造全球温商侨商股权投资中心。三是打造人才共同体。创新人才共引共享机制,破解政府补助、高校工资、企业报酬“三重待遇”问题,让高端人才既当“教授”又当“老板”,力争五年内人才总量突破22万。
问题四
瓯海拥有服装、鞋革、眼镜等传统优势产业,瓯海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有无哪些针对性举措?
瓯海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云峰: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瓯海的产业从“村村点灯、户户冒烟”的家庭小作坊起步,经过多轮的转型,逐步形成了以服装、眼镜、锁具等为代表的八大传统优势产业,成为了温州工业第三极,可以说,瓯海是依靠产业“起家”,依靠产业转型“立家”“发家”。特别是后疫情时代,产业格局将面临重塑形势,对此,瓯海将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以打造都市工业新典范为目标,持续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是聚焦“空间革命”,打造高效集约的特色产业集群。瓯海的产业发展空间非常有限,经过历次的行政区划调整,瓯海虽然名字有“海”,但实际上已经和海不接壤,瓯海已经没有向海洋要空间的路径。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瓯海对全区工业用地以及产业分布现状进行了全面排摸,谋划了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时尚智造等9大千亩产业基地,下步,瓯海将重点围绕这9大千亩产业基地进行项目谋划和招引,近期将集中力量推进3-5个。同时,瓯海将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导向,紧抓“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坚持“一园一主导产业”抓好11个老旧工业区有机更新,力争通过三年时间盘活、提升工业用地3000亩以上。在此基础上,同步深化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工业二级市场,持续推动“厂房租售不炒”,确保工业空间回归实业。
二是聚焦“链上革命”,打造更具韧性的现代产业链条。瓯海将围绕主导产业竞争力提升目标,由区四套班子成员任链长、龙头企业任链主推进“链长制”十个一机制,加快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未来5年力争引进落地超亿元制造业项目50个以上,推动时尚智造产业迈入千亿大关,生命健康、数字安防产业规模均突破300亿元。同时,深入实施“凤凰”“雄鹰”“雏鹰”“放水养鱼”培育行动,全力推进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发展,引导更多成长型企业上市融资,5年力争实现产值超十亿企业10家、五亿企业20家、亿元企业100家、规上工业企业1000家。
三是聚焦“作风革命”,打造国内一流的优质营商环境。瓯海将深入推进“两个健康”创建,迭代升级“1+5+16”政策体系,最大限度挖掘降本减负空间,用真金白银、真招硬招,帮助企业强实力、减负担、渡难关。同时,瓯海将坚持以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出发点,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最优区“十大举措”,进一步优化“四证齐发”“拿地即开工”等机制,常态化推进“三服务”,重点推动民企融资能力提升、产权制度保护等关键需求落实,全力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营商环境高地。
问题五
在当前推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瓯海将如何推动民生福祉再进一步,如何让市民再暖心一些呢?
瓯海区委书记 曾瑞华:
共同富裕永远在路上,瓯海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每年安排70%以上的财力刚性用于民生事业,倾尽全力托举“五个梦”,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在瓯海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一是倾尽全力托举起老百姓的“教育梦”。瓯海将始终把教育作为民生之首,以教育“五重构”改革为抓手,继续以大投入、大建设的姿态,“十四五”期间再新建30所幼儿园,同步打造温州中学附属初中等一批义务教育品牌校。特别是近期将启动实施教育强区“十大行动”、春风化雨“十大工程”、尊师重教“十大举措”,为教师、为教育、为孩子各办“十件实事”,努力让瓯海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打造“未来教育创新区”。
二是倾尽全力托举起老百姓的“健康梦”。一方面,瓯海将深入实施“健康瓯海”战略,加快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同时,推进全民健身工程,谋划落地百里龙舟绿道,将全区体育设施、休闲公园等串珠成链,打造“一心、三环、八廊”的全域绿道网。另一方面,聚力“一老一小”,深化普惠型托育养老一体化体系建设,打造老幼共学、老幼共游等十大场景,全域推进儿童友好城区创建十大行动,深化“互联网+健康养老”模式,加快建成泰康之家·瓯园等养老服务机构,打响“托育康养在瓯海”品牌。
三是倾尽全力托举起老百姓的“安居梦”。瓯海将持续开展安置提速提质攻坚,年内再建成330万平方米高品质安置房,让1万户家庭住上新房。同时,坚持“房住不炒”,重点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的住房体系建设,全力解决好新瓯海人、青年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
四是倾尽全力托举起老百姓的“文化梦”。瓯海将紧扣“瓯越文化新高地”目标,高水平实施“文化瓯海”工程,弘扬“两山一水”山水文化、“两殿一社”红色文化、“两派一戏”名人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加快推进梧田老街、中国寓言文化园等文旅地标建设,培育更多像青灯市集、山根小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IP。同时,着力优化提升城市书房、文化礼堂等阵地功能,丰富文化活动、提升供给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文化滋养。
五是倾尽全力托举起老百姓的“致富梦”。瓯海将深入实施“扩中提低”五大工程,多途径推动低收入群体增收、中等收入群体壮大,力争“十四五”末,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至1.6:1左右。同时,加强对“四类特殊困难群体”的精准识别帮扶,优化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帮扶工作,强化助残、救孤、济困等弱势群体保障,让爱的种子洒满瓯海大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