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934|回复: 0

清华毕业!温州女学霸的演讲火了

[复制链接]

710

主题

0

回帖

343

积分

老蟹

积分
343
发表于 2022-7-12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近日,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22年毕业典礼上

生82班、温州女孩

林希颖作毕业生代表发言



发言稿/ 一路寻光,无问西东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生命学院生82班的林希颖,非常荣幸能够作为2022届本科毕业生代表在这里发言。


前几天,我在收拾宿舍时,偶然间翻到了四年前的录取通知书。当“二校门”重新跃入眼帘的那一刻,沉睡的记忆从岁月中醒来,我看见四年前的我们手捧着通知书走入清华园,那些期待、憧憬、犹豫、胆怯,依旧如此清晰而真切。


四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在此,我想邀请各位一起闭上双眼,回忆这四年,有哪些事会在你的脑海里浮现呢?

微信图片_20220711163645.jpg

我想记忆里一定少不了一群人。我们会想起父母,想起他们在我们每一次离家上学时殷切的目光,在每一通遥远的电话里传达出的关心;会想起师长,想起他们在课堂上的谆谆教导,在日常生活里如父如友般的情谊;一定也少不了朋友们,想起我们一起在暴雨中欢笑着拉练,在野外骄阳下探索大自然,在历次专项活动里同向前行,在紫操夜聊到天明。或许还有食堂里热情打招呼的大叔,在深夜替我们开门的宿管阿姨……这些记忆提醒着我们,我们这四年是在爱与被爱中度过的。


所以我想与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毕业感悟是:感谢所有的遇见。科学家费曼曾经在一个活动中被问到和极光相关的问题,他回答:“对不起,我跟妹妹有个约定,这世上所有现象我都可以研究,除了极光要留给她,所以我不能够回答你的问题。”人生的无尽浪漫与意义,都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在毕业之际,让我们一起感谢这四年来所有遇见的、给予过我们爱的人们。


记忆里一定还会有我们自己。我们会记得自己刚进入清华园时的胆怯,会记得第一次做生物实验时的紧张,会记得搞砸某次课堂展示时的尴尬,会记得怎么也读不懂一篇文献时的焦虑,会记得被导师“灵魂拷问”时的不知所措……除了那些高光时刻,你一定也会记得这些不够完美的自己。


因此,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二个毕业感悟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我们的校友叶诗文,曾经在伦敦奥运会上斩获金牌的游泳冠军,在经历了漫长的低谷期后,以0.01秒无缘东京奥运会入场券。但就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当天,她在微博上写道:“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想这句话也适用于现在的我们,无论这四年里经历了何种的高光与低谷,此刻,让我们与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一起迎接未来路上的全新挑战。


最后一个和大家分享的感悟是:永远坚守心中的良善。我们生活在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中,个人的命运与历史的发展休戚与共。未来,我们当中会有人投身于科研事业,会有人奋斗在各个领域的一线,或许我们能改变的不多,但应该记得,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就像电影《无问西东》里呈现的那样,只问深情,只问盛放,只问内心的坚守,不问西东。


我非常喜欢的一位野生动物摄影师星野道夫曾说:“人的一生,总是为了追寻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四年前,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相聚清华园,相聚生命学院,四年后的今天,我们怀揣着理想斗志,继续奔跑在寻找生命之光的旅途上。在此,我郑重地邀请所有的人,一起耸耸肩,挺这个既优秀又普通的自己一把,好好把握有限的人生。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期待每个人都能找准自己的赛道,在奔跑中不断突破自我,取得自己的最好成绩。最后,谢谢大家!祝大家毕业快乐!


发言稿来源:清华生命学院


每一个高光时刻有多绚烂
背后的足迹就会有多深

一直以来,在大家眼中林希颖都是一位“别人家的孩子”。


高中就读于瑞安中学,后又入选浙江省生物竞赛省队并夺得第二十六届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金牌,在提前被清华大学降一本线录取的情况下,高考仍取得了701分,全省第29名的好成绩。清华在读期间,曾获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奖学金等。


《中国校园文学》对林希颖这样评价:

林希颖的文字干净明亮,让人读了心生欢喜。高中三年里发表于《中国校园文学》的作品《折叠》《初茶》《一叶障目》《成为刘海儿女孩》《十八春》等深受读者喜欢,部分篇目被《儿童文学》(选萃)等转载。


