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爆料,温州智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因其他消费侵权行为被浙江政务网通报,并予以罚款5000元的处罚。
处罚书
在处罚决定书的主要违法事实中写道,2022年3月7日,当事人工作人员在交付新能源汽车时变相强制消费者徐女士在其店内购买合作保险公司的车险,因徐女士在支付完车辆尾款后不接受其不合理条件,当事人工作人员拒绝提供购买保险必备的车辆合格证明文件,导致徐女士无法办理提车手续。经查,当事人工作人员在销售汽车时采取统一的交付流程话术变相强制消费者店内购买保险,如告知消费者在店内购买保险可以更好得到理赔、在消费者询问时告知必须店内保险等,若客户坚决店外投保,则设置审批环节,由店长发邮件向上级申请,审批通过前,拒绝向支付完车辆全款的客户提供车辆合格证明文件。至案发时止,共计交付新能源汽车1216余辆,其中仅有82位客户成功在店外投保。无违法所得。
据爱企查显示,温州智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位于温州市龙湾区蒲州街道高一路178号11号地块,成立于2021年03月22日,温州智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具有2处分支机构。而温州智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股东一栏中赫然写着小鹏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并且持有100%的股份。
虽然处罚书上写明在温州智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并无违法所得,但是实际上购买新车需要在销售商店内投保车险这件事情,似乎早已成为汽车销售领域不成文的“行规”,小鹏汽车在网上也是多次曝变相强制消费者购买保险。在行政处罚书中写到,温州智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截止案发时,共计交付了新能源汽车1216余辆,而其中仅有82位客户成功在店外投保。这其中原由想必大家都是“懂得都懂”。
2021年,小鹏汽车以累计销售9.8万辆(98,155辆)的成绩,成功地从蔚来汽车手中夺得了国内造车新势力销冠宝座。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种种质疑的声音,小鹏汽车频频被曝出“霸王条款”、“强制消费”等负面信息。
在2021年2月3日,因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杭州小鹏汽车有限公司被浙江杭州市拱墅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1万元。
处罚书
2022年3月14日,小鹏汽车销售公司又再次被三湘都市报曝光,故意拖过犹豫期,拒不退还定金。最终记者介入后将5000元定金退还。
就在本月初时,北京小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就因规定不公平合同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警告并处罚金3000元。(由于篇幅原因,小编就不一一举例,如想了解的可以自行上网查阅。)
曾经甚至被广东省消委会点名,称“小鹏汽车不仅没有及时处理消费者的诉求,甚至在省消委会介入后依然消极处理投诉,这既损害企业的口碑和形象,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网络配图
距离4月2日至今不过20余天,小鹏汽车再次被罚。虽然小鹏汽车屡屡被罚,但是似乎一直秉持着“知错不改”的态度,这不仅让许多网友质疑,是不是因为罚的太少了?所以才对他们不痛不痒。正如广东消委会所说,小鹏这种消极的态度是在损害企业的口碑和形象,无异于“自掘坟墓”。希望小鹏汽车今后能在领罚的同时,也能自我反省一下。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