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961|回复: 0

温州这座城

[复制链接]

768

主题

-119

回帖

335

积分

老蟹

积分
335
发表于 2022-7-11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1st

关于温州,有许多想说的东西,也有许多可以说的东西。

如果把温州比作一位姑娘,生在江南,却并非江南的窈窕淑女,小家碧玉,婀娜多姿。

倒更像是一位为人母亲的成熟妇女,所谓为母则刚,因此她充满勇气,充满魄力,能吃苦,敢拼搏。

自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温州的水土并不是十分理想,倒可以说是比较糟糕。

山,太多。


东有大罗山,西有景山、牛山、吹台山。没错,她也有江,瓯江。按照杭州拥江发展、宁波三江六岸的发展,温州是不是也可以拥江发展?

瓯江的北面也是山。

于是,温州的核心空间比较小,纵深更谈不上。

辩证来看问题,你会发现,温州发展会比较快,特别是商业发展初期,因为她比较集中,比如五马街和信河街。


这是她无奈的优势。也正是这样的优势,让浙南模式比较早的能够成型,因为她集中,因为她密度比较高。

然也正因为如此,她发展的空间就比较小。

十多年前,温州的房价为什么是全国最高?这也是其中的原因。鹿城区作为温州的宇宙中心,是温州人光宗耀祖的聚集地。

而鹿城区也就一亩三分地,温州发展得早,温州人挣到的钱可以把鹿城区买几遍,自然房价就很高。

一旦城区概念突破,加上后来温州的有钱人离开温州向外发展,购房的资金也就会被稀释、摊薄,10万摊成2个5万,就是个典型。


2nd


温州人被称为东方的犹太人,简而言之,就是温州人特别会做生意。

其实,从传统“士农工商”的认知上,从商肯定不是上上之选。当然,在现代人眼里,是会羡慕温州人有经商的传统。

这种传统就好比心理学家荣格讲的“集体潜意识”,人家温州人就是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看着身边的人都在做生意,自然那种做生意的冲动老早就会萌芽,也有可以参考的对象,更主要的是自己要亲自上阵,会有人带,有人指导。

有些东西是后天很难学到的,而温州人,他们就算不主动,也会被动接受到的商业氛围,是很多人到商学院里都学不到的。

那这种传统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认为就是温州的地形,不适合农业,平地太少。

人多地少,出海捕鱼风险又太大,那做生意这条路相对来讲,风险略小且有机会博到高收益。

当然,这种理论放在西部就不见得适用了。比如,云贵川也是多山,为什么就没有温州的这种商业氛围?

我认为是人口密度不及浙江以及周边大环境没有没有浓厚的商业氛围。把温州这片土地放到贵州的某个角落,也不会成为温州。

温州的劣势在于人广地狭,而温州的优势也是人广地狭。


3rd


但又不得不说,温州的产业更多是低小散,也正因为如此,温州缺少恢弘大气的商贾之风。

大商人,或看起来有着传统儒商标准的商人多出在宁波和绍兴。杭州的某些大商人,祖籍是绍兴的。而上海的很多大商人,祖籍是宁波的。

为何?我认为一大原因还是地形。

温州的地形,如北面的永嘉、乐清,南面的瑞安、苍南,都与鹿城隔着山和江,很难形成集群和集约。

在金融上,温州商人或能形成合力,因为金融是虚拟路径;而现实中的生产和销售,就会受地形的影响,在内部很难形成集合。

跳开温州自身区域地理去看,它的宏观空间也不是很理想,南面进入闽北,西面是丽水,北面是台州,周边的兄弟并不富裕,于是在邻里生意上,很难近水楼台。

在发展的初期,在增量市场阶段,可以遍地开花,大家都能挣钱。可发展起来后,水就太浅了,大鱼只好离开原来的栖息之地,小鱼就只能留在原地争夺生存空间。

“温州人在全世界赚钱”,这句话就跟义乌的“买全球卖全球”一样霸气。但温州人在全世界赚钱,却是一种无奈。说到底,有谁真正想远走他乡去赚钱的呢?