“别人家的孩子”林希颖
有高光的时刻
也在沮丧和挫败中成长



2018年刚踏入清华生命学院的林希颖,和学院里的大多数同学一样,被清华的高要求“打”了个措手不及。“大一微积分比平均分要低的期中考分数、落选‘思源计划’、对专业课提不起兴趣……种种自我否定,让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来错了地方。但内心不服输的劲儿,又激励着我去探索在清华里的更多可能,加入学堂班啃难如‘加密’的文献资料,参加国际大赛从零开始学做科研……”


“很多时候,自我探索并非是一条康庄大道。”从那时开始,她尝试了两年,但仍未在学院里找到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大二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被说不清道不明的沮丧与挫败感占据着。”


转机发生在大二暑假,那时林希颖意外地在北大慕课上看到一门叫“保护生物学”的课,花了一个星期学完了十六章的内容,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儿时看过的图鉴、纪录片、自然文学,一下子闯入了她的大脑,她不禁兴奋地问自己:“当初选择生物专业,不就是因为这些吗?”


▲ 在昂赛野外调查

大三起,林希颖一直在做雪豹保护的研究,利用红外相机和遗传样品也就是粪便,研究雪豹的种群现状与栖息地变迁,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大猫铲屎官”。


但做铲屎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生态学研究需要的许多技能,她在过往的课程里其实没有接触过,所以在学着细胞生物学等专业课之余,她从零自学地理信息系统、物种分布模型,去选修或旁听环境学院和地学系的课,一路摸爬滚打,逐渐到现在能够独当一面。


▲ 在北京初雪日组织“北京飞羽”公众导赏

与此同时,对她而言,更大的困难其实是来自身边人的质疑。她的父母一开始并不太能理解她想做的方向,“有段时间我和母亲在电话里的对话,常常会从解释演变到争吵。吵累了,我就在寝室的阳台上一个人哭,想不通我最亲的人怎么能不理解我。”另外,也会有来自身边同龄人的质疑,“你是不是微观做不下去了才去做生态”“你做这些是不是就是为了让自己显得特立独行”?


然而,这些质疑反倒促成了林希颖那时的许多反思,让她在徘徊后更加坚信,她就是要走这条路。


▲ 和高山秃鹫同框

大三暑假,林希颖从实验室走到了野外,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雪豹之乡昂赛开展考察。白天,他们沿着兽道爬山,寻找野生动物的痕迹,晚上住在用集装箱搭成的工作站里,听扎曲河的呢喃和鸟兽的梦话。“野外工作虽然辛苦,但每当我一不小心和岩羊、赤狐或是绿绒蒿四目相对时,我就特别感谢那一年选择走去的自己。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最初的信念:我要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未来,尽己所能。”


▲ 在青海湖鸟岛开展社会实践

期间,林希颖还加入过大学生公益组织“北京飞羽”,在奥森公园等地组织公益导赏,将飞羽之美带给大众;她也用双脚丈量大地,加入实践支队前往可可西里、青海湖鸟岛等地,调研最基层的生态保护工作。


和自然打交道的这一年,林希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地方。“这一年,我害怕过,犹豫过,被质疑过,但同样是这一年告诉我,听从内心的选择并没有那么难。”


“大概也是在类似于这种‘热爱的力量’下,我选择了新闻学作为我大学生活的另一面。”林希颖修读新闻学二学位,仅仅因为写作是她一直以来的爱好,“我不想丢了它”。为此,她加入校清新时报深度部,书写过疫情期间挣扎生存的武汉书店,也记录过年轻人面对生死难题的瞬间。在学长的影响下,加入了“向日葵儿童基金会”做志愿者,记录儿童癌症治愈家庭的勇气人生。


这些经历让她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去传播这个世界的温度,也可以用文字与专业点燃希望。”据悉,林希颖仍然在做着各种尝试,希望不久的将来可以产出更多有意思的作品。


林希颖
摄影作品


林希颖

温州瑞安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荣获2022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曾获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奖学金等,曾赴牛津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交流学习,多次参与生命学院组织的赴可可西里、青海湖鸟岛等实践项目。毕业后,林希颖将前往北京大学继续攻读动物学博士学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4-11-20 02:39 , Processed in 0.17159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