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一个时代命题。当浙江全域在“更上一层楼”中逐梦,当温州全域在“走好共富路”中奔跑,瓯海区“八大新典范”也已悄然萌动,个个击中瓯海人民的兴奋点,并日益释放出无限活力。“向集聚要优势、向创新要动能”的瓯海探索,将谱写更高水平的“科教新区、山水瓯海”新篇章。
瓯海中心区。陈明铭 摄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 1981年,瓯海建制县开启了新征程。四十余年,一批批建设者接续奋斗,唤醒了沉寂荒芜的土地,点燃了全域发展的“引擎”。 2022年,梦想照进现实—— 三条高速、五条铁路在这里交汇,已经成为连接长三角、对接海西区、沟通粤闽浙的重要“枢纽”; 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达742家; 先后获评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等荣誉称号; …… 四十一年,海“瓯”飞翔,波澜壮阔。 瓯海高铁新城。杨冰杰 摄
一纸批文“乡下人”终圆“进城梦”瓯海这四十一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出生于1960年、现已退休的原瓯海区新闻中心主任黄松光的答案是——“我这个‘乡下人’终于圆了半个世纪的‘进城梦’。” 感慨背后,折射出了瓯海城乡蝶变的“脉动”。 1981年,瓯海建制镇只有3个,1991年建制镇发展到16个,但全县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镇,8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税收来自城镇。 上世纪九十年代,瓯海泽雅山区拖拉机运输。 自1992年撤县设区以来,瓯海遭遇了“城市化的烦恼”:大多数区域处于城郊接合部,农村面在温州3个城区中最广,城市化水平也相对较低,农村经济、县域经济的观念根深蒂固。 在很长一段时期,瓯海一直处于“有区无城”的状态。建设一座“有区有城”的瓯海新城,便成了瓯海人的共同梦想。 改变,发生在2001年。那一年,国务院批准瓯海区政府所在地从景山街道迁至娄桥街道,一纸批文正式开启了瓯海建城的进程。 2022年5月的最后一天,从瓯海大道西段快速路一路向西,一座现代感十足的瓯海时尚智慧新城一路展开——星罗棋布的城市公园绿意盎然,宽敞整洁道路四通八达,鳞次栉比的高端商贸楼宇错落有致……瓯海实现了从阡陌农田到高楼林立的沧桑巨变。 瓯海大道中心区段。张品金 摄 “这里正在建339米的‘浙南第一高楼’。”家住新桥街道的沈女士指着瓯海大道和沉木桥街交叉路口的工地说道。339米,是瓯海腾飞的新高度。 瓯海城乡蝶变成效究竟如何?“瓯海已经成为温州市最富颜值、最具魅力、最有潜力的城市建设与产城融合标杆城区。”——这句出自温州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发布会的定调之句,已成为瓯海面貌日新月异的最佳注解。
一鼓作气“落后县”完成“全逆袭”回看四十一年前,建县之初的瓯海俨然一副“落后县”的经济面貌——所有制结构单一,经济总量极小,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四十一年后的今天,瓯海“从小到大”形成服装、眼镜、锁具、鞋革等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格局,其中,森马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瓯海眼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不仅如此,瓯海还“从无到有”形成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中国基因药谷”“生命健康小镇”“中国骨谷”“中国数安港”等新兴高能级平台成为新时代瓯海的又一张张金名片。 1958年8月1日,温州市西山自来水厂建成,瓯海人民第一次吃上自来水。图源:温州发布 一个曾经的“落后县”,如今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项目多、速度快、发展实、后劲足”等特点。瓯海,是如何实现全面“逆袭”的? “创新不止,好戏不断。”这八个字,或许就是答案。 翻开瓯海近年来的“成绩单”,科技创新的成果跃然纸上——成功夺浙江省科技最高荣誉“科技创新鼎”;入选2021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青科孵化器入选“科创中国”2021全球百佳技术转移案例榜单…… 2022年5月18日,位于瓯海经开区的中国(温州)数据智能与安全服务创新园甫一开园,就吸引了华为、翼能科技、中国移动创新研究院等26家数据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落地“安家”。这意味着敢为天下先、善于“吃螃蟹”的瓯海,率先在数字安全问题方面打出了“破解牌”,又蹚出了一条布局新兴产业的新路径。 2022年5月18日,中国(温州)数安港在瓯海经开区开园。温州市大数据局供图 岁月如新,改革永进。四十一年间,瓯海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地区生产总值,从1982年的1.74亿元跃升到2021年的770.38亿元; 财政总收入,从1982年的0.11亿元跃升到2021年的78.51亿元;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从1982年的701元、300元跃升到2021年的72079元、43466元; 三次产业结构,从建县初期的57.8:23:19.2优化为2021年的0.9:42.1:57.0。 瓯海,一鼓作气,一路生花。
一路加码“产城人”合唱“幸福曲”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回望瓯海发展之路,与这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同步“生长”的,是民生的“重量”,是怀揣梦想的人汇聚到这里,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如今看来,我们一家人,来瓯海是来对了。”家住瓯海区海派公馆的林女士,5年前将家安在了瓯海中心区,成为了一名“新瓯海人”。 “来对了”的幸福感来自于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大办教育、学在瓯海”的热潮背后,依托的是各类院校、科研机构大力推进的产城联动、学城联动。 瓯海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美好教育新生态。图源:瓯海教育发布 且看一组有关瓯海教育的对比数据—— 1982年,瓯海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5.4%,在校生巩固率仅60%,远低于全省70%平均数。 2022年,瓯海全区有幼小初224所,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为100%。 不仅如此,瓯海还坐拥温州高教园区,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温州肯恩大学等9所高等院校(温州全市11所),是浙南闽北赣东唯一的高校群。 教育的发展,带来居民素质提升、人才引进集聚、产业培育发展等一系列“化学反应”,成为经济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推动力,“产城人融合”也成为瓯海最鲜明的特质之一。 位于瓯海经济开发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浙南闽北赣东地区唯一集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三张“国字号”金名片于一身的大学科技园。杨冰杰 摄 教育只是民生事业的重要一角。瓯海四十一年,始终牢记民生福祉是发展“压舱石”,一路为民生事业“加码”—— 1999年,瓯海区开始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11年,温州市首个新农房改造项目——瓯海区丽岙镇下章村农房集聚点开工建设; 2017年,瓯海发布全国首个民生实事项目政务公开标准,真正实现百姓“点菜”政府“做菜”; 近年来,瓯海还始终聚焦公共服务,“一老一小”成效走在全省前列,智慧健康养老成为全国示范基地,成为浙江省唯一入选“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培训基地”; …… 瓯海正拼出共同富裕幸福“新图景”。 瓯海区老人在荷塘月色公园晨练。周建强 摄 “如今的瓯海,正处在打造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八大新典范’的历史起点上,”瓯海区委书记曾瑞华认为,“科教新区、山水瓯海”正迎来四个“历史最好时期”—— 科技创新发展态势史上最好,新兴产业“从0向1”爆发未来可期; 实体经济转型态势史上最好,传统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质变未来可期; 城市发展态势史上最好,城市能级“从区域新城向亚运新城”跨越未来可期; 环境发展态势史上最好,竞争优势“从人无我有向人有我优”迭代未来可期。 海“瓯”正振翅翱翔,“飞”向更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