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近年来,苍南县红十字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和工作大局,积极履行红十字会职能,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满足群众的人道需求为导向,全面打响“爱在苍南”系列工作品牌,以务实的工作赢得党委政府的肯定,以管用的举措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以日益增长的获得感赢得人民群众的点赞。
 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超过50万人,保护生命需要医学科学的进步,更需要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自救互救能力的提升,社会应急救护培训覆盖面的扩大。近年来,苍南县红十字会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群众生命健康项目上持续发力,全力推动爱心救护点建设,积极构筑红十字救护网络,为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为健康苍南建设贡献红十字力量。
一是“硬实力”夯实基础,筑牢生命安全防线。苍南县红十字会筑牢生命安全防线,在全县设立54个红十字爱心救护点,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车站、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设置55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G1523甬莞高速公路马站服务区建成全国首个高速公路服务区红十字救护站,填补了全国高速应急救护体系的空白。全力推动应急救护培训“六进”活动,利用应急救护平台开展线上应急救护培训,多年来,累计培训救护员12000人,普及培训15万人次,涵盖学校师生、村社干群、企业职工等不同群体,救护培训根基得到夯实。培养注册应急救护培训师资149名,一级师资2名。
    二是“地摊式”技能培训,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苍南县红十字会打破应急救护培训以会议、讲堂形式为主,形式单一、渠道闭塞、场所封闭、对象固定的的弊端,组织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和志愿者走进街区,在广场、商场、公园等人流较密集处向来往群众开展“地摊式”急救知识培训,以更直观、更接地气的方式,让更多群众了解、学习并掌握应急救护技能,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是“家门口”学习知识,应急救护培训实现文化礼堂全覆盖。农村是应急救护培训相对薄弱区域,老人和孩子更是意外伤害的易受损群体。苍南县红十字会呼应群众需求,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的阵地作用,组织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走进全县290家农村文化礼堂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活动,全面提升农民群众健康素养,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营造“人人学急救,人人懂急救,救在身边”的良好氛围。通过应急救护培训进农村文化礼堂这一措施,将心肺复苏、创伤救护、海姆立克法等应急救护知识送到村民家门口,让农村居民,特别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学习如何有效减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造成的意外伤害,提升广大农村居民的急救互救水平,保护群众的生命和健康。
   
同时,也让红十字志愿服务精神覆盖到苍南的每座文化礼堂、每个村居、每个村民,让“人道、博爱、奉献”的种子扎根于广大群众的心中。

 人道救助显人道,爱心关怀献爱心。近年来,苍南县红十字会紧紧围绕社会弱势群体最关心、最紧迫需要解决的难题,积极拓展救助领域,打造“爱在苍南·情暖苍南”救助品牌。
多年来,累计募集资金540万元,新冠疫情累计接受捐赠款物293万元,发放救助资金200余万元。通过品牌化、精准化、多元化、项目化、社会化的救助服务,精心打造红十字救助品牌,切实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品牌化建设,救助及时有温度。持续壮大红十字人道救助品牌体系,打造“信禾春阳基金”“心星基金”“知联博爱基金”“博爱送万家”等博爱品牌,持续开展慰问生活困难群众、白血病、先心病救助工作,扩大救助受益面,让困难群众得到尽可能多的救助。充分发挥红十字公益品牌优势,发掘、整合和调动社会资源,策划打造一批社会认可、具有红十字特色的公益项目,建立全国首个红十字会自闭症青少年救助服务站,深入推进“关爱自闭症青少年”“关爱贫困母亲”“关爱退役军人”等项目,对贫困母亲、贫困退役军人、贫困孕产妇和自闭青少年提供及时救助。
   
二是精细化帮扶,具体困难精准救助。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拓展服务方式,切实为困难群众提供个性化人道救助。通过实地走访等方式,摸清困难群体的实际困难和需求,针对实际情况,梳理帮扶计划,实现精准救助。例如,以“物质+服务”救助方式为困难退役军人家庭,提供私人定制帮助;联合康宁医院志愿者为困难退役军人开展心理辅导和体检,并根据他们的特定需求送去了电脑桌、电风扇、电热水壶、保温杯、血糖仪、血压仪、智能音箱、电动轮椅、煤气灶、电饭煲、躺椅等各类不同慰问物资。
三是多元化募捐,线上线下共同发力。线上,利用看苍南APP、苍南草根新闻等新媒体发布倡议书,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捐资,持续扩大社会参与面和品牌影响力;积极发挥“腾讯公益”“微信”等平台作用,大力探索募捐筹资“互联网+公益”模式。线下,上门为企业送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全方位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开展募捐;持续强化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根据不同捐赠数额,授予捐赠者红十字博爱功勋奖特别贡献奖、红十字博爱功勋奖金奖、红十字博爱功勋奖银奖、红十字博爱功勋奖铜奖、红十字博爱金星奖等荣誉奖项,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
   

 苍南县红十字会持续推进生命关爱活动,推进“博爱家园”建设,强化“三救三献”工作,常态化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彰显“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一是强化联动共同推进,实现红十字与血站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探索造血干细胞采集、无偿献血工作推进新模式,主动与苍南县中心血站协同做好无偿献血和造干采集融合发展文章,在苍南县中心血站成立县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站,突围阵地困境,打破“单打独斗”被动局面,从阵地融合到理念融合,开创红十字事业与血站工作职能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二是扎实推进“博爱家园”建设,全力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苍南县红十字通过“博爱家园”建设,搭建宣传平台,设立服务窗口,突出红十字会核心业务,开展人道文化传僠、自愿服务、防灾减灾、应急救护“三献”宣传推动、生活照料等,为村社群众做好服务。从群众需求出发,重点围绕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博爱家园”有针对性地开展常态化义诊、咨询、爱心服务、以及心肺复苏演示、讲解“三献”和应急救援常识等相关红十字特色活动。
三是健全关爱生命网络,持续推进生命关爱。以“人道、博爱、奉献,生命之花永续”为引领,扎实推进造血干细胞、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工作。历年累积,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入库1200余例,实现捐献11例。遗体、人体器官(眼角膜)捐献志愿登记3000例,实现器官捐献8例、遗体捐献3例。建立了走访慰问、困难帮扶机制,每年农历春节前对“三献”捐献者和捐献者家属开展慰问。
   

 苍南县红十字会顺应数字化改革趋势,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把数字化、一体化贯穿到红十字服务工作各方面,搭建苍南县数字红会平台,以数字化改革提升红十字会工作质效,着力提升“三救三献”主责主业服务水平。
一是推出“数字红会”小程序,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实现救护培训报名登记、造血干细胞入库志愿登记、会员管理、志愿者招募、公益捐款、人道救助申请、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等7项红十字主要业务的线上操作,最大程度简化办事流程。自推出以来,救护培训登记138名,注册志愿者登记223名,红十字会员476名。
二是推出“AED设备”小程序,提升救援救助能力。展现全县54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置点地图,实现“就近导航”“一键呼救”“急救教学”一体化,小程序注册登记救护员30人。
三是推出应急救护培训信息化平台,提升应急救护培训能力。实现“线上理论学+线下实操考核”救护员培训流程,帮助救护员培训工作提质提量,线上学习人数累计约8000人。
|