其实温州人到外面去赚钱,也并非个个都很体面,有些也就是到外地开个五金店或者涂料店啥的。

正所谓“哪方水土不养人”又“哪方水土不埋人”?以前的走西口、闯关东,也都是被逼的,而幸存者偏差,让我们总是盯着那些大成之人,而忽视了那些受尽苦难的人。


4th


2013年,实习的时候,去过一趟乐清,算是去过温州了吧。

2018年年底,在温州的瓯海和鹿城走了两天,真的是纯靠走,第三天实在坚持不下,也因为龙湾太远,打车去了。

温州的地标建筑是333米的温州世界贸易中心,可悲催的是,这座地标建筑曾传因电费太贵晚上不开外景灯。

不得不说,有点暴殄天物了。

这是为何?其实跟温州的产业有着密切的关联。温州的模式是“工贸一体”模式,很多企业就在工厂办公,没必要去租用高端写字楼。

另外,温州真正的大企业总部又不会留在温州,自然这种高端的写字楼就更乏客户了。

还有,温州很多企业夹在居民楼里的现象也很多,很多“大厦”,你看规划是住宅用地,但却是写字楼的样子。

【江滨·洪殿】
比如瓯江南片的江滨、洪殿,很多取名“某某大厦”的建筑用地性质是住宅,但却聚集了不少企业。

温州的实力是不容忽视的。比如说,温州的民间资本非常发达,温州的每个区县都有支柱产业,从星巴克在温州遍地开花来讲,就是一个事实。

可惜的是,温州的实力被分割了,加上温州的发展缺乏纵深,合起来的意义并不大。

这些问题,我认为正好也是催生了滨江CBD的主因。


【滨江CBD】
滨江CBD可以说是瓯江沿岸最成片规划最具商务气质的板块了,往西连接的是鹿城的老核心,如五马街、信河街,这相当于宁波的天一、杭州的武林;通过绿轴,往南连接的是中央绿轴板块,相当于宁波的东部新城、杭州的钱江新城。

【中央绿轴】

从温州环线的角度看,其区位属于比较中心的位置。

【滨江CBD板块区位】

从区位上看,滨江CBD犹如“襟三江而带五虎”。龙湾(区位上相当于宁波的北仑)、乐清(相当于宁波的慈溪)、永嘉(相当于宁波的余姚)、瓯海(相当于宁波的鄞州)与滨江CBD的关系上,更具有“平等性”。

这个新拉出来的CBD,比传统的五马街气派不说,关键是它没有五马街的局气。在宁波,北仑、镇海去海曙,那是去宁波;在杭州,萧山过钱塘江那是去杭州。

总是透露着一种“进城”的感觉。

可北仑人去东新可能就不会带着这种感觉了,毕竟这地方是后起之秀,不会有太强的“本地色彩”。我想,滨江CBD也会给龙湾、乐清一样的感觉。

再放大去讲,滨江CBD不是温州的滨江CBD,它是世界温州人的CBD,是世界温州人之家。

格局更大,自然就会显得更加平等,所有温州人,不管是来自五马街的原住民还是来自乐清、永嘉、瑞安、苍南的温州人,甚至东南亚、非洲、欧洲的温州人,到了这里,也都只是温州人。

目前,滨江CBD聚集了大量的金融企业,对于温州的生意人来讲,无疑是提供了融资和资金周转的极大便利,这也是温州再度起飞,再度攻克新的商业高峰的“水晶”。

结语:

此次画温州的控规,包含了江滨、洪殿、杨府山、蒲州、开发区、滨江CBD、中央绿轴、桃花岛等单元和板块,不太好命名,思考许久,将文件命名为【温州向东看】。

【温州向东看】
也刚好因为这个名字,引来了争议。不少网友认为温州向南发展,或者说向南不输向东。

这点我并不否认,但我认为滨江CBD已然是温州商务中心的天花板。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温州绕过大罗山,以龙湾和瑞安为两端的地带是发展的要点。这个观点不是我没想到,应该在我关心温州不久,就跟前司领导说过,温州或许可以更大胆一点,直接向海发展。

可这样的格局说来是轻巧,风险却很大。

温州和宁波一样,明明靠海,却看不到海。

这种由来已久的发展根基注定了,海边只能是产业区,比如镇海、北仑。龙湾的宿命亦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4-11-20 02:38 , Processed in 0.16621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