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查看: 25389|回复: 22

涛声依旧,死性不改

[复制链接]

59

主题

2291

回帖

1175

积分

老蟹

积分
1175
发表于 2022-4-23 19: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些人就是这样。你谈东他说西,要让他说出依据,他说我们没资格,发觉这些人真可爱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头像被屏蔽

374

主题

9195

回帖

4892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4892

荣誉勋章→原创写手荣誉勋章→优秀会员章

发表于 2022-4-24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9

主题

2291

回帖

1175

积分

老蟹

积分
1175
 楼主| 发表于 2022-4-24 13: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律权威 发表于 2022-4-24 08:11
你们因为百姓不扫场所码,查封百姓商店,但是找不到国家法律依据,你还有理了?

  法盲!

呵呵继续呀,政府进行疫情防控的措施都是有法可依据的,我们通常人都懂的!所以说你们这种人要么就是纯粹的法盲毛都不懂,要么就是居心不良替那些躺平派呐喊的!来自: Android客户端

27

主题

1818

回帖

923

积分

老蟹

积分
923
发表于 2022-4-24 13: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律权威 发表于 2022-4-24 08:11
你们因为百姓不扫场所码,查封百姓商店,但是找不到国家法律依据,你还有理了?

  法盲!

鬼才兄,近期生意不忙?来群里吆喝几声出出气,也是常理!!!疫情当下,外面的很多东西进不来,那些王八羔子为啥不能够和我们一样,进行合理的疫情防控,然后经济迅速得以恢复,这样我们老百姓生活也能够过的好些!为啥有些人为了一己之私欲,置天下百姓的生活福祉于不顾。也只有我们国家政府才真心为民,实行如此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来确保整体的社会运行来自: Android客户端

3

主题

354

回帖

179

积分

嫩笋

积分
179
发表于 2022-4-25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冠疫情对公知来说可谓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狂欢,借着疫情的“东风”,公知说了很多平时不能说、不敢说的话。俗话说的好,多说多错,多做多错,由于话说得实在太多,公知的双标也就表现的远比平时明显。

  咱不妨现学现卖,看看这段时间以来,公知围绕疫情制造了多少双标。

  1、

  公知认为:中国疫情数据都是假的,是“瞒瞒瞒”,中国抗击疫情努力都是错的,是“错错错”,且不需要解释。

  但公知同时认为:美国等“民主国家”的疫情数据都是真的,包括“群体免疫”在内的抗击疫情努力都是对的,且不需要解释。

  2、

  公知认为:爱国网民为中国抗疫努力和成绩辩护是“洗地”。

  但公知同时认为:公知自己为“民主国家”抗疫洗地是“说出真相”。

  3、

  公知认为:赵立坚等外交部发言人据理力争是“递刀子”。

  但公知同时认为:公知自己配合外国抹黑中国,将中国抗疫努力和成绩说得一无是处绝不是“递刀子”。

  4、

  公知认为:中国应测尽测、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并不能掩盖“瞒瞒瞒”、“错错错”的“体制问题”。

  但公知同时认为:英国等“民主国家”躺倒不干,任由民众自生自灭的“群体免疫”体现了“更高级的人道主义”

3

主题

354

回帖

179

积分

嫩笋

积分
179
发表于 2022-4-25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5、

  公知认为:说出美国疫情真相的乔木等人人格极其卑劣且一定是为了钱。

  但公知同时认为:编造中国疫情谣言的公知都是“良心”“脊梁”且一定不是为了钱。

  6、

  公知认为:阴谋论,特别是针对美国的“阴谋论”要不得,任何事情都必须言之有据。

  但公知同时认为:要求方方拿出“一地无主手机”的人是吹毛求疵强人所难,连人都算不上。

  7、

  公知认为:中国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数字远比美国少,但由于不是零死亡,足以证明“有罪”。

  但公知同时认为:美国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数字远比中国多,但原本可能死亡200万人的大疫情,现在居然才死了八万多人,实在没大不了的,说不定美国还会成为“最大赢家”。

  8、

  公知认为:中国为抗疫采取的封城措施严重限制了人们的生活和个人自由。

  但公知同时认为:“民主国家”封城是为了遏制病毒爆发而采取的冒着经济风险的必要措施。

  9、

  公知认为:网友质疑和反对公知就是“极左”、“网络流氓”、“网络黑势力”、“新运动急先锋”……

  但公知同时认为:公知谩骂网友和中国是“言论自由”。至于某些公知的言论有多恶心大家自己感受一下吧,骂人骂到这种程度,对象还是女孩子,真是不敢想象。这样的人居然还是“作家”,说此类人是“斯文败类”恐怕已经是最委婉的评价了。

