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9307|回复: 0

沉浮乱世 不失气节 ——记南明隆武政权唯一平阳知县林之骥

[复制链接]

10

主题

43

回帖

27

积分

嫩笋

积分
27
发表于 2022-6-3 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民国《平阳县志》道:“清初,县志于太和事多有隐讳,得王文虎诗,乃知其详。”明崇祯帝在北京自缢,北方大部分地区被清军占领后,其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南明诸政权,其中鲁王朱以海以监国名义建立了浙东鲁王政权,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了隆武政权。隆武政权建立于顺治二年(1645)七月。顺治三年(1645)八月,清军入福建,隆武帝被俘而死,该政权仅存在了一年两个月左右。平阳地处浙闽交界,称为“两浙咽喉,八闽要道”,处于浙东鲁王政权与福建隆武政权之间,是两大势力争夺的地方。当时,整个温州的官吏主要由隆武政权任命。隆武年间也曾任命一名平阳县知县,此人为林之骥。

  莆田林家出身

  1.莆田林家

  林之骥,字子千,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出身于莆田林家。民国《平阳县志·职官志》载:“(知县)林之骥,福建进士。隆武元年任,旧作十七年。”民国《莆田县志·选举志》载:“崇祯十六年葵未杨廷鉴榜:张岳、林嵋、张廷榜、方元会、余飚、陈瑜如、林日昇、林之骥、翁冠英、陈廷武。”

  林姓是莆田的大姓,在莆田素有“陈林半天下”之称,又是家风鼎盛、人才辈出的官宦世家。自宋以来,莆田林姓居诸姓之首,文武进士层出不穷,时人有“无林不开榜”之语。据《中国状元大典》统计,洪武四年(1371)至崇祯十六年(1643)272年间,共举行91场科考,录取进士24636人。又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载,明代福建进士有2305人,其中兴化籍535人,占福建总数百分之二十二,而林氏进士89人,约占莆田总数的17%。明代福建状元11人,其中莆田林氏状元1人;明代福建探花10人,其中莆田林氏探花1人。明代莆田不仅科甲鼎盛,而且英才辈出,莆田林氏进士在《明史》中立传的有6人。在莆田出仕官员中,四品以上的官员有300多人。

  2.明代最后一榜进士

  林之骥,崇祯十五年(1642)乡试中举人,崇祯十六年中杨廷鉴榜进士,位列三甲第164名。

  崇祯十六年杨廷鉴榜是明代中央政权最后一次开科取士,因为一年后,也就是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标志着明代中央政府的覆灭。从此,明代中央政府再也没有开科取士了。故林之骥是明代最后一榜进士。

  在江阴

  1.崇祯十七年江阴知县

  林之骥考取进士后,于崇祯十七年担任江阴县知县。光绪《江阴县志·职官》载:“(崇祯)十七年,(知县)林之骥,福建莆田人,进士。”林之骥为人木讷,不善交往,且听不懂江阴当地的吴语,故江阴当地人称之为“林木瓜”。《明季南略·江阴续记》载:“乙酉五月,江阴知县林之骥,福建莆田人,不解江南语,众号林木瓜。”林之骥担任江阴知县应是明代中央政权的任命,但他到江阴不久,崇祯皇帝自缢,清军占领了北方。崇祯十七年五月,福王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与清军对峙,江阴也成为弘光政权管辖下的区域。弘光政权只存在一年,即被清军消灭。

  2.与溃兵交涉

  清军进攻南京时,许多外地部队纷纷赴南京勤王。南京陷落后,一支由郑姓将领率领的部队经过江阴,并在江阴贩卖小盐包,百姓争相购买,打开一看,里面有许多金银财宝,而那些士兵却不知晓。原来是扬州的巨商富豪,为了避乱而放到里面的,结果被这些士兵抢去。后士兵知道此事,心中愤然,郑姓将领欲纵兵劫城。林之骥出面调解,他发现该将领也是莆田人,经过交涉,溃兵终于秋毫无犯地出城而去,避免了一场杀戮。民国《福建通志》载:“南郡失守,大兵过邑,携盐以卖,民买者,启视,皆银也,争市之,而兵不知。既而,兵欲劫城,其帅与之骥同乡,之骥乃出谒,与闽语,遂敛兵过……”《江阴城守纪》也载:“时郑帅率流兵千人过境,头裹红罗,始则携小盐包,百姓争买,启视中有金银贷宝,而兵不知也。盖淮扬巨室载以避乱,为所掠得者。继乃纵兵掠城外,百姓汹汹争城而入。兵欲劫城,幸之骥与郑帅同乡出谒之。彼此燕语,继以痛哭,遂肃然无犯。”

