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么紧张的疫情,你们还能想到我这个微不足道的人,实在是太感谢了,我会努力戒毒的。”塘下镇禁毒办禁毒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和“平安关爱”活动时,将新春大礼包送到戒毒康复人员家中,戴某衷心地感谢道!   误信他言,走上歧途
戴某今年34岁,家中独子,平时在家受尽长辈疼爱,疏于管教,无法无天,早早辍学在家。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家中只有奶奶照看。奶奶觉得孙子年纪尚小,更是对其百般溺爱。戴某不知感恩奶奶辛苦付出,每天进出网吧玩游戏,结交一群“好朋友”,称兄道弟。2012年,戴某听“好兄弟”池某,尝一两口没事的,不会上瘾的,也没人会知道的,而且能更好更快的融入所谓的朋友圈,还可以带你去认识“大哥”。戴某听信了所谓兄弟的花言巧语和道义,试了第一口后便一发不可收拾。2012年至2014年之间,戴某欺骗父母、欺骗奶奶,利用一切手段、方法去获得毒资。戴某变得自暴自弃,意志消沉,不与父母、奶奶沟通,有家不回,终日与毒为伴。2014年,戴某在“好兄弟”池某家中被瑞安市公安局查获并强制隔离戒毒。 跌入谷底,万念俱灰
出所后的戴某因长期吸毒,导致身体机能变差。心理自卑和周边环境排斥等因素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导致戴某家庭关系恶劣,社会严重脱节。整天无所事事,没有健康的兴趣爱好,致使他无法融入社会。社区民警和禁毒工作人员进行家访时,发现他存在强烈的抵触心理。陌生人的关心,只会让他感觉恐慌,加重他的心理压力。工作人员经过评估后确定方案,按照身体机能康复与体质改善相关原则和规律,循序渐进开展身体康复训练,修复家庭支持系统,重建社会资本,恢复社会功能。 多元助力,重塑人生
工作人员借助塘下镇心理咨询服务站,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其开展一月一次心理辅导。通过支持性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家庭治疗等方法,重点解决戴某的情绪困扰,家庭关系困扰等。工作人员注重阅读他微信朋友圈,及时发现负面情绪内容,寻找共同话题,增进互动交流,引导缓解心理压力。随着工作人员多次深入交流,戴某慢慢地开始接受工作人员,愿意与工作人员交流自己、父母和奶奶的情况,表达出自己要改变的愿望,为家庭关系修复、身体康复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渐渐的,戴某开始变得积极向上,也开始萌生就业创业想法。戴某学历低又无一技之长,但是戴某对算术有一定兴趣。工作人员就鼓励戴某可以开个小卖部,做小本生意。如今戴某的小卖部风风火火,父母也因此辞去外地的工作,与其一起经营小卖部,可谓全家团圆,其乐融融。  有了自己的事业,他积极参加塘下镇禁毒办开展疫情防控和禁毒宣传的义务活动。他常说,他要把自己的故事告诉别人。他用自身经历,向群众介绍毒品相关知识和对自身身体的危害,以现实的案例和触目惊心的图片向大家诠释新型毒品的危害,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感谢政府和禁毒办,要是没有你们的关心和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希望尽我所能回报社会。”戴某说。
平安关爱有温情,禁毒行动有成效。瑞安市禁毒办始终扎实推进平安关爱行动,深入开展吸毒人员的见面核查、服务管理、帮扶救助等工作,塘下镇禁毒办帮扶人员的事迹,是这行动的一典型。针对像戴某的吸毒人员,瑞安市禁毒办将继续多元化服务模式,在心理辅导、就业推荐、物质帮助等多方面精准帮扶,让爱在疫情防控中延续,在平爱关爱中生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