  10、

  公知认为:中国的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都是虚的,改变不了中国抗疫不力的事实。

  但公知同时认为:美国的2艘医疗船非常实在,足以证明美国在抗疫上的巨大优势和巨大努力。

3

主题

354

回帖

179

积分

嫩笋

积分
179
发表于 2022-4-25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1、

  公知认为:中国光湖北就问责了3000多名党员干部,但依然远远不够,必须继续追责,否则对不起“枉死的灵魂”。

  但公知同时认为:美国确诊病例一百三十多万、死亡病例八万多却没人被追责,并不影响美国“民主制度”的先进性。

  12、

  公知认为:方方从“医生朋友”、“同学”、“网友”那获取的信息东拼西凑成的“日记”记录的是“真相”,谁都不能质疑,否则就是没有“言论自由”。

  但公知同时认为:美国16岁小女孩根据自身经历写日记被美国警察叫停并威胁逮捕其父母,并不妨碍美国是个“言论自由”的国家。

  13、

  公知认为:网民如实描述外国疫情形势和抗疫表现是“妖魔化外国抗疫”。

  但公知同时认为:公知自己抹黑、贬低、否定中国抗疫是“揭露真相”、“追求真相”。

  14、

  公知认为:中国死于新冠肺炎的人都是死于“谋杀”,每一个死者都有名字,有家庭,不是数字!

  但公知同时认为:外国“群体免疫”不管死多少人,都是为“群体免疫”做出贡献的数字,不值得大惊小怪。

  15、

  公知认为:网友如实描述国外疫情是幸灾乐祸。

  但公知同时认为:公知自己夸大中国疫情是“言论自由”没什么可指责的。

  16、

  公知认为:爱国的都是贼。

  但公知同时认为:公知自己才是真正为了这个国家好。

  17、

  公知认为:谣言是遥遥领先的预言。

  但公知同时认为:“造谣”公知是极其恶心的下三滥行为。

  18、

  公知竭力造谣红十字会倒卖捐赠物资,但对特朗普女婿倒卖抗疫物资,公知保持沉默;

  公知极力鼓吹“吹哨”,但对美国动辄开除说出真相的医生、护士和教授,公知保持沉默;

  公知坚持认为中国抗疫最需要的不是疫苗和中医药而是“民主”和“自由”,但对“民主”和“自由”的“民主国家”稀烂的抗疫表现,公知保持沉默。

3

主题

354

回帖

179

积分

嫩笋

积分
179
发表于 2022-4-25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联生活周刊》,发表了一篇神文,叫做《“群体免疫”之前世今生》,讲的是英国的“群体免疫”策略——让大部分人感染上新冠病毒,从而让活下来的人产生抗体。这篇文章用大量篇幅去给英国的防疫政策洗地,并且为之寻找“科学性”于合理性。大意是,这是洋大人先进的科学理念和专业的对策,不是拍脑门想出来的,你们不懂不要批评。



文章结尾是这样写的,作者写道:“这么做起码可以为科学家多提供几个参照组,让未来的人类找到更多的应对方式,而这,才是更高级的人道主义。



在这里,每一个数字就不是一条人命了,也不是一个个沉重的家庭了,而只是几个小白鼠,一串数字对比的参照组,记得中国抗击疫情的时候,公知们可不是这么说的。



洗到最后,作者再次用确凿的语气告诉你,而这,才是更高级的人道主义,仿佛中国积极有效的隔离与防疫措施即不高级,也不人道。



然而英国不给力,到了3月23日,英国啪啪啪的打脸了,英国首相约翰逊在全国下达了封锁令,要求民众尽量避免外出、居家防疫,并进入为期21天的全国封城防疫状态,民众活动将受到严格限制,约翰逊强调:如果有人们不遵守规定,警方有权进行罚款或驱散集会。



公知们沉默了,这违反人权,可是英国人的事,怎么能说是违反人权呢。



在武汉暴发疫情之初,美国先关闭大使馆,再撤侨,国外的各大媒体对武汉口诛笔伐,在国际媒体上大肆渲染攻击及污名化中国,国内一大群公知也不断的反省,他们用悲天悯人的笔写着:地方政府应对延缓,疫情信息公开不透明,XX试图掩盖疫情等种种问题。



在他们的认知里,对待陌生未知的病毒,政府的能力与资源应当是无限的,应当是未卜先知的,发现病毒后应该立马分析出病毒的危险等级及传播方式,并且马上作出正确的应对措施。



至于什么是正确的措施,他们永远是不知道的,他们只是社会的“良心”。

3

主题

354

回帖

179

积分

嫩笋

积分
179
发表于 2022-4-25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跟他讲,政府做决策需要调研,需要时间,这里重大决策必然的流程,他睁大着眼睛:都人命关天了,还讲流程?