  3.弃官而去

  清顺治二年五月,南京陷落,常州御史刘光斗投降清军,受命安抚所辖各县。林之骥不愿事清,弃官而去。《江上孤忠录》载:“清顺治二年乙酉夏五月,北师南下,金陵不守,广昌伯刘良佐,劫宏光以献。常州御史刘光斗迎降,受命安抚,江阴令林之骥,哭庙解绶去。参将张宿、海防程某、县丞胡廷栋继之。学使朱国昌、兵使马鸣霆逸。主薄莫士英缴印册,因纳善马于刘,得权知县事。”民国《福建通志》载:“……(林之骥)将去,诸生留之,之骥曰:‘读书登黄甲出仕,不能为朝廷出力,尚欲事二姓耶?予去决矣!’有六百金在质库中,半与诸生,半与百姓,留数两作途资而已。遂去。”《明季南略·江阴续记》载:“五月二十五日,林(之骥)挂冠归。”可见,在刘光斗前来劝降时,林之骥不事二主,于顺治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毅然弃官而去。与他同时弃官而去的还有参将张宿、海防程某、县丞胡廷栋等,而学使朱国昌、兵使马鸣霆也随后逃离江阴。

  4.随后的江阴保卫战

  林之骥离开江阴后,六月二十日清朝委派的知县方亨来到江阴,江阴正式落入清朝手中。不久,强迫薙发的命令传到江阴,引起人民极大不满。闰六月一日,方亨强迫诸生与百姓薙发,遭到反抗,并引发了江阴人民的反薙发武装斗争。

  起义初期,江阴典史陈明遇被拥为首领。七月初九后,江阴原典史阎应元入城主持抗清斗争的指挥事宜。在阎应元的指挥下,江阴人民击败清军无数次进攻。至八月二十一日,在二十四万清军的围攻下,江阴终于被攻破。阎应元、陈明遇等率江阴人民与之巷战,宁死不屈。清军攻陷江阴后,进行了三天大屠杀,江阴百姓所剩无几。江阴人民在这次保卫战中,守城八十一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江阴城守纪》载:“(清军)满城杀尽,然后封刀。午后,出榜安民。城中所存无几,躲在寺观塔上隐僻处及僧印月处等共计大小五十三人。是役也,守城八十一日,城内死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人。”但他们给予清军非常沉重的打击。《江阴城守后纪》载:“清兵围成者二十四万,死者六万七千,巷战死者又七千,凡损卒七万五千有奇。”阎应元在城破前曾题诗:“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江阴保卫战牵制了清朝的大量兵力,延缓了其南下的进程,对于浙东鲁王政权和福建隆武政权起了屏障作用。林之骥不事清廷,自有节操,但错过了江阴保卫战,更为憾事。

  在平阳

  1.南京陷落后的平阳混乱局面

  明代中央政府任命的最后一任平阳知县是吴有涯。民国《平阳县志·职官志》载:“吴有涯,号懋绅,吴江人,举人。崇祯十六年知县……南都破,避地乐清,遂入闽,擢御史。”清顺治二年南京陷落后,平阳知县吴有涯弃官避乱于乐清。平阳群龙无首,只有“县佐署事”,非常混乱。顺治二年十月初二,时任隆武政权“钦命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巡抚浙东温、处、台、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卢若腾在给隆武皇帝的《备陈东瓯匮乱情形请敕补要员疏》中写道:“窃思整顿兵饷,当从温郡做起;而孰意其匮乱,有出于意料之外者……当闻虏变时,永嘉则百姓殴逐巡道、通判矣;平阳则所军焚杀印官,佃户焚杀业主矣;瑞安则兵民互相格斗,兵船二十余只并器械焚抢无余矣。各县乡棍,伪传虏欲均田,煽惑愚民,树旗结党,与业主为难,不纳租谷;至今党与未散,斯则乱之极也。”《明季温州抗清事纂》载:“甲申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平阳蒲门兵变,焚杀高指挥。”《时变记略》载:“卫所各军,世为千百户所辖,私谓改玉必当除籍,欲劫本官焚其名册,至毁弁署,掠财物,或索重赂。平阳百户高其位素刚悍,系于其家焚死……平阳痒生李明卿素刚暴,往石塘征租,为乡民焚死。”可见,当时的平阳局势动荡,人心骚乱。

  故卢若腾在《备陈东瓯匮乱情形请敕补要员疏》中又给隆武皇帝提出建议:“温属五邑,今唯乐清有令;而永嘉、瑞安、平阳、泰顺俱系县佐署事,位望既轻,民心不服,百务日就废驰。永嘉首邑,需人尤亟;部院臣杨文骢至温,力荐处州府青田县知县张倜才谞警敏,堪理繁剧。适倜以公事谒臣,果见年青识透,条议多凿凿可行;臣敬遵便宜行事之旨,会同按臣郭贞一,檄调张倜补永嘉知县矣。其瑞安、平阳、泰顺及处州之青田、龙泉、宣平,俱乞敕部速选补缺,速催上任,庶地方有效力之人,而匮者可充,乱者可治也。”

  2.林之骥上任平阳知县的时间

  在卢若腾等人的要求下,隆武政府任命已从江阴回到莆田的林之骥到平阳担任知县。至于林之骥是何时开始担任平阳知县的?康熙、乾隆《平阳县志》均记载为“林之骥,福建人,进士,(崇祯)十七年任。”而民国《平阳县志·职官志》则载:“林之骥,福建进士。隆武元年任,旧作十七年。”我认为,民国《平阳县志》所说的林之骥上任平阳知县的时间正确,原因有二:一是林之骥在崇祯十七年时刚刚担任江阴知县,还在任职中,他是在顺治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才弃官回乡的,所以不可能在十七年到平阳任知县;二是吴有涯是崇祯十六年任平阳知县,而且担任平阳知县的时间为三年。民国《平阳县志·职官志》载:“吴有涯,号懋绅,吴江人,举人。崇祯十六年知县,兴学校,恤民隐,首立十禁,旌善瘅恶……三年,邑大治。”也就是说,吴有涯在平阳担任知县的时间是从崇祯十六年(1643)至顺治二年(1645),即两三年时间。故可以断定林之骥开始担任平阳知县的时间在顺治二年(即隆武元年)十一月至十二月之间。

  3.慰问节妇

  林之骥在平阳期间,曾经与隆武政权的御史郭贞一一起慰问过节妇蔡之俊妻黄氏。民国《平阳县志·人物志》载:“蔡之俊妻黄氏,居学前。年二十四,之俊亡,子标方六月,黄苦守。御史郭贞一、令林之骥俱颜其门。”

  郭贞一,福建同安人,崇祯庚辰(1640)进士,初授行人,后任监察御史,巡抚浙东。明朝灭亡后,他拥福王于南京,福王擢都察院右都御史。南京被清军攻陷后,转入福建拥隆武于福州,曾奉隆武政权之命与卢若腾抚按温州。后随郑成功抗清,出征台湾。《小腆纪传》载:“郭贞一,字元侯,同安人。崇祯庚辰进士,行取御史,巡按浙东。弘光时,擢右都御史,内监不遵朝班,疏纠之,宦侍屏息。谓夏允彝、陈子龙、徐石麒、徐汧、沈延嘉、叶廷秀、熊开元等具忠君爱国之诚,乞召用;宪长王梦锡以贿迁官,选郎刘应宾黩货,乞正罪。一时风采懔然。丙戍后,归隐厦门,寻渡台湾卒。”

  4.仓促离平

  顺治三年七月,清军占领温州,林之骥等平阳官员闻风逃离平阳,仓促离去。卢若腾于顺治三年七月十四日在《泣陈失事缘由仰请圣明处分疏》中写道:“虏犯东瓯,臣请援之疏凡七上,究竟援兵不至;温州府城,遂于本月十二日陷矣。”《明季温州抗清事纂》载:“清兵至郡,平阳文武官员闻风先窜。”故林之骥在平阳担任知县的时间应只有七八个月,即从顺治二年十一二月至顺治三年七月。

  顺治三年七月十二日,清军占领温州;十四日,清军占领瑞安;过几天,就占领了平阳。清军占领平阳前,义军吴肇馨部欲先占领平阳,但进至平阳坡南时,被清军击败。民国《平阳县志·武卫志》载:“清世祖顺治三年丙戌,清兵至郡,平阳文武官员闻风先窜,城乡百姓俱剃发,静候安抚。时山寇吴肇馨率众欲据城,已至坡南,群情汹汹。适副将张大湖兵至,贼众奔溃,自相践踏及赴水死者,不可胜数。”清军进入平阳后,纪律松懈,烧杀抢掠,无所不作。《时变记略》载:“平阳亦继至。越数日,(清军)数十骑抵平阳,淫掠更肆。有讼于总镇范公者,始亦按法,后讼者众,竟不问。”一些清兵居住在平阳东门生员吕季炫家里,需索无度,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吕家不堪其扰,只得装神弄鬼将之驱走。民国《平阳县志·杂事志》载:“顺治三年,有永嘉名色兵官项允思,随大兵至平东关。生员吕季铉、季绣、季鑣新居闳敞,率兵百余人踞之,供值月余,需索无厌。一日薄暮,有声蓬蓬然,自橘园中出掷柑皮,批允思颊,急索之,阒然无人。须臾,砂砾纷至,瓦石軯轰,莫测所自,允思几无完肤,兵亦多伤,铉兄弟不沾一泥。允思望空叩头哀求,更分乃已。因惊惧,待旦引兵避去。”

  清军的烧杀淫掠激起了平阳百姓的反抗。萧江乡兵、百姓对清军进行了抵抗,但被清兵援军镇压了。清军在萧江进行了大屠杀。《时变记略》载:“师继至萧家渡,有与抗者,旋溃败,皆激于淫掠之故。褊将萧启荣以五百人守瑞安,屯南郭,坐食民家,亦调赴平阳,平乡兵长数拒战,于萧家渡败之,萧师屠其地之居民。”

  温州、平阳相继陷落后,隆武政权的温州大多数官员退往桐山。卢若腾率部退守平阳镇下关,而林之骥不知去往何处,此后史料也没有记录其人了。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编辑:王秀华,网络编辑:雷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5-1-18 12:51 , Processed in 0.53947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