你处罚了抗疫不力的官员,他神色沉重:这处罚不够有力度,背后肯定还有更大的主使。



你摆事实,他悲天悯人的概叹: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你讲逻辑,他说你极左,在网上假装自己被迫害,并以受害者的身份说道不惮于与你法院相见。

你跟他讲,政府封城,在未能有效的疫苗及药物出来之前,是最有效最正确的方式,他痛心疾首:这样是违反人权,如果前期信息能够公开透明,如果我们能够建立吹哨人制度,又何至于此。

你跟他讲,中国全民抗疫的这两个月的时间,对于美国政府来说,何止是一个人在吹哨子,中国14亿的人都在跟你美国政府吹哨子了,是360度环绕立体声无死角吹唢呐,不厌其烦地敲锣打鼓的提醒,可是美国政府听了吗?

3

主题

354

回帖

179

积分

嫩笋

积分
179
发表于 2022-4-25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你说什么,他都是有理的一方,永远回避真正的问题,而且你还说不得,分分钟还你句“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

59

主题

2291

回帖

1175

积分

老蟹

积分
1175
 楼主| 发表于 2022-4-26 06: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群侠传 发表于 2022-4-25 23:04
无论你说什么,他都是有理的一方,永远回避真正的问题,而且你还说不得,分分钟还你句“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 ...

躺平就是等于草菅人命,屠杀!来自: Android客户端

3

主题

354

回帖

179

积分

嫩笋

积分
179
发表于 2022-4-26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人就只能给自己当偶像了,而且处处以偶像自居,仿佛有一天不骂人就找不着自己的江湖地位,各种事件都表态,懂不懂都要说两句,一言相反就五毛,别人被买通了,别人吃狗粮了,他们从批评政府不足变成了揭竿而起的……不对,他们不敢揭竿而起,他们想怂恿别人揭竿而起,你不揭竿就是懦夫是猪民是装睡是瞎了眼看不见人间疾苦,而他们是替天行道的启蒙者,他们从来不回望看看自己说过的那些话评价过的那些事件都对了吗?他们反对高铁,没有谁为自己的短视道歉过,他们反对Etc,认为政府割韭菜,也没有为无知道歉过。他们传播过那么多谣言,也没有道歉过。他们谴责滥用公权力,而自己私权膨胀、利欲熏心、混吃混喝

3

主题

354

回帖

179

积分

嫩笋

积分
179
发表于 2022-4-26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打击异己,仇视不同言论,已经和他们反对过的东西越来越像。别说把一个国交给他们,就是把一个群交给他们都会天天骂爹骂娘四分五裂。

对了,中国武汉爆发疫情的时候,中国传媒大佬喻国明发微博说:一个民族遭受的所有苦难都是它的人民自作自受——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如是说。我不确定这句话是不是汤印比说的,但它的确让人痛彻心扉,以至绝望。我想,当年鲁迅先生讲“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时的心情也是这样的吧?

我想说,喻国明冷嘲热讽中国疫情的这段话,完全可以送给美国的911和美国疫情,美利坚民族遭受的所有苦难都是美利坚的人民自作自受……

59

主题

2291

回帖

1175

积分

老蟹

积分
1175
 楼主| 发表于 2022-4-26 22: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群侠传 发表于 2022-4-26 22:18
有些人就只能给自己当偶像了,而且处处以偶像自居,仿佛有一天不骂人就找不着自己的江湖地位,各种事件都表 ...

这么说吧,我看事情一般都会55开,不会说那个太好,那个太差,都是多角度看事情,我不会因为政府执法粗暴而怪政府滥用权利。世界上分好人和坏人,政府机构中的也有好人和坏人,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要因为里面有坏人的存在,而否定一个机构所做的成绩!来自: Android客户端

59

主题

2291

回帖

1175

积分

老蟹

积分
1175
 楼主| 发表于 2022-4-26 22: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群侠传 发表于 2022-4-26 22:18
有些人就只能给自己当偶像了,而且处处以偶像自居,仿佛有一天不骂人就找不着自己的江湖地位,各种事件都表 ...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需要黑来衬托出白的存在,如果世界一片黑或者一片白都是不行的,那样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5-9-2 16:09 , Processed in 0.